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民族主义有没有可能作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的新的思想资源。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凝聚力民族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基本涵义,就广义而言,它是指主张对本民族及其利益效忠的理念和情感。...

  • 标签: 民族主义 主流文化 中国转型时期 意识形态 权威合法性 文化的民族主义
  • 简介:埃文尼人,又译“埃文”人,旧称拉穆特人,系现今苏联西伯利亚民旋之一,属通古斯满语民族。人口12000人(摆苏联1970年统计),操埃文尼语。苏联学术界一般认为,同埃文基人(又译“鄂温克”人)一样、埃文尼人的文化与民族亦起源于贝加尔湖流域和后贝加尔地区。他们可能是在公元二千纪初从那里逐渐迁走的。过去,埃文尼人主要游牧在亚洲极东北地区的大片山地原始森林中。现在,埃文

  • 标签: 埃文基 葬俗 尼人 穆特 加尔 自治共和国
  • 简介:大学精神是什么?陈寅恪定义的大学精神第一要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蔡元培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他在1919年6月15日的怀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劫里,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

  • 标签: 民族精神培育 大学精神 精神建构 思想自由 哲学 社会政治环境
  • 简介:习惯法是中国固有法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乡土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本文在介绍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含义,冲突的基础上,得出解决冲突的途径,以便于实现国家法制的统一。关键词国家法;习惯法;冲突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统一,发现仍然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一些不成文的习惯法,并且发挥的很大的效用。这些不成文的习惯法与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与冲突,并且日益显著,这就成为我国依法治国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一、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含义(一)习惯法习惯法,又被称作“不成文法”。一般是指以习惯为基础而获得合法地位的任何法律。习惯法作为“成文法”的先驱,它以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约束全社会的成员,保护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与安定。习惯法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比成文法变动要慢。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曾有习惯法流行。大致归纳起来分为两种1.习惯法是经国家认可的法习惯法是“国家认可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习惯,是法的渊源之一”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但是这种法只是被国家认可的而忽略了那些未被认可的生活上存在的习惯。2.习惯法是来自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或习俗。如广西有些地区的瑶族实行一种“石牌制度”。一个小石牌由数个村寨组成,数个小石牌联合成大石牌。石牌内根据习惯法,制定“石牌律”(公约),刻于石牌和木牌上,由石牌头执行。村寨成员有违犯石牌律者,轻则罚款、罚酒肉,重到处死。苗族议榔制度下产生的“榔规”,侗族“乡款制度”下产生的“款约”等,都具有习惯法性质。(二)国家法国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调整社会关系,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规范性、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二、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一)在继承权方面由于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地理文化,因此习惯法和国家法有着很大不同。我国的继承法明确规定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而在回族中就有着明显不同,《古兰经》中规定法定继承人一般依次为配偶、子女、父母、胞兄弟姐妹、原配的子女、配偶的父母、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从整体看,回族的继承人范围比国家的要宽泛,但实际上,由于国家法受汉族影响较大,回族的人民对国家法的规定采取了放弃的态度,大部分人认为继承人应包括配偶、子女(主指婚生子女)、父母,有些情况下还包括祖父母、兄弟、侄儿等。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继承人中的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是给与否定的。在回族中,只有阿訇念过“尼卡唅”的婚姻才是合法的,所生的孩子也就有继承权,没有经过阿訇祝福的婚姻生过的孩子属于“奸生子”,这样的孩子地位低下,没有继承权。(二)在债权方面对于债权问题,民族习惯法规定可以任意用债务人的牲畜、财产乃至土地、房屋清偿,甚至可以拉债务人子女做奴隶,债务人夫妻服劳役作抵偿。如藏族的习惯法规定,如果有欠债不还的行为,经过起诉,债权人可以没收债务人的动产作抵,没收的动产的价值大致与借贷本利总额相当,债权人也可以迫使债务人服一定时期劳役作为报偿。而国家法对欠债不还的行为,无非是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等方法,债权人不得基于债权侵犯债务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三)在处罚方面根据徐晓光、吴大华学者编著的《苗族习惯法研究》一书,我们可以知道,传统的苗族社会关于犯罪处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苗族对于故意杀人者,处以活埋,凡杀人案件,被害人亲属可以复仇,处死凶手甚至直系亲属,并掠夺其全部财产赔偿死者的损失。在苗族的习惯法中,对故意杀人的行为处罚是十分严厉,处罚手段也十分野蛮,这就与国家法律存在很大的冲突。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可以看出,国家法的处罚还是相对人性化的。三、解决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途径(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加强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按照这个说法,我们的民族习惯法也是落后的经济状况的产物。如果基础改变了,群族中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的加强,科学知识的积累等各方面的改观,也必然带来思想方面的改革,而自然对民族习惯法中的落后、愚昧、迷信起一定的抵制。只有经济基础牢固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意识。(二)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加强互动习惯法是国家法的基础,我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位,少数民主是我国统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下,承认地方习惯法的一定效应,结合少数民族一定情况,各地立法机关应变通立法,去伪存真。“变通”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就是指各少数民族地区在立法时,应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习惯,在某些法律的具体规定上进行某些变通,是指制定的法律更加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这样,民族习惯法才能投入习惯法之中,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四、结束语总之,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文化,所以跟国家法就存在不同。我们只有加强各民族的相互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科技兴国,才能使少数民族一些低俗、愚昧的习惯法失去效用。使国家法统一习惯法,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参考文献1吴宗金.中国民族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74-2322曾宪义.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石泰峰.跨越文明的误区M.现代西方法律人类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4张恒山.义务先定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徐晓光,吴大华,韦宗林,李廷贵《苗族习惯法》,华夏出版社作者简介齐媛(1985-),性别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专业。

  • 标签:
  • 简介: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它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重要复杂而敏感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私有制度下的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 标签: 抓住机遇 民族问题 私有制 制度 国内 社会发展
  • 简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进行科技创新等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 标签: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现状 优化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逢五四运动90周年,把历史和现实对接,是为当下和明天寻找精神源头。相对于青年学生的激情呐喊,一代才俊对诸如民主和科学、文言和白话、传统和现代、器物和精神的激辩,近代企业家的形象始终模糊不清,甚至被遗忘,精神资源被忽视已久。有论者感叹今天在宜昌居然见不到卢作孚的纪念碑。

  • 标签: 民族企业家 精神财富 近代 五四运动 青年学生 精神资源
  • 简介:摘要近几十年,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被誉为时代晴雨表的词汇也不断适应新变化,使得大量新词语如同潮水一般涌现出来。旧有的词赋予新的同含义,外来语的冲击等等,他们以快捷、新颖、时尚的形式迅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本文将以新词语为视角探讨其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民族特色。

  • 标签: 新词语 社会生活 文化 民族内涵
  • 简介: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蝴蝶效应迅速发展到每一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也带了一定的挑战。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民族工业的意义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对经济全球化下民族工业应该如何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同行有所启发。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民族工业
  • 简介:在我国的“三农”问题中,比较普遍的突出问题有八难。其中之一就是“农民教育无人管,培训难。”而这一问题在民族地区更为突出。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民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增收能力,是民族地区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促进民族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

  • 标签: 民族地区 农民教育 农村劳动力 中国 农民素质 职业技能培训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积极的姿态面向国际社会,对外开放发展迅速。至今,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引进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在引进一种为我所用的资源的同时,也引进了国际竞争中最激烈的一种形式。在三资企业的如潮攻势下,羽冀未丰的民族工业频频受挫。外商不仅在微电子、新型材

  • 标签: 民族工业 外商直接投资 双刃剑 企业国际竞争力 开放发展 资产重组
  • 作者: 肖俊勇(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汉430079)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09-05-15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5期
  • 机构:摘要: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和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以网络为平台,以民族主义为话题,公民的表达权在表达的主体、内容、方式以及对表达权的控制上与传统表达权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为保障和规范网络中公民充分行使表达权,应当从完善网络立法和公民表达权立法两个角度着手。
  • 简介:随着高博马鞍山项目竣工投产,国内产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汽车滤清器制造企业就此诞生。多年来,高博旗下两个品牌(意奔玛和欧兰德)凭借先进设备、优质材料、可信赖品质及服务理念,受到广大车主和汽修厂的青睐,连续多年蝉联'行业十大民族品牌'、'十大创新和名优企业'称号。高博以自身的创新发展以及渠道优势,跻身国内滤清器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其生产的滤清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广

  • 标签: 塑造民族 开放胸襟 恢宏格局
  • 简介:本文论述了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西藏民族关系的因素。探索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的对策: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继续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保障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统一思想,团结奋进强信心;紧扣“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 标签: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而悠久的国家,特别是在传统体育文化上,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如何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生态的优化与重建,是当前民族体育创新的一大难题。下面论文就以此对民族传统文化重要性及优化重建策略展开探讨。

  • 标签: 民族传统 传统文化 生态文化 体育文化
  • 简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唐朝廷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密切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为南方民族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一唐朝对待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言之,就是“绥之以德”,“爱之如一”,采取较缓和的民族压迫形式。李世民曾自诩地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

  • 标签: 唐代 南方 民族经济 民族融合 中国 历史作用
  • 简介:白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开展以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却滞后于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一些新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卡市场,必须不断完善银行卡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逐步规范发卡行标识代码(BIN)等管理,增强国内银行卡产业凝聚力,保障银行卡信息转接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提升银联民族品牌形象。

  • 标签: 银行卡 品牌形象 民族 管理 BIN 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