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B对其诊断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对胆囊内探及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随体位变动而位移三特征的典型胆囊结石,B诊断符合率可达95~97%,但对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B却易漏诊误诊,为引起同

  • 标签: 胆结石 胆囊结石 特殊类型 炎症 胆囊憩室 泥沙样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腔内B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69例病人,其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岁。肛周脓肿32例,肛瘘19例,直肠癌12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6例。使用经直肠腔内B检查方法,检查肛肠疾病,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除6例肛瘘未能明确瘘管走行和瘘管内口、3例直肠癌未能明确诊断外(符合率分别为68.4%和75.0%),其余病例B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合(符合率为100%)。结论直肠腔内B检查对肛周脓肿的定位、脓腔的大小及手术计划方面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对肛瘘管道的走行及其内口的定位、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其范围方面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肛肠疾病 直肠腔 B超检查
  • 简介: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血液动力学进行观察。方法:使用仪器是Acu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脏的大小、肾回声强度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肾功能衰竭的第Ⅰ期病人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第Ⅱ期肾脏大小较第Ⅰ期减小,肾回声出现改变,但肾脏的R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Ⅲ期肾脏大小较第Ⅱ期减少,肾回声出现明显异常,RI指数增高(P<0.01);第Ⅳ期,即尿毒症晚期,肾脏萎缩,肾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肾内血供明显减少,则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可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进行诊断。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利用生物微弱发光检测仪,对经典热性药当归与经典寒药黄芩中药煎煮液灌胃小鼠体表生物微弱发光连续16d检测,结果显示:(1)在基于小鼠微弱发光的中药药性研究实验中灌胃小鼠的最佳检测时间范围为第5d至第10d;(2)当归组与空白组、黄芩组与空白组腹部与背部自发发光强度的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灌胃小鼠的腹背自发发光强度的比值可作为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的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药药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鼠 当归 黄芩 中药药性 生物光子 自发发光
  • 简介:我们概括了近年来在植物、人体等多方面的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建立在相干理论基础上的微弱光子根据发光强度不同与弛豫过程不同两方面,总结了唯象模型下的压缩态参数估计、光子统计熵、双曲弛豫公式、衰减参数的四种分析方法。为促进微弱光子辐射的进一步发展,为实验设计和分析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 标签: 超微弱光子辐射 相干理论 压缩态 统计熵 双曲弛豫 衰减参数
  • 简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腹腔积液患者282例,男112例,女170例,平均年龄45.2岁。用岛津SDL—310型及日立EUB—305型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查,并对部分患者做了血清蛋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积液在超声下内部回声不同。肝硬化、心肾疾病、营养不良所致漏出液,暗区透声好,内部光点回声少。癌腹水暗区内出现散在或密集光点回声,内可有分隔粘连。62例肝硬化腹水胆囊壁全部增厚,80.6%患者呈双边影;癌腹水54例中63%不增厚。血清白蛋白测定,32例(80%)肝硬化患者小于30s/L,35例(87.5%)呈A/G倒置,而癌腹水中32例(82.1%)大于30g/L。作者认为结合临床对腹腔积液的成因进行探讨,可提高腹腔积液诊断的临床符合率。

  • 标签: 腹腔积液 B超检查
  • 简介: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接枝的方法,在硅胶导尿管表面接枝亲水性高聚物和抗菌成分醋酸氯己定(A)、牡丹酚(B),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滑抗菌涂层的导尿管,并对其结构、形貌、亲水性、润滑、抑菌、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亲水高聚物及抗菌成分均成功接枝到导尿管表面;相比于A滑抗菌导尿管,B滑抗菌导尿管的涂层更加致密、均匀,亲水涂层与抗菌涂层无明显界限,融为一体,且具有更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抑菌性能,其动摩擦力低至0.012N,体外持续抗菌时间可达40d以上,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光催化接枝 硅胶导管 亲水涂层 超滑 抗菌
  • 简介:目的比较在CT与B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特点并分析二者临床价值及安全。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6年10月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分为2组。超声能探及异常回声且病灶距胸壁〈2cm为B组,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1~77岁;超声不能探及异常回声或病灶距胸壁〉2cm为CT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42~75岁。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及B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98%及100%,CT及B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及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高,并发症低,操作迅速。但B不能穿过空气,对距胸壁〉2cm的病灶不宜选用,宜选用CT引导。

  • 标签: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B超 经皮肺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 标签: 超声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血流 超微血管成像(SMI)
  • 简介:为了解决超声影像特有的斑点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发挥其无辐射、安全、低成本,可以实时成像的优势。利用分辨率重构技术弥补图像质量不佳的缺点,对超声更广泛的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与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甲状腺、腮腺、乳腺三个部位的五组超声图像进行融合重构。结果表明,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图像横断特征轮廓更清晰、抑制噪声水平。

  • 标签: 超分辨率重构 超声图像 图像融合 小波变换 甲状腺 腮腺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陈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老年骨折疏松椎体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体。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体(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体,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体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体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陈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7月疱疹咽峡炎患儿127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0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3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每次200kIU/kg,每天2次,疗程3~5d。结果治疗组2、4d体温、疱疹、流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血常规单核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儿干扰素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安全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三钙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再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β-磷酸三钙支架 骨髓炎 抗菌性 成骨活性
  • 简介:目的分析副舟骨源平足症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4年副舟骨源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副舟骨源平足症的发病特点。结果66例82足副舟骨源平足患者,男24例,女42例,年龄15~90岁,平均(37.15±16.76)岁;单侧50例,双侧16例,其中64例为II型副舟骨,2例为I型副舟骨,由于副舟骨存在,胫后肌腱解剖异常而功能受损。根据平足症分期,I期17例,II期26例,III期15例,IV期8例,柔韧性平足47例,僵硬性平足19例。结论副舟骨源平足症临床较为常见,为胫后肌腱功能障碍平足症,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其中女性、II型副舟骨发病率高。副舟骨异常存在导致胫后功能失调为副舟骨源平足原因。

  • 标签: 副舟骨 平足症 发病特点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粉碎Pilon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粉碎Pilon骨折,依据分型,分别用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3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20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9.47%(34/38)。结论无论是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治疗,均可使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均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

  • 标签: 粉碎性Pilon骨折 外固定架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研究聚乳酸体外降解过程中重量损失及分子量衰减情况.方法(1)应用实时降解实验,将PLA膜件按厚度0.10~0.29、0.30~0.49、0.50~0.69、0.70~0.90mm分成4组,分别浸与PBS液中,37±1℃的恒温水浴箱中,每10天更换1次PBS液,分别于1、2、4、8、12、16、20、24、30、42、56、80、96天等13个时间段取出,计算重量保持率,另外取PLA膜浸于PBS液中,37℃恒温,每10天更换1次.分别于1、2、4、8、12、16周剪取部分,GPC测PLA膜的分子量.(2)加速降解实验,取表面积分别为5×5、5×10、10×10、10×15mm2的PLA膜4组,每组4片,浸于PBS降解液中,50℃恒温,每天更换一次.分别于0.5、l、1.5、2、3、4、5天剪取部分膜片,GPC法测分子量.(3)Pitt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聚乳酸实时降解30天,重量保持率迅速降至94%~96%之间,而后下降平缓.两周时分子量下降了40%左右,而后下降缓慢.加速降解4天重量保持率降至94%~96%之间,降解1.5天,分子量下降40%左右.结论聚乳酸的体外降解早期分子量及重量快速丧失,中晚期下降趋于平缓,符合简单的水解模式.

  • 标签: 聚乳酸 降解 分子量
  • 简介:据Lancet2012年4月7日[379(9823):1273]报道,基础医学不只被忽视,而且正在被有条理地侵蚀。对基础医学的边缘化作用将会在未来的20年对临床治疗起到破坏作用,关于疾病健康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也将会被破坏,应用研究的平台也会萎缩。目前对发现科学的短视,在将来某一天,病人的护理也将得不到保障。

  • 标签: 基础医学 灾难 LANCET 临床治疗 基础知识 发现科学
  • 简介:探讨尼古丁对小鼠应激胃溃疡的影响。采用预先尼古丁处理后应激胃溃疡造模法和先造模后尼古丁处理法,观察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1mg/kg、3mg/kg、9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对应激3h后胃粘膜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应激3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1mg/kg3、mg/kg9、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恢复2h后对应激后胃粘膜的治愈作用。尼古丁对应激胃溃疡的预防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mg/kg尼古丁组溃疡指数降低,但无显著差异;3mg/kg尼古丁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9mg/kg尼古丁组胃溃疡指数显著增加。尼古丁对应激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处理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急性尼古丁处理能明显抑制束缚应激诱发的胃粘膜损伤,促进胃粘膜损伤的修复和治愈作用。

  • 标签: 尼古丁 应激性胃溃疡 溃疡指数 抑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