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德里·沃尔克特(D.Walcott1930-1997)生于加勒比岛国圣卢西亚,有"加勒比的荷马"之称,作为黑人血统的印第安诗人,他的创作始终关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1992年他以长诗《奥马勒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书评作者为玛丽·莱夫科维奇(M.Lefkowitz)在他那部史诗性长诗《奥马勒斯》(Omeros)的尾声,德里·沃尔克特突然中断了快节奏的叙述,问自己:是否未曾"阅读和重写/直到文学出错一如历史。""那战船何时从我的眼中消失/我何时才不再听到特洛亚的鏖战声/在那两位渔夫的诅咒之中?"他询问。"何时才能止歇/喉咙中的回声,坚持。奥马勒斯/何时能进入那超越隐喻的亮光?"这声声诚挚的询问不仅是对诗人的,也是对读者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为什么总是摆脱不了过去,不仅摆脱不了我们的过去,也摆脱不了他人,他民族的过去?如同荷马的奥德修斯,我们同诗人一起,将踏上一条让人兴奋又让人不安的旅程去寻觅答案,"去看看那人口稠密的城市,去触摸他们的心灵。"然而,正是诗人荷马的身影,而不是荷马诗章中的英雄,激发了德里·沃尔克特的灵感。根据古代传说,荷马出身贫寒,度过了艰难和孤寂的一生。他是住在士麦那(Smyrna现称伊兹密尔)的一个希腊姑娘的私生子,年轻时游历了地中海的许多地方。但当他双目失明,他只好乞讨为生,一边流浪,一边吟诵他的诗篇。有时,他受到款待,但他常常被他所到达的城市驱赶出去;因为他是个外乡人,是个食客,所以被称作"荷马勒斯(Homeros,后人则称Homer——译

  • 标签: 马勒 荷马史诗 加勒比 诺贝尔文学奖 民族问题 长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这就是德里达在《友爱的政治》中为什么要谈论,德里达对政治、法律、正义、人权、国际等概念的解构正是对欧洲政治的新思维,却对德里达的政治哲学只字未提

  • 标签: 友爱政治 德里达友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所以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判處國王死刑比謀殺他的後果更加嚴重9,因為在我們所研究的廢除死刑運動的現代性中,「死刑是由國家主權決定的一種死

  • 标签: 德里達 死刑德里 死刑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者是德里达在《胡塞尔,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指责胡塞尔,本体论差异激发德里达以这样一种方式思考基础(即存在)

  • 标签: 历史语境 德里达历史 支援背景
  • 简介:<正>长久以来我象是独占着一间屋子。萨和我住在一起,可这对我全然无妨。屋于是我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记得有一次我在地板上锯过活板门。去年,我还是初二的学生,在屋里满墙贴上我从杂志书刊上剪下来的姑娘们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上的姑娘只穿着内衣。妈妈从来不找我的麻烦,几个小弟妹已经够她忙活的。而我的一举一动,在萨眼里都是壮举。不管什么时候我领朋友到屋里来,只要瞟一眼萨,他无论在做什么,便会立即起身一声不响地

  • 标签: 贝尔 交朋友 星期 照片 活板门 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符号学 表述 指号 含义 交错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论争主要发生在《声音与现象》的文本中,符号在本质上可以区分为表述和指号,胡塞尔对表述作了三个层面上的区分[20]

  • 标签: 德里达胡塞尔 符号学之争 胡塞尔符号学
  • 简介:解构主义作为引进已有10余年之久的“舶来品”,在国内批评界引发的概念混乱至今并未完全澄清。由于批评者对解构主义语言论、解构主义批评与以解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批评理论之间的关系未能详加考察,因此他们或者从“批评的危机“入手谴责解构主义的哲学立场,或试图恪守解构主义立场为中国的批评话语指路。对此,本文通过解析德里达的文学论与耶鲁学派的批评实践,指出:解构主义语言论与解构主义批评并不是连贯、一致的整体;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反形而上学假说,注定要与实证性的批评实践脱节;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批评实践正是因为与解构主义哲学保持着既连续又断裂的关系,才得以以解构的姿态屹立于批评领域。

  • 标签: 德里达 文学论 耶鲁学派 解构主义批评 批评理论
  • 简介:"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这首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主题歌,在今天唱起,没了怀想,有的尽是悲怆与敬仰。"北约"的导弹正在"蕞尔小国"南斯拉夫的领土上为了"人权"恣意地索取热爱和平者的生命,土地的主人再次手牵手来到一座桥上,等待"北约"导弹致命的一

  • 标签: 南斯拉夫 导弹 北约 主题歌 人权 领土
  • 简介:作者:程章灿31.4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定价:平8.00元精12.00元刘(?)庄是晚宋著名文学家,其诗称江湖派巨子,词号苏辛一派在晚宋的后劲。他早年奔走江湖,晚岁仕宦显达,又享83年高寿。一生交游甚广。传世《后村先生大全集》几近200卷,不仅有很高的文艺价值,而且对于了解晚宋政治,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本书从史传、

  • 标签: 刘克庄 后村先生大全集 文献价值 著名文学家 出版定价 史传
  • 简介:<正>十、悦耳动听的木语世界上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各有特色:或刚健,或柔和,或细腻,或豪放,或华丽,或简朴……我喜欢听木语,它的音调是那么明快、甜蜜、繁富;尤其是那颤音(r),小舌在喉间弹出铿锵的乐音,如行云流水。听木人讲话,您似乎在听:泉水淙淙,琴弦铮铮,黄鹂清歌。是柔?是刚?是脆?是甜?是亮?是婉转?是曼妙?您难分辨。只会在心中赞道:美

  • 标签: 克木人 克木语 泉水淙淙 南亚语系 高棉语 吉蔑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卡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卡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卡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
  • 简介:本文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文本的解构策略.解构翻译的目的是要在译作文本中使原作升入一个更高、更纯粹各种语言相互融合臻至完满的境界.这种境界尽管难以企及,但解构无疑为我们指出了通往这一境界的途径.

  • 标签: 诗性哲学 翻译文本 解构策略 符号系统 话语结构
  • 简介:<正>六、王城在暮色中陷落现今木人常说:“勐伴是我们的故园。”勐伴,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小勐,东接老挝,总面积580平方公里。现时居住傣族二、三千人。现今居住着傣族的勐伴城子距县城勐腊28公里。20世纪50年代以前,勐伴由傣族土司统治。据当地人说,在傣族土司掌权之前,即傣族定居于此之前,在勐伴开辟草莱的是木人的祖先“卡贺皓”(白头族)。1988年编印的《勐腊县志》明白记着:“此地先民白头族。”

  • 标签: 克木人 勐腊县 天峰山 召片领 王城山 傣文
  • 简介:我和肖凡投脾气.我称肖凡是老弟,肖凡管我叫大爷,我们两个人有许多共同特点:我们都写小说,都是作家,还都不"著名",开会时全在下边坐着,散会后台上念名字,"请什么什么同志留下来"的时候,保证没有我们俩:许多人站在下面聚精会神地听,唯恐听不清就错过了历史机遇,只有我们两个人和一大帮没有前程的人呼呼地往外走,一直走进饭厅,吃头一桌热乎饭.

  • 标签: 文坛黑马 黑马肖克
  • 简介:东方既晓,本名王国祥,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半个世纪以来,王国祥先生呕心沥血追寻神秘的木人的历史、文化踪迹,终于写成中国第一部木人专著。此著作系首次公开发表,在此谨向王国祥先生对本刊的支持与信任表示感谢。现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克木人 王国祥 文史研究馆 中国西南地区 吉蔑 景洪市
  • 简介:1996年深秋,武汉杂志搞笔会游三峡,我和关仁山在北京西客站会齐,等着肖凡从天津过来.结果他是在开车前五分钟从人流中冒出来,且不紧不慢的样子.于是我就感到凡很是沉稳.车到保定上来谈歌,他俩跟火药点着了似地连掐带侃起来,又让我觉得凡还有很活泼的一面.

  • 标签: 老乡肖克 闲聊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