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1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的AAPG年会上,举行了题为“1990—2000大油气田”的两场专题讨论会。这是40来第四次举行每十一次的专题讨论会,每一次专题讨论会都要对大油气田发现进行总结,并出版AAPG专题文集,详细介绍这些油气发现的地质条件:

  • 标签: 大油气田 专题讨论会 AAPG年会 年代 科罗拉多州 地质条件
  • 简介:利用1961~2000辽东地区13个观测台站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辽东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并利用高桥公式计算出辽东地区的蒸发量。得出了该地区蒸发量和降水蒸发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干燥度指标研究了辽东地区气候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a来辽东地区气候变化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变化最为明显。

  • 标签: 辽东地区 气候 年代际变化 干旱趋势
  • 简介:使用NCEP/NCAR、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MetOfficeHadleyCenter)HadISST以及NOAA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海温、海冰及雪盖异常对20世纪90末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跃变的外部强迫作用,同时也对比分析了20世纪90EAWM年代际跃变与20世纪80EAWM年代际跃变特征和成因的一些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中期EAWM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国一致偏冷型,同时中国近海的海温也偏低;该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大气内部动力过程,而海温和海冰的作用不显著。20世纪90末EAWM年代际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东亚北方气温显著偏冷而南方偏暖的南北反相变化分布;EAWM在20世纪90末的年代际变化受北大西洋海温和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共同影响。北大西洋显著的异常暖海温,激发一个向下游传播的波列,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加强,EAWM加强,从而导致我国北方气温下降;同时,秋冬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和秋季欧亚雪盖偏多对东亚冬季风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热带西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会导致在海洋性大陆地区有异常的辐合和对流增强,引起大气环流的Gill型响应,对流西侧的异常气旋在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南风异常,使得东亚南部地区温度偏高。因此,20世纪90末之后东亚温度呈现南暖北冷的分布特征。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外部强迫因子 海冰 海温
  • 简介:由于海温、高原积雪和大气环流异常等特定条件,引发了1998夏季长江的特大洪涝,而90的气候特征也对1998长江大水起到一定的作用。从中国夏季降水、大气环流、冬季高原积雪和海温等方面分析年代际气候变化对1998长江大水提供有利的气候环境。

  • 标签: 长江大水 年代际气候变化
  • 简介:选取海南岛目前风沙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昌江县西部的昌化地区和海南西部最干旱的地方——东方市八所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301:50000、501:25000和701:500003个时期的地形图,以及1986和2000TM影像图,解译了5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此为基础资料,并参考了有关文献,对海南西部沿海地区近80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近80来,水田和建筑用地一直呈增加趋势;荒草地在20世纪50之前变化很小,以后持续减少;风沙化土地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以20世纪50最多;林地、旱地表现为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变化过程,其中林地是20世纪50最少,而旱地是20世纪70最少;防护林地从无到有到大面积增加.20世纪30—0是西部沿海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时期.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其基础条件,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则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一直通过正反2个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海南西部沿海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风沙化土地
  • 简介:ThecropmodelWorldFoodStudies(WOFOST)wastunedandvalidatedwithmeteorologicalaswellaswinterwheatgrowthandyielddataat24stationsin5provincesofNorthChinafrom1997to2003.Theparameterizationobtainedbythetuningwasthenusedtomodeltheimpactsofclimatechangeonwinterwheatgrowthforallstationsusinglong-termweatherdatafrom1950to2000.Twosimulationsweremade,onewithallmeteorologicaldata(rainfed)andtheotherwithoutwaterstress(potential).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floweringandmaturitydatesoccurred3.3and3daysearlierinthe1990sthanthatinthe1960sduetoa0.65℃temperatureincrease.Thesimulatedrainfedyieldsshowthattheaveragedroughtinducedyields(potentialminusrainfedyields)havedecreasedby9.7%overthelast50years.Thisistobecomparedwitha0.02%decreaseinyieldiftheprecipitationlimitislifted.Althoughtheprecipitationduringthegrowingseasonhasdecreasedoverthelast50years,thedroughteffectsontherainfedyieldsremainedtobepracticallyunchangedasthespringprecipitationdidnotdecreasemarkedly.

  • 标签: CROP growth model World Food Studies
  • 简介:这份报纸在水分泌物的时间系列和黄河的沉积负担检验变化进Bohai海。为了决定突然的变化的特征和水的多尺度的时期,分泌物和沉积装载,从Lijin的数据车站被分析,并且回声时期当时是计算的。Mann-Kendall测试,聚类的顺序,力量光谱,和小浪分析被用来在最后62观察水分泌物和沉积负担进海。在进海的水分泌物的最重要的突然的变化在1985发生了,并且在沉积负担的一个突然的变化发生在一样的年里。分别地,64.6%和73.8%的重要减少在1985前在水分泌物和沉积负担被观察。在水分泌物和沉积负担的更重要的突然的变化在1968和1996被观察。进Bohai海表演的水分泌物和沉积负担的特征在内部年度、十的规模的周期的摆动。而沉积负担的主要经期是10.67,4.27,和2.78,水分泌物的主要经期是9.14和3.05。在水分泌物和沉积负担之间的重要回声时期在下列时间的规模被观察:2.86,4.44,和13.33。水分泌物和沉积负担开始在1970以后减少并且自从1985,为几个原因显著地减少了。第一,黄河排水区域的降水后来减少了1970。第二,大规模人的活动例如水库和制约的大楼,增加了。第三,自从1985,水和土壤保存生效了。

  • 标签: 水流量 输沙量 多尺度 渤海 周期性振荡 变异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 简介:利用^14C的比度测定年代是一项划时代的工作,对推动考古学及古气候研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从Libby开始的,他创建了^14C年代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14C年代学的原理是放射性^14C只存在于大气和一切与大气处于交换状态的含碳物质中。一旦该物质脱离交换状态,^14C放射性不再得到补偿,只会按衰变规律降低。这样就可以按下列公式算出该物质的年龄,即:

  • 标签: ^14C 年代学 含碳物质 测定年代 衰变规律 放射性
  • 简介:塑造耳朵的热前面(ESTF),由黄海温暖的水流(YSWC)和山东沿海的水流(SCC)的集中形成了,在冬季是在黄海(YS)的很重要的海洋的现象。在所有表明的situ大小和分析数据集,ESTF在1950s-1990s,和一个类似的变弱趋势期间一直在变弱,这是也在YS上在冬季季风发现。数字实验证明变弱冬季季风能沿着瓷器海岸和向南方的异常水流与向北方异常的水流在多十的timescale上在YS导致异常发行量在里面中央对季节的吝啬的循环YSgenerally相反。异常发行量引起YSWC和SCC的减速,并且因此削弱ESTF。因为ESTF在地区性的海洋动力学和由空至海的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它变弱在冬季在YS为地区性的气候有重要含意。

  • 标签: 热前面 黄海 循环 季风 多十的可变性
  • 简介:利用厦门新一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8月2日午后发生在厦门市同安区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进行简要分析。8月2日我区低层处于低涡和辐合区中,中高层受偏北气流控制,呈现对流不稳定。午后在安溪生成的强对流风暴在向东南方移动中与其前方的对流单体合并,进入同安区时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分析表明,在50公里的范围内环境风场具有风向和风速的辐合,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发展,与强对流风暴相对应的流场具有中-γ尺度的气旋性辐合,回波发展快,强度强,属多单体强风暴。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雷雨大风 冰雹 中气旋 三体散射
  • 简介:利用60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是高峰期,70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总体较强,后25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 标签: 西北太平洋台风 频数 路径 强度 年代际
  • 简介: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研究了登陆中国热带风暴频数的非平稳际和年代际变化主要周期型。对1951—2006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频数序列进行分解,分别得到包含有准4(C01)、6~7(C02)的际周期分量和14~16(C03)的年代际周期分量的时间变化型。这些分量给出了登陆中国热带风暴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独立的变化特征,其中C01周期分量强度最大,且与ENSO有关。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频数趋势分量不显著,表明近56来登陆中国热带风暴无明显增加(减少)趋势。这些周期分量与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分析表明,登陆中国热带风暴频数年代际变化与南半球热带和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 标签: 登陆热带风暴 中国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海平面气压场
  • 简介:利用1949—2009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风雨资料以及登陆信息,研究影响热带气旋极端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登陆极端偏早或偏晚事件在1970和2000发生较少。热带气旋登陆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和最低气压)极端事件在2000发生频数最高。热带气旋降水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70频数最多,大风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80频数最多。日降水量和过程降水量的极值站数在1960最多,日最大风速极值站数在1980最多。

  • 标签: 热带气旋 极端事件 年代际变化 最大风速 登陆日期 最大降水
  • 简介: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际和月季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际和月季时间尺度的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在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除简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将着重就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一个系统的综合性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海温变化模态的影响、气候系统相互关系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大气行星尺度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的影响等。大家知道,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十分重要,但也可以看到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却十分复杂,不少问题还没有搞的十分清楚,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深入的研究结果必将对年代际气候变化的预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年代际气候变化的业务预测及其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年代际气候变化 可能机制 主要海温模态 气候系统相互关系 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
  • 简介:在利用气候模式做未来几十的气候预估中,一般只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难以考虑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的影响,这是由于其变化难以预测和预估.但是,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来源,并且观测表明太阳是一个可变的星球,因此太阳活动在未来气候预估中是很重要的外强迫[1-3].近年有些研究[4-9]进一步考虑太阳活动中的太阳黑子11周期对气候的影响并试图在未来的预估中加入.本文对太阳黑子11周期在多年代气候预估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作用 气候预估
  • 简介:通过回顾和总结前人工作,特别是有关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针对近50来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变冷现象的几种可能机制,推测了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会对北太平洋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归纳指出了研究该问题的复杂性与目前面临的困难。

  • 标签: 全球变暖 中纬度 北太平洋 海洋—大气耦合 年代际振荡
  • 简介: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脉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石Rb─Sr等时线,Sm─Nd等时线、40Ar/39Ar年龄谱等年代学资料,认为康古尔金矿热液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Ⅰ为磁铁绿泥蚀变岩成矿阶段;Ⅱ为黄铁矿石英脉成矿阶段;Ⅲ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Ⅳ为碳酸盐石英脉矿化阶段。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 标签: 新疆 康古尔 金矿床 蚀变岩型 成矿阶段 同位素年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