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诱导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慢病毒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PTEN与肿瘤间关系提供理想实验工具。方法:提取甲状腺癌、肺癌及其癌旁组织RNA,经反转录后扩增PTEN片段,将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T细胞(293T)细胞,获得病毒。将其感染MDA-MB-231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中PTEN基因表达情况,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在甲状腺癌和肺癌中发现PTEN突变体: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慢病毒表达体系构建成功.突变型PTEN克隆形成能力强于野生型PTEN。结论:发现了PTEN突变体.并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基因诱导慢病毒表达体系,突变型PTEN不但有抑癌作用.还有致癌作用。

  • 标签: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突变型 慢病毒表达载体 机制
  • 简介:尼贫血(Faneonianemia,F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除B亚型为X-连锁遗传)。本病由瑞士Fanconi[1]于1927年首先命名并报道。FA患者临床表现以多样化形体畸形、智力发育异常、进行骨髓衰竭、高发肿瘤倾向和多脏器受累为特征[2].

  • 标签: 范可尼贫血 骨髓衰竭综合征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肺淋巴管瘤病(diffusepulmonarylymphangiomatosis,DP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例DPL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开胸肺活检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和乳糜胸;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网格影;病理示肺组织内淋巴管增生和扩张,免疫组化显示淋巴管内皮细胞CD31和D2-40阳性染色。结论:DPL患者临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征,双肺多发结节状和网格状阴影伴乳糜胸是其主要特点,明确诊断依赖于肺活检病理诊断。

  • 标签: 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间质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实质肺疾病。是一类包括200多个病种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肺泡间质结构.也累及细支气管和肺血管。ILD患者临床、影像学肺功能表现均相似。以进行劳力呼吸困难、胸部X线胸片示弥漫浸润阴影、肺功能示限制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表现为特征。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分类
  • 简介:弥漫问质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病因近180种.因此对其诊断需要宽泛且深厚相关知识储备。总体而言.ILD诊断涉及三个层面。第一,是否为ILD,这需要与感染、肿瘤等疾病鉴别后得出结论:第二,是哪一类ILD,明确这一点则要熟知ILD分类:最后.也就是ILD“归因诊断”.即通过立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引起ILD原因。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采用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产科检查分娩双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孕5-10周(早孕早期)进行第1次超声检查,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孕11~13周(早孕晚期)进行第2次超声检查,并参考第1次超声结果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比较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和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准确率。结果:33例双胎妊娠孕妇分娩后经胎盘病理检查.证实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20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11例.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双胎者为2例。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准确率为78.78%(26/33).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准确率为93.93%(31/33)(P〈O.05)。结论:早孕期2次超声法弥补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不足,且具有更高判断准确率。

  • 标签: 双胎 绒毛膜囊 超声诊断
  • 简介:自1983年Davison首先提出隐源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以来已有30年。以往认为.COP是一种少见疾病,但随着对本病认识逐渐深入.近年来在我国教学医院诊断COP病例并不少见。然而,COP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等.这些患者往往接受了较长时间抗菌药物治疗,误诊时间长.也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由于未能及时得到诊断,部分COP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发生严重肺间质纤维化.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临床医师应进一步提高对COP诊治水平.使更多COP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是一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细胞和生化成分广为使用且安全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协助间员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诊断。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在临床广泛应用及其对ILD特征显示.BAL结合HRCT已成为临床常规诊断ILD方法。201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制订发表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析在疑似ILD患者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实践指南.进一步规范、指导了BALF分析在ILD中临床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特征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有56个,囊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淋巴结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淋巴结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钴(CoCl2)对H9C2心肌细胞影响及其诱导化学缺氧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用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I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实验模型,分别于12、18、24、36、48h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600μmol/L后,分别于0、3、6、9、12、18、24、36、48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12h后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600~1200μmo1/L浓度范围内,CoCl2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存活。600μmol/LCoCl2诱导12h后H9C2心肌细胞产生明显凋亡.诱导12~48h范围内.12h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HIF-1α蛋白最高:100~1200μmoI/L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12h.其中600μmol/LCoCl2诱导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HIF-α蛋白最高。结论: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化学缺氧最佳浓度为6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12h。

  • 标签: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H9C2心肌细胞
  • 简介:间质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是以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非肿瘤和非感染肺部疾病总称.现又称为弥漫实质肺病.目前已有200多种疾病囊括在ILD之下,其中不少疾病为少见病、罕见病。对临床医师而言.200多种疾病之间诊断和鉴别往往很困难。近十年.随着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胸部高分辨率CT(HRCT)临床运用.使我们对不同种类ILD患者HRCT表现有了更深入认识.对ILD的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并使部分ILD患者免于肺活检,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诊断
  • 简介:弥漫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细支气管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受累部位主要是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终末气道。由于炎症弥漫分布并累及呼吸细支气管壁全层,故称之为DPB。该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因素、有害气体吸入等原因有关。临床上.DPB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较多脓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故易与慢性阻塞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相混淆。DPB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弥漫小结节影.需与众多弥漫肺疾病相鉴别,误诊率较高。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DPB认知度是早期诊治关键。

  • 标签: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有临床科室送检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病原学结果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中,754例次标本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7.6%,其中检出多种病原菌占10.2%。共检出83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真菌分别占37.0%、44.8%和18.2%。烧伤病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普外科、心胸外科ICU。5种最常见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8.0%)、表皮葡萄球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白念珠菌(7.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极高。第一次送检阳性标本主要为G+菌,而第二次以后阳性标本病原学从G+菌为主逐渐转为以G-菌为主。结论:深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较以前有所改变,目前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极高,预防导管定植、导管相关感染措施亟需普及。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耐药性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我院3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neu型basal—like型。观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相互关系,比较各型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结果: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年龄分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患者随访11~72个月,无病生存期与年龄分组、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分型相关。不同分子分型患者间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能准确反映患者预后,LuminalA型预后最好,而HER2/neu型预后最差。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24例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隐源机化性肺炎(COP)患者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4例拟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治疗均无效.其中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经外科胸腔镜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均确诊为COP。所有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有效。结论:COP患者l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疾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COP重要手段。抗菌药物对COP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有效。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有90%(18例),共表达≥2项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中表达及其与肝硬化分期间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8名正常对照组、171例慢性乙肝组患者、144例肝硬化患者和1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GP73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GP73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检测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和HBeAg水平,并对肝硬化组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Child—Pugh分级,分析以上指标与GP73水平间相关。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位GP73水平分别为40.80ng/mL、42.49ng/mL、83.46ng/mL和45.19ng/mL,肝硬化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P〈0.01)。GP73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以72.5ng/mL作为临界值,GP73检测诊断肝硬化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90.O%。随着Child—Pugh评分升高,肝硬化患者GP73水平升高,在Child—Pugh分级A、B、C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ApoA、TB、α2M、GGT间显著相关(r=0.648,r=0.788,r=0.620,r=0.595,P均〈0.01);慢性肝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中GP73水平与HBV—DNA载量HBeAg间亦相关忙0.717.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即升高.而随着肝硬化进展.其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与HBV活动相关。因此,GP73可作为肝硬化诊断慢性肝病进展期病情监测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GP73 血清标志物 监测
  • 简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IIP)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弥漫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问质肺病。IIP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患者多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发表了IIP分类和诊断标准国际共识意见(IIPATS/ERS分类,初步统一和理顺了既往IIP各分类亚型间混乱情况。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超声造影(CEUS)在青春后期成人睾丸扭转诊断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观察12例18~66岁临床疑诊为睾丸扭转患者。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为睾丸扭转,1例为附睾头囊肿压迫精索导致睾丸淤血。以患侧睾丸血供减少或消失作为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灵敏度为100%,准确率为91.7%。以超声造影显示睾丸无灌注、灌注缺损或"晕圈征"为诊断标准,超声造影灵敏度和准确率皆达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都是诊断青春后期成人睾丸扭转良好成像手段,超声造影准确率可能相对更高,但尚需要大样本后续研究来证实其在诊断睾丸扭转中价值。

  • 标签: 睾丸扭转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对比剂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3152例单胎妊娠孕妇.按孕前BMI分为A组(〈18.5kg/m^2,39例)、B组(18.5-23.9kg/m2,2808例)、C组(24.0-27.9kg/m2,246例)和D组(≥28.0kg/m2,59例1.比较各组GDM发生率,并分析孕24周前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增长对GDM发病率妊娠结局影响。结果:3152例孕妇中发生GDM者共216例,A、B、C、D这4组GDM发生率分别为5.12%、6.52%、9.34%、13.55%,B组与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中,孕24周前体重增长≤6kg者与体质量增长〉6kg者GDM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随访到分娩GDM患者共111例,均为A、B组.A组1例,B组110例。B组按整个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B1组(增加〈12kg)、B2组(增加12~16kg)和B3组(增加〉16kg),发现其子痂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随体重增长而增加;3个亚组间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孕前肥胖(BMI≥28kg/m2)和孕24周前体重快速增长是GDM发生重要因素.而控制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降低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体质量指数 孕期体质量增长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