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五六年二月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举世触目,曾经一度引起了世界的轩然大波。当时,帝国主义和其它的共产主义反对者们兴奋不巳,借此掀起了一个反共高潮;西方一些共产党员,因此犹豫动摇,纷纷退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信仰危机;托洛茨基分子们也活跃了起来,认为苏共二十恰恰证实了它们反对工人国家堕落斗争的正确,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分歧,出现了波匈事件,接着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开始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的大辩论,影响到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了。对于这样一个震惊世界的大事,长期以来,人们对它作过各种评价,或褒或贬,莫衷一是。

  • 标签: 苏共二十大 斯大林时期 三十年 赫鲁晓夫 个人迷信 苏联共产党
  • 简介:<正>今年三月上旬,山东大学科社系国际共运史教研室和当代社会主义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举行了一次题为“三十年后看苏共二十”的讨论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集中谈了四个问题:一、对苏共二十的评价问题;二、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看法;三、关于苏共二十提出的几个理论问题;四,关于反对个人崇拜问题。

  • 标签: 苏共二十大 个人崇拜 理论问题 山东大学 社会主义国家 四个问题
  • 简介: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 标签: 苏联解体 苏共 俄罗斯 党建
  • 简介: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改革与法治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左右手,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改革动力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 标签: 新闻事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党中央领导集体 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 十大
  • 简介: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2002年经济恢复十分缓慢,2003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的情况下,以及受美对伊军事打击的影响,经济前景更加扑朔迷离,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4以上,牵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经济的动向,因此2003年美国经济是否能够摆脱衰退出现复苏,自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有关专家和学者也是众说纷纭.

  • 标签: 美国经济 2003年 经济预测 经济复苏 失业率 股票市场
  • 简介:一是大力支持风电规模化发展;二是实施“金太阳”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三是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在公交、

  • 标签: 新能源汽车 节能 财政补贴方式 规模化发展 发电市场 风电
  • 简介:习近平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前进。这一年,对内他以稳健进取的心态深化改革,力促经济调整步入"新常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击腐败,用法治规范政治权力运行,各领域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远超预期;对外他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处理国家间关系,不仅将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而且积极利用"亚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两大主场外交及金砖峰会和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多边外交舞台阐释中国外交理念、展示中国良好形象,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 标签: 新闻人物 中国人民 十大 亚太经合组织 国家主席 改革力度
  • 简介: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标签: 精神动力 沂蒙精神 临沂 宣传思想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 价值体系
  • 简介: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处理国家关系所形成的诸项原则,堪称中国外交政策之精髓。作为学习和研究心得,笔者将其归纳为十点,这里着重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和平外交政策 研究心得 利益原则 历史时期 战略利益
  • 简介:[编译者按]2005年3月11日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的2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灯塔'广播电台为此于3月10日专门邀请戈尔巴乔夫就听众和网友所提出的在这20年间所发生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以访谈录原有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为基础,编译者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访谈录 改革 周年纪念 广播电台 “灯塔”
  • 简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两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且这两种精神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体现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现当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却人为地割裂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对立。这种割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当代青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代青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要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必须同时注重培养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注重两种精神的统一。

  • 标签: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 简介:在校生违法犯罪,往往会有一些征兆,有些征兆甚至会很明显.如果,我们及时掌握这些征兆,就能够适时做好预防工作,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十大征兆,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及时阻断违法犯罪的链条,则我们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在校生 违法犯罪行为 犯罪预防 犯罪现象 表现形式 青少年犯罪
  • 简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苏联末期,二十年来,俄共走过了被禁、复兴、强盛再到衰落的曲折发展路程,从体制外政党发展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又迅速衰落为第二大党。影响俄共在杜马中地位的因素主要是俄共的指导思想、社会基础、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和俄罗斯的国内形势。然而,俄共仍是俄罗斯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俄罗斯政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杜马选举 左翼政党
  • 简介: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仓促登场并匆忙机制化,直接导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大衰退,深层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力量格局、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发展失衡仅为表象,上层建筑(全球治理架构)与经济基础(世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是根本原因。G20机制化是二战后全球治理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为重塑国际秩序提供契机,预示一个新时代正在提前降临。

  • 标签: 十国集团 机制化 华尔街金融风暴 国际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结构
  • 简介: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梦 牵引 中华民族 “根”
  • 简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9日下午在日本大阪结束.发表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简称《大阪宣言》)和《行动议程》体现了可贵的合作精神.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贸易和投资市场日益扩大,亚太经济合作逐步从务虚进入务实阶段.1994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确定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远景,去年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措施以及经济与

  • 标签: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亚太经济合作 亚太地区经济 合作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技术合作
  • 简介:10年前,我在单位里无意中看到《瞭望》,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有些文章我会反复看上好几遍。渐渐地,我就成了《瞭望》的热心读者和长期订户。

  • 标签: 《瞭望》 中国 期刊质量 编辑工作
  • 简介:《中国成语大词典》解释:龙马,是指传说中的骏马。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常用来比喻人精神旺盛。

  • 标签: 龙马精神 成语 闲聊
  • 简介:这部出版于1987年的著作,有两个中文译版,标题分别译为《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和《美国精神的封闭》,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已于1992年去世。关于该书,国内外有大量的介绍与评论,本文不避重复之嫌,主要原因是书中批判的一些美国社会文化现象,正以令人惊异的方式在中国重现。因此,阅读这部著作,可以为我们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提供某种不可替代的坐标。

  • 标签: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布鲁姆 自由社会 艾伦 反思与批判 社会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