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癌输尿管转移较少见,同期向对侧输尿管转移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62岁男性患者,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检查发现右肾肿瘤并左输尿管口喷血,行左输尿管镜检查发现左输尿管上段肿瘤,病理活检提示左输尿管透明细胞癌,考虑右肾癌并左输尿管转移。一期行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2级。3个月后行左输尿管肿瘤切除术及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左输尿管转移。术后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37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癌 输尿管转移
  • 简介:摘要迷走神经反射是经皮肾穿刺减压术极少见的并发症,常因重度肾积水减压过快而牵拉支配肾脏的神经主干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烦躁、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呃逆、心率缓慢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特点,易发生误诊。我们收治了4例重度肾积水经皮肾穿刺减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例,予监测生命体征、扩容、升压、镇静等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 标签: 穿刺术 经皮肾穿刺 迷走神经反射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肺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并不少见。目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滤器滤丝穿出下腔静脉、滤器倾斜、滤器回收钩穿出、滤器断裂、腔静脉缩窄、梗阻、穿孔、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在临床工作中,需规范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的操作步骤、严格把握滤器置入与回收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可能减少滤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并发症积极干预,提高下腔静脉滤器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血管外科因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行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期通畅率。结果43例使用药物涂层球囊,48例使用普通球囊,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患者一期通畅率在术后的第12个月明显升高,较使用普通球囊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比62.5%,P<0.05)。结论对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选用药物涂层球囊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 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临床医学同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血液质量的好坏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康复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输血医疗现如今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对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血液成分制备信息化建设,提高血液质量控制成效,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性,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也实现了对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鉴于此,本文就血液质量控制内容和血液成分制备信息化建设在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血液 成分制备 信息化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血液成分制备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逐步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分离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加强操作方法的优化,并且注意环境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血液成分制备的效果,避免血液制品被污染。本文具体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并且阐述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控制点 质量 分离
  • 简介:摘要:在医学不断进步以及输血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血液制品是经特异免疫或者有健康人血浆经过分离、提纯或者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血液细胞有形成分以及血浆蛋白组分,比如人类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人凝血因子等等,经常将其用来进行被动免疫预防和治疗。鉴于此,本文就影响血液制品质量安全因素与应对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血液制品 质量安全 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妊娠和产褥期VTE患者。根据VTE的发生时机,分析妊娠和产褥期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年龄为(30.9±5.2)岁,20例(24.7%)年龄≥ 35岁。妊娠期患者41例(50.6%),产褥期患者40例(49.4%)。产褥期发病的患者中,34例(85.0%)发生在产后30 d内。(2)VTE首发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肿胀[43.4%,33/76,剔除5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患者]和疼痛(28.9%,22/76),以急性发病为主。血栓范围以周围型为主(61.8%,47/76),其中妊娠期患者多为周围型(80.0%,32/40),而产褥期患者以混合型为主(44.4%,16/36,χ2=13.417)。血栓部位主要是下肢深静脉(74.1%,60/81),其中妊娠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较多(87.8%,36/41),而产褥期DVT合并PTE较多(30.0%,12/40,χ2=7.961)。累及静脉以肌间静脉最多(72.4%,55/76),其中妊娠期患者主要累及肌间静脉(85.0%,34/40),而产褥期患者累及肌间(58.3%,21/36)、股(58.3%,21/36)、腘(50.0%,18/36)、髂(47.2%,17/36)、胫(44.4%,16/36)和腓(38.8%,14/36)等多条静脉。(3)占比例最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35岁(24.7%,20/81);其次是抗凝血酶缺乏(23.5%,19/81)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0%,17/81)。不同危险因素在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1 029(639~1 778)与619(355~1 117) μg/L,Z=-3.336,P<0.001]。(4)所有患者均行系统抗凝治疗。24例患者(29.6%,包括妊娠期5例,产褥期19例)因血栓范围广泛而行溶栓治疗。住院时间为(7.3±2.1)d。(5)41例妊娠期VTE患者中,治疗后9例(21.9%)选择引产,其余32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包括26例剖宫产,6例经阴道分娩;8例(25.0%)为早产儿,1例(3.1%)为巨大儿。结论孕产妇相关VTE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和产后30 d内。其中产褥期VTE累及静脉多、血栓范围广。对于年龄≥35岁、抗凝血酶缺乏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要尤其警惕VTE。妊娠期VTE可能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要密切观察。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妊娠并发症 产褥期疾病 妊娠结局 血栓溶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