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生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 标签:   近视眼 近视进展 近距离工作 戴眼镜 户外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提升临床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患有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均符合入组标准,并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使用锥形束CT计算放射治疗的误差情况。结果:在进行精确度检查的观察中,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和前后方向(z)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情况,其中前后方向(z)的误差较大,头脚方向(y)次之,左右方向(x)误差最小。结论:通过在提升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临床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可对临床疗效的提升提供重要帮助。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精度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外照射(45 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结果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2Gy,α/β=10剂量高危靶区D90%为(90.45±3.03) Gy,中危靶区D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D2cm3EQD2Gy,α/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Ⅲ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标准化施源器 辅助模板 3D打印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医学界在肿瘤治疗和研究上不断获得提升。肿瘤一直是人类的“杀手”,现代人生活习惯不健康,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造成了肿瘤的发生几率有所提高。鉴于该背景,本文也提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听觉和视觉的损伤,根据对损伤因素的分析,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的掌握治疗标准。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视听觉;放射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5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将其CT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针对患者胸腔内肺部的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其中6例在放射治疗后第37~40天发病,9例在放射治疗后第41~50天发病,18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第51~90天发病。另外12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慢性期。对患者因胸部肿瘤而接受放射治疗产生的放射性肺炎进行CT检查后可以看出,患者的肺炎处于急性期时,其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或不清晰,属于实变影,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而处于慢性期时,其病灶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的条状阴影和网格影,肺气肿症状明显,横膈上移,纵隔平移,肺部轮廓可见塌陷。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为相关治疗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帮助其确定患者病情。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放射肿瘤领域的应用,使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给现代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思维、提供了新标准。肿瘤放射诊断与治疗离不开医学计算机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 标签: 放射肿瘤医学 诊断 治疗 重要性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一种用于常用的胸部肿瘤治疗技术。尽管放疗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但放疗后出现的心律失常仍然是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将对胸部放疗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放疗剂量的关系、出现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预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胸部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放射治疗及护理干预对儿童肿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经确诊的采用放射治疗的儿童肿瘤100例临床资料。结果100患儿中,痊愈60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根据儿童肿瘤的特征在放射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放射治疗 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 儿童肿瘤
  • 简介:摘要将这五年时间里PubMed以及中国知网上与肿瘤放射治疗有关的中英文搜索进行收集,与相关的文献相结合分析、归纳和总结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发展现状。详细介绍目前存在的各种放疗技术,其中有调强放射治疗、四维放射治疗和自适应放射治疗。科技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提高,这对于预测跟踪技术下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生物适应和物理适应结合的多位生物调强放疗来说,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新进展,寻找突破口以及理论依据,为我院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发展 肿瘤放射技术 调强放射 四维放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放射治疗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医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3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6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19例患者疗效明显,16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达97.2%,34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4.4%。结论对肿瘤放射治疗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法可以追溯到1895年和1898年X线与元素镭的发现,对于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医学界一直在突破原有的医学桎梏,取得新的进展。在近10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这一切都归功于肿瘤放射物理学的进展。本文将探讨放射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性、放射治疗物理学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梳理这百年来肿瘤治疗医学上的重大进步。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物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治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治疗野数6~8个,单次计量3.6~6Gy,2~5次/周,照射总剂量40Gy~60Gy。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25Gy,V30Gy(接受≥3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0%。结果45例肝癌病人包括门脉癌栓21例均入组研究。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6例,一年生存率68%,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SRT技术可靠、安全,对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提高肝癌局部和区域性控制,进而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 简介:摘要:肿瘤放射治疗可以追溯到1895年和1898年X射线和镭的发现,对于放射治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医学界不断突破原有的医学桎梏,取得新的进展。近百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这些都是由于肿瘤放射物理学的发展。本文就放射治疗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放射治疗物理学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并对近百年来肿瘤治疗医学的重大进展进行了梳理。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物理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利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太和县中医院,236600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并在放疗20次后,再重新定位,进行二程放射治疗计划,观察患者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前后的最大照射剂量、最小照射剂量、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记录平均照射量。结果:40例肺癌患者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应用后,其靶区体积有所减少,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照射剂量有所降低。结论:利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以更为精准的调整放射剂量,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肺癌 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二程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及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60人,将他们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三维适形技术治疗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比两组靶向区域及周围正常组织放射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小组的靶向区域V5和Dmean分别大于和小于另一个小组,周围正常组织V5和Dmean则小于另一个小组,而且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另一个小组的46.7%,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另一个接受常规放射治疗的小组。结论:对腹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不仅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放疗精准度,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