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简言之,“矜恤”即是同情、怜悯、不忍和予以帮助愿望及行动。中国传统上“矜恤”观念有着十分深厚思想渊源,而儒家思想无疑是其最为主要支撑。

  • 标签: 赈济 思想渊源 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
  • 简介:我国刑法30多个条文出现了致人死亡立法语言,但这一用语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出不同规范属性。目前学界在致人死亡这一立法现象研究上基本是针对单个犯罪展开,未能重视不同法条该问题类型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在结果加重犯类型致人死亡,基本行为内含着危及他人生命严重危险。为了在相关条文中能评价致人死亡责任,许多都规定了较重法定刑幅度,这也为重刑化作出了贡献。被害人自杀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这是考察结果归责与责任原则得出结论。

  • 标签: 致人死亡 类型化 明确性 结果加重 责任原则
  • 简介:以时间、数量、金额、年龄等形式出现数字在我国法律中大量存在。按照不同标准,法律数字可划分为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陈述性数字和规范性数字。完善我国数字规定立法,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数字立法理念,包括充分论证数字规定存在必要性、综合分析数字规定立法客观环境、对法律实践作出回应以及秉持数字规定立法开放性。其次要创建数字立法技术规范,包括在《立法法》对立法技术问题作出专门规定,由全国人大制定有关立法技术专门性法律,统一数字语言表述规范以及完善数字立法表现技术。

  • 标签: 法律 数字 立法
  • 简介:网络技术开发和运用涉及刑法“中立行为”。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否认中立行为违法性观点,割裂了构成要件和违法性关系,混淆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运用”行为属性。犯罪构成要件承担着禁止性评价规范功能,行为对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符合性是刑法归责依据。在主观要件认定,行为反证和司法推定是判断网络技术犯罪主观故意重要方法。在网络技术滥用法律应对,应完善前置性技术操作规程,衔接不同性质法律责任,使法律在犯罪风险控制和互联网创新保护取得平衡。

  • 标签: “快播案” 中立行为 客观归责行为反证司法推定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岛屿制度”明确提出“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观点,此观点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接受.2008年,日本政府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包括“冲之鸟碟”在内四个外大陆架划界案,其“指礁为岛”申请理由严重违背《公约》第121条,立即受到中韩等国严正抗议.2016年初,日本又多次在该海域扣留中国台湾地区渔船,冲之鸟礁问题再次引发各界关注.以《国际海洋法公约》为视角,明确冲之鸟礁是岛非礁本质属性,据此得出日本关于该岩礁可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是非法,也是损害和平、安全以及业已形成海洋秩序结论.

  • 标签: 冲之鸟 岛礁 国际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 简介:人大主导立法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过程相较于其他主体,应居于优势地位,并藉此而对立法方向、进程及结果发挥决定性作用。人大主导立法既是由立法权的人民主权属性和人大自身性质与地位所决定,更是解决政府主导人大立法所生弊端之所需。要真正实现人大主导立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党对立法工作领导;加强人大自身立法能力建设;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各项工作机制。

  • 标签: 人大 主导 立法
  • 简介:公告类离婚纠纷案件是一类较为特殊案件,其不仅对于涉及身份关系案件采用了公告送达方式,而且该类案件较其他公告类案件而言除公告送达风险外,还有一层裁判风险——裁判离婚不可逆性,因此对于该类案件裁判应持谨慎态度.对于不符合离婚条件,可以直接判决驳回离婚诉讼请求;对于符合离婚条件,虽可以裁判离婚,但需法官本着对案件负责精神慎重处理,对于证据严格审查、主动调查,对于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予以谨慎对待.

  • 标签: 公告 离婚 风险 裁判
  • 简介:我国自贸区承载着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推广"制度试验田"使命。上海等自贸区先行先试探索立法保障,是一时代新问题,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立法合力,以多元化之保障举措,支持改革创新。文章对我国自贸区发展立法保障问题,作了几点展望:一是自贸区成长对立法保障内在需求;二是自贸区改革创新对法律层面保障之需求;三是自贸区发展对国务院及其部委立法保障之需求;四是自贸区发展对地方立法保障之需求探讨。

  • 标签: 自贸区 立法 制度创新
  • 简介:家事事件与一般民事案件相比,在审判理念、程序上有很多特殊规则,而这些特殊规则才是家事理论研究着眼点与家事审判改革着力点。家事审判特殊规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强制调解规则、以子女最佳利益为核心全面解决主义以及家事审判机构、审判人员专门化发展方向。目前,我们首要任务应当是针对家事审判新变化与新问题,分析和提炼家事审判新理论与新规则,从而为我国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探索提供更多理论基础、域外经验与程序保障。

  • 标签: 家事审判改革 强制调解 子女最佳利益 全面解决 家事法院
  • 简介:“不确定法律概念”是法理学和各部门法中经常遇到基础术语,它们被用于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判词之中。不确定法律概念不仅仅涉及到法律适用解释问题,其所指涉事实认定争议性,使得概念解释进一步复杂化。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事实相互缠绕、相互印证,在做出不同种类行政行为时,对二者相互关系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在实务,行政执法者、法官、律师和学者们已经形成了初步共识,通过行政解释、技术标准、裁量基准、专家意见使不确定法律概念解释进一步法定化,主张常识性经验判断与专业论证相结合,注重不同文化形态和政府规制目标下不同理解。同时,不确定法律概念所关涉行政事实认定,应该达到一定证明力标准才能被采信,对该不确定法律概念解释,才能被视为有说服力解释。

  • 标签: 不确定法律概念 行政事实 法律解释
  • 简介:分散利益诉求在行政立法往往较难得到保障,故有必要借助于组织化利益表达方式,但该方式在我国存在着诸多困境:利益组织化有着一定制度性障碍;不同利益群体间利益表达能力失衡,部分强势利益集团能够“俘获”行政立法主体。而一些弱势利益群体则因组织化程度低及缺乏利益代表等原因而在行政立法中集体失语;作为一个重要组织化利益体行政机关本身存在通过行政立法将部门利益合法化危险等。因而,有必要降低利益主体行政依附性,赋予其必要结社自由;提高弱势利益群体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均衡表达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程序,防止行政立法权滥用等。

  • 标签: 行政立法 利益组织化 利益表达 困境 对策
  • 简介:在回应法律认识论危机过程,法律科学逐渐从自然科学范式向社会科学范式转变。社会科学之所以能够进入司法裁判,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官需要借助外部视角寻求法律问题解答。社会科学对司法裁判贡献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常规情形下,社会科学可以用于证明裁判性事实;在非常规情况下,社会科学可以为改变法律现状提供与立法性事实相关信息;作为一种混合用法,社会科学还可以作为社会框架证据,通过提供与社会语境相关信息,影响案件后果权衡。然而,社会科学判断仅仅只是法律分析起点而不是终点,法官在运用社会科学过程始终拥有相当大裁量权,司法社会科学判断不能忽视法学思维前置性。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社会科学司法适用建立在理性基础上,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法官通力合作,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应该努力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法官除了学习教义学知识之外,更应该自觉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

  • 标签: 社会科学 立法性事实 裁判性事实 社会框架 法学前置
  • 简介: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在疾风骤雨般社会变革传承出现了断裂现象,然而古典文化命脉并未完全中断。种种迹象表明,当代生活许多方面正在回归传统,尤其是传统文化核心精神依旧延续着,对时下社会生活起着潜移默化推动作用。一如我们所见,"枫桥经验"正是回归传统、弘扬文化精神典范。

  • 标签: “枫桥经验” 文化因素 基层自治 传统法 社会治理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
  • 简介: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由于人们没有完全认识到它不同于住所型监视居住制度属性,同时缺少应有的监督,运行中出现了指定地点混乱、变相羁押、监督失灵和救济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使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成为了目前规范化程度最低一种强制措施。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应当从改进事前监督、完善必要性审查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对错误执行救济和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系统执行监督机制,使其能够规范有效运行,从而完善我国强制措施体系。

  • 标签: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必要性审查 执行监督
  • 简介:据统计,在高校发生盗窃案件,内盗案件占一半以上,成为危害校园公私财产安全一大隐患,严重影响高校声誉和教学秩序稳定。高校内盗案件,作案手段简单、易于得手,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取得证据。科学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侦破高校内盗案件,缩小侦查范围,不失为解决此类案件行之有效办法。运用SMT、CQT、GKT、POT四种测试方法,对高校内盗案件进行测试研究,测试准确度高,能够成功缩小侦查范围,提供可靠线索。

  • 标签: 高校内盗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测试图谱
  • 简介:《吕氏春秋》意在探寻治国之要术,兼容并包诸家学说。农家学派亦有贡献,其中以"十二纪"纪首和《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农学论文为代表。以上文献包含丰富政治法律思想,却尚未得到学界重视。吕氏农家提出了以农为宪治国方略,审四时以为政政令观,取用有度、顺应自然生态法观念以及亲耕礼仪制设计,形成了比较完整农业国治理体系。《吕氏春秋》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制重农理念。

  • 标签: 吕氏春秋 治国以农 吕氏农家 传统法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侦查机关及人员制作使用情况说明现象极为普遍,情况说明已经由法律解释取得了证据能力。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明确其证据属性,加之与直接言词原则相背离,致使情况说明长期以来为学界所诟病。法律解释情况说明面临着一些矛盾面向,司法实践情况说明也与立法存在相当拉锯,这些无不使情况说明显示出多维复杂样态。承认情况说明及其解释性规则相对合理性,构建一种有限度提供情况说明认识论,并共同规范其形式和内容、引入“看得见”制作与使用机制、细化完善瑕疵证据合理解释条款,有助于在现行诉讼体制下对情况说明进行必要规制。

  • 标签: 刑事诉讼 情况说明 证据 法律解释
  • 简介:万般因缘,清末变法修律以来,我国法律移植走上大陆法系法制道路。这固然是因为师法日本多有各种便利,但其后效如何仍有商榷之余地,故有董康于20世纪20年代起力主效法英美,亦有居正于30年代起多般反思借鉴英美。此乃必然乎,偶然乎?民国司法改良者是否对最初路径选择产生过质疑与动摇?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改良司法路径选择有何异同?作为北洋与南京政府司法代表董康与居正何以会主张“效法英美”?

  • 标签: 司法 改良 路径 法律思想 居正 董康
  • 简介:儒家"灾异谴告"说认为,人间权力主要由君主行使。君主为政若违背"天道",上天将通过自然灾害向君王示警,若君主漠视上天谴告,上天会革除其统治权。在基督教"上帝审判"理论,人间权力由君王、祭司、先知乃至百姓等分别行使。任何权力主体若违背上帝"律法",上帝就会降灾,但最终审判前上帝会差遣先知传达"上帝之言",权力主体若悔改,有时会免遭刑罚。两种超验权力制约理论具有相似之处:均认为人间权力最终来源于天或上帝;天与上帝都是具有感情和意志超验生命存在体;都以自然灾害警告来制约人间权力行使。这种制约权力目的,都是让权力运行回归上天设定轨道。两种权力制约观也有不同之处:"天"与"上帝"内涵有异,权力超验制约对象范围也不同。权力制约方式,前者为"天—王"纵向式单线型制约,后者为纵横复合型制约。直至当代,中西方信仰"灾异谴告"与"上帝审判"者依然众多;对人间灾难起因解释,除了科学性解释外,神学性解释也值得关注。而这,可赋予权力制约及权利保障等法治理念以更深文化心理基础,也有益于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道德建立和维系。

  • 标签: 儒家 基督教 权力制约
  • 简介:发源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形成“无辜者网络”无辜者计划,其主要使命和目标是致力于为那些无罪申请者提供无偿法律和调查服务,以还其清白,使其重新开始正常社会生活。无辜者计划设定了筛选案件标准和尺度,也形成了筛选案件步骤和程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弥补了官方发现和纠正刑事误判不足。尽管无辜者计划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但其实践与创新对于当前中国刑事误判治理,特别是通过社会参与司法方式推动刑事误判发现和纠正,具有非常积极借鉴和启示意义。

  • 标签: 刑事误判 无辜者计划 社会参与 定罪后DN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