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流通纸币的国家,国人皆为先民创造的世界之最引为自豪。据许多史书记载,我国在唐代就有了飞钱;宋代就有子和会子的流通;元朝开历史之先河,在世界上首创了纯纸币制度。但由于纸币不易保存,至今未见宋代纸钞实物,这给研究和考证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日本人收藏的所谓“北宋子版”(见图一,以下简称该钞版),最早见于《东亚钱志》,世界各国刊物竞相转载,我国的《中国历代货币》也转载为“北宋纸币版”。由于该钞版上既无年份,也没名称,有学者称“会子铜版”,也有

  • 标签: 交钞 交子 纸币 元初 古钱 图案
  • 简介:子研究评述何志国,朱俊辉,曾国明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自其产生之日起,论者有加。不过,真正对子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阐述和评价,无疑有利对子的继续、深入研究。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子...

  • 标签: 交子 研究评述 发行纸币 铁钱 信用票据 四川
  • 简介: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子,诞生于中国北宋初期,已为学术界公认。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子的诞生地,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实。这是中国的骄傲,成都的光荣。但子的制造地点在成都的具体位置,一直没弄清楚。这一悬案已成为众多钱币研究者和广大钱币收藏者们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为此,笔者与金牛区钱币研究会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初步考证出世界第一张纸币——子的制造地在成都市金牛区辖区内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二院)一带.

  • 标签: 制造地点 交子 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第一 勘察设计院 成都市
  • 简介:北宋的货币,铜铁钱并行。但铁钱的使用只限于少数地区。它们是平行的两套货币,其体制形式都以小平钱为基本单位,并可同时铸行其值相当于小平钱的两枚(文)或五枚、十枚不等的大钱,称为“折二”、“当五”、“当十”等。只以形体大小区别,除个别外一般不铸面值。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有时可以改值,如“当十”改作“当五”或“折三”等。

  • 标签: 北宋币制 “交子” 铁钱 铜钱 考古研究
  • 简介: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它只是“象征地感觉地”表现金属货币的一定的量。从货币的实际内容与名义内容相脱离到纸币的形成,其间有一个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到北宋的四川子才最后形成了早期的纸币。西汉前期,政府财政困难,铜币严重不足,于是汉武帝造白金三品和白鹿皮币,从此开了货币的“实际内容与名义内容互相分离”之先。所谓“白金三品”,是以银锡合金制造的三种铸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

  • 标签: 交子 白金三品 铁钱 白鹿皮币 西汉前期 银锡合金
  • 简介:从雕版印刷试析子成因黎人忠唐末至五代,长期分裂割据与混战,严重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北宋统一后,统治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恢复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局面。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农副产品及手工业产品需要扩大它的交换市场。无论是农民...

  • 标签: 雕版印刷 交子 四川 雕版印刷术 陀罗尼经咒 试析
  • 简介: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发现的中统钞是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此钞纸长16.4,宽9.3厘米。正面板心长15.6,宽8.2厘米。背文墨印11.3×4.5厘米。正面上方朱印方6.4厘米,下印方7.8厘米,背面朱印盖上端,方5.8厘米,均为九叠篆文。正背两面左上角所盖之合同印宽3厘米。

  • 标签: 交钞 九叠篆 背文 朱印 墨印 八思巴文
  • 简介:2012年7月25日,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庙安全技防工程施工现场发现元代中统元宝钞铜钞版一件。该钞版为黄铜质,纵长方形,长27.8、宽18.4、厚1.3厘米,重5.6公斤(图一)。钞版背面光素,四角分别有四个小穿孔钮足,中间有两个残缺的钮足,为提梁底部。钞版正面最上部反刻钞版名称,由于表面锈蚀不清,目前可以辨认的仅有:“……宝……”二字。钞版上遗存的“宝”二字至为关键,结合文献记载,

  • 标签: 铜钞 济渎庙 钞版 中统元宝交钞 九叠篆 北海池
  • 简介:碳十四所年代与实际日历年常有误差,所3000年以远的标本,常短10%左右的年代。树轮校正的实质是使偏近的碳十四年代复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时间当为3000B,C~2300B.C.,石家河文化晚期(或称后石家河文化)约为2400B.C~1900B.C.。石家河文化早、晚期大约有100年的过渡期。当一些地方进入后石家河文化时,另一些地方仍处在石家河文化阶段。

  • 标签: 碳十四测年 石家河文化 后石家河文化
  • 简介:宋代四川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子的产生谢元鲁THEDEVELOPMENTOFPMERMAKINGANDPRINTINGTECHNOLOGYANDTHEORIGINOFPAPERMONEYJIAOZIINSONGDYNASTY¥XieYuanlu(21...

  • 标签: 交子 印刷技术 楮皮纸 四川地区 唐代后期 造纸技术
  • 简介:有关子的起源,《宋史·食货志》的记载颇多错误.《宋史》编于元末,仓促成书,存在这种情况并不奇怪.《食货志下三》记子起源说:会子、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谅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

  • 标签: 食货 交子 错误 《宋史》 产生时间 起源
  • 简介:考古是时间的科学,通常考古学家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判断相对年代.这种断代方法对考古学作出过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很有用的.但它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无法判断绝对年代.科技年技术引进考古学,或与考古学相结合之后,考古年代学才真正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已故的夏鼐先生,一贯极力主张把自然科学方法引进到考古中来,不仅是在考古学上要利用自然科学方法,而且还要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组织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因此,他曾亲自领导筹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14C断代实验室.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科学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中国考古学革命性进展.

  • 标签: 考古学家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鼐 考古研究 年代 中国科技
  • 简介:一些学者将一方出土于河沟西墓地康氏茔院20号墓的有名无姓的墓砖之主人认定为康氏,并由此引申出当时这一支康姓粟特人已经完全汉化,甚至连祖先的出生地也改为中华。对这种观点我深表怀疑,通过对唐朝重视族望的社会观念考察,结合文献、墓志碑文等资料,我认为这方墓砖的主人当为一位来自中原内地的汉人后裔而非康姓粟特人,当时移居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也并没有完全汉化,他们仍保留着本民族的某些习俗。

  • 标签: 交河沟西墓地 康氏茔院 墓砖主人 族望 粟特人
  • 简介:利用考古系列样品的碳十四年方法,就是把田野考古的层位和文化分期的相对年代序列转换为精度较高的绝对年代序列,从而定出考古事件的日历年代,使误差缩小。此法虽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方法的可靠性仍需做进一步的说明。

  • 标签: 田野考古 文化分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 年代 重要作用 事件
  • 简介:在近现代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上。纸币票面上除了加盖有与纸币发行单位有关的图章印记外。还加盖有各种记号。这些记号有的属于明记,有的则属于暗记。明记是指那些含义明白的记号。暗记则是指那些意义暗指的特定记号。在整理有关民国时期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纸币资料时.发现这三家银行在某些年份发行的地名券上.不仅加盖有这种具有暗指的特定记号。这些暗记的位置也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便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种暗记的出现可能与民国时期的领券制度有关。

  • 标签: 中国银行 民国时期 暗记 地名 上海 现代金融机构
  • 简介:考古学家在西印度群岛的卡里亚库岛屿的一处年代为公元1千至1千2百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吸闻鼻烟的碗状容器,下文称之为“鼻烟碗”。该研究用热释光与光释光技术测定了三件鼻烟碗样品的年代:一件出土于上述遗址,另两件来自当地博物馆且产地不明。测量结果竟然是这三个样品的平均年代在400±189B.C.区间内,

  • 标签: 热释光 年代序列 岩石 利用 西印度群岛 考古学家
  • 简介:就中国航海技术史而言,郑和下西洋"过洋牵星"被看成我国古代先进天文导航术的重要标志,但"过洋牵星"的文化起源却在国际航海技术史学界长期争论。吴春明先生《从南岛"裸掌星"到郑和"过洋牵星"》一文,对比研究了太平洋南岛语族与华南航海民族志上共存的"星象罗盘"("观星法")和"裸掌星"技术,探讨传统王朝史学背景下,作为"华南民间历史失忆"的土著航海术在中华海洋文明史上的肇始地位。

  • 标签: 中国海天文 南岛裸 天文导航
  • 简介:“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博物馆承办.拟定于2018年3月底在上海举行,为期三天.参会报名表提交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30日,论文摘要递交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20日.会议主题如下:1)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的原理与理论研究;2)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的应用;3)仪器设备的开发和改进;4)剂量学.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学术讨论会 中国 会议通 上海博物馆 专业委员会
  • 简介:2018年3月2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起主办的"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召开。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此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为国内研究和应用释光及电子自旋共振年技术的考古工作者、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释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学术讨论会 中国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上海博物馆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