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欺骗性讯问因不具备非法的肉体强制,在一定限度内不影响自由意志而具有一定合法空间。美、英立法对其容忍度较高,司法中非明显违背嫌疑人自由意志即为合法;德、日规定相对严格,立法禁止欺骗性讯问,仅有明显不影响自由意志的欺骗才入“诡计”、“策略”之范畴而属合法。我国目前立法呈现出禁止欺骗性讯问,但未禁止此法所获证据的矛盾局面,综合考量中国的刑侦国情,德、日的立法模式更具借鉴意义。我国应在立法中禁止违背自由意志的欺骗性讯问,酌情采用符合自由意志的欺骗性讯问,并以合法原则、必要原则和比例原则权衡合法与非法、违背与尊重自由意志之界限。

  • 标签: 刑事侦查 欺骗性讯问 自由意志 心理强制 人权保护
  • 简介: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闸口.由于我国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理论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精神病鉴定专家充当了医学裁判和法学裁判的双重角色,对精神病人鉴定程序流于形式.只有明确精神病人的法律定义,发挥法官的自由心证,提前检察机关审查和监督的介入环节,才能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 标签: 强制医疗 精神病人 刑事责任能力
  • 简介:我国在此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对“先行调解”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在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这一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调解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将影响这一制度作用的发挥。通过比较我国先行调解制度与国外立法例中强制调解的规定,借鉴其先进部分从而完善我国制度。

  • 标签: 先行调解 强制调解 立法缺陷 制度完善
  • 简介:在执行拍卖程序中,法院对债权人查报的债务人的财产范围仅采形式审查,难免时有失实或存有差错,以致第三人所有的不动产屡被作为执行标的物而遭拍卖,但现行法亦未赋予其充分而有效的程序保障与实体救济。因此,应合理界定执行拍卖的性质及效力范围,区分并区别对待拍定人的主观善恶之心理状态,完善不动产第三人救济制度,即通过拍卖程序终结之前的程序保障与拍卖程序终结之后的实体救济对其予以保护。

  • 标签: 不动产 执行拍卖 第三人 善意取得 异议之诉
  • 简介:自《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签署以来,强制许可成为限制专利权人滥用权利的一项措施。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建立专利制度上立场的不同,1995年TRIPS协议中,强制许可成为主要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促进专利技术推广利用的一种保障措施。国际公约的规定是原则性、概括性的,需要各国在自己的实践中具体化。只有在科学的标准下适用的强制许可才是合理的,才能真正发挥国际公约所追求的目标。

  • 标签: 专利 强制许可 标准
  • 简介:甲公司于2000年5月18日与乙公司签定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自签定房屋租赁合同后10日内交付房屋,同时交纳租金,并约定如发生纠纷,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仲裁。合同到期后,甲公司未将租赁的房屋腾出给乙公司。乙公司按照双方约定,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甲公司仍未履行交付义务,乙公司即向某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标签: 仲裁裁决书 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房屋租赁合同 仲裁法 中国
  • 简介:本文从犯罪系统论的角度较全面探讨了《刑法修正案(九)》强制猥亵罪的犯罪构成问题,着重从新法基于社会观念的进步而施加于特定法益之保护不同于旧法的突出特点,对强制猥亵罪的主客观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厘定,旨在为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强制猥亵罪 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系统论
  • 简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成本不断攀升,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本优势不断减弱。2005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速。由于成本是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制造业成本快速上涨使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而临严峻挑战。

  • 标签: 制造业竞争力 全要素生产率 成本优势 劳动生产率 发达国家 数据显示
  • 简介: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规范船舶油污损害强制保险制度,但是该法的内容并不完善,针对受害人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等重要内容并没有进行实体法规定,立法上的缺失导致在船舶油污损害保险赔偿领域理论上存在争议,法官审理案件也出现了实践上的困难,有可能出现案件相似判决不同的现象。文章通过对《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及英美国内法与中国现有法律的对比,一方面肯定我国船舶油污损害强制保险制度的先进之处,另一方面对其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对现存争议提出笔者的观点,以期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强制保险法律制度。

  • 标签: 船舶油污损害强制保险 适用范围 直接请求权 责任限额
  • 简介:在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律师参与,经历了由排斥到认可的曲折发展过程。当前司法实践中,辩护律师参与死刑复核程序还存在一些困境,比如:获取案件诉讼信息困难,死刑复核程序行政化,法律援助范围有限,律师执业权利受限等。想彻底扭转死刑复核中辩护律师参与率低的局面,必须推动强制性参与。首先,在立法层面,明确规定死刑复核中应当有辩护律师参与,以及没有辩护律师参与的法律后果。其次,细化死刑复核程序中律师强制性参与的程序机制,明确辩护律师强制性参与的提起主体及启动程序,辩护律师来源,以及法院的通知义务及期限,建立辩护律师与承办法官及被告人的沟通机制。最后,加强死刑复核程序中律师强制性参与的保障,推进死刑复核案件的信息公开,保障死刑复核中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明确死刑复核中辩护律师强制参与的费用承担,建立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

  • 标签: 死刑复核 辩护律师 强制性 参与
  • 简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注销是一种退出机制,因为其不以退出股东同意为前提。因此,为了防止剩余股东的"肆意行为",股权强制注销的适用条件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公司章程自治、补偿金支付等问题都与股权强制注销适用前提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遵守法律各项规定,另一方面也需要尊重股东个人意思自治。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注销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判例以及学术论著中也有诸多讨论。如果公司章程缺乏明确规定,则股权注销的生效时间与补偿金支付之间的关系也是争议焦点。但是,依据2012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最新的判例,占主导地位的"条件说"已被否定。股权强制注销以后,在剩余股权面额和公司注册资本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差额。2008年《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改革以后,该问题的解决途经再次成为讨论焦点。于此情形下,为避免违反《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5条第3款第2句,三种途径会被考虑,即减少注册资本、增加剩余股权面额以及新设股权。无论是股权强制注销的适用前提,还是法律后果,"利益权衡"始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注销 公序良俗 意思自治
  • 简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颁布以来,海事强制令法律性质的论争从未止息。通过海事强制令与相关程序设立宗旨的比较考察,将其定位为独立于行为保全且超越先予执行的紧急审理程序较为妥当。此外,由于海事强制令施行的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明确规定了其适用条件。海事法院基于交易的需要以及法伦理性原则,续造了被请求人行为合法及非紧急条件下适用海事强制令的情形,尽管有违前述规定,但因其恪守了司法续造的界限,且有利于司法公正与效率,应予肯定。

  • 标签: 海事强制令 行为保全 先予执行 司法续造
  • 简介:一、我国实行两类保险相结合模式的现实合理性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实行强制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以强制保险实现对受害第三者的基本保障,超出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损失,通过机动车自愿购买商业保险来分散责任和予以救济。

  • 标签: 交通事故责任 强制保险 商业保险 机动车 法律衔接 《道路交通安全法》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中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既能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又能保障人身自由权,体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一种权衡。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因为适用率低、执行效果差等问题,导致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目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由于社区矫正和非羁押性措施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社区矫正所具有的实现人的再社会化、矫正手段的多样性、管理组织与制度的配套化等特点,为探索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非羁押性 强制措施 社区矫正 创新发展
  • 简介:法院调解是否应该注入强制性因素,理论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由于法院调解本身难以避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也为了促进案件分流,提高司法效率,并且缓解某些案件不宜作出判决的压力,在法院调解过程中适当注入强制性因素是比较务实的主张,也符合大多数国家主流发展趋势。如何防止法院调解强制性因素向强制调解转变?应当正确厘清自愿原则、制度性强制及蛮横调解的界限和关系:规范调解强制性,杜绝蛮横调解;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强法院调解的强制性。为缓和调解中"合意的贫困化"态势,必然需要牺牲调解的部分灵活性、注入强制性因素并对强制调解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与完善,以此保证法院调解走向程序化、制度化。调解前置范围适度扩张、法院可依职权优先启动调解、加强法官对调解过程的控制、建立代替调解的裁决制度等措施值得尝试。

  • 标签: 法院调解 强制调解 自愿调解 替代性调解 调解优先
  • 简介: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泛化和复杂化,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和法律化的趋势,强制执行公证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作为具有法律强制效力的方式无疑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与法律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公证与人民调解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方面,存在着很好的良性互动,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两者共同之处,往往忽略或者难以分清两者的差异。

  • 标签: 人民调解协议 强制执行公证 司法确认 制度比较研究 社会经济生活 矛盾纠纷
  • 简介:实践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权利影响最大的强制措施的超量适用、无变更适用乃至超期羁押、变相羁押,原因在于未将相关强制措施的期限与办案期限作合理届分。本文着重从如何协调强制措施与办案期限的矛盾冲突,正确合理使用强制措施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强制措施与办案期限的主要矛盾,并对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一些初步构想。

  • 标签: 强制措施期限 办案期限 矛盾 解决
  • 简介:<正>一、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法"1944年12月6日台湾当局制定"传染病防治条例",全文35条,经1999年6月23日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全文47条;于2007年7月18日重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全文共77条;其间另有几次的条文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一共修订了十次,一次比一次内容丰富、一次比一次规定复杂。其中有关主管机关强制权力的规定,侵害人民基本权利,本文试以中国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法"、美国、中国大陆及日本之《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强制规定作一个比较法之研究。(一)"立法"目的

  • 标签: 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机构 主管机关 强制规定 传染病病人 台湾地区
  • 简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仲裁程序以其触发上的单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这种单方性同时意味着相对方的利益将立即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种单方性并非任意的单方性,而是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通过启动条件加以限制.综合考察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这些条件尝试做了“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这一新的二元划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了强制仲裁程序启动的条件,即必须具备“积极条件”且不能带有“消极条件”中的情形;在实践中,法庭(仲裁庭)对各个条件所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一致,对“积极条件”中的“争端类型”条件着墨最多,在“消极条件”则是“协议阻却”和“任择性例外阻却”获得的关注最甚.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制仲裁 启动条件 积极条件 消极条件
  • 简介: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刑事冤案中,侦查错误可谓错案之源,而在一系列侦查错误中侦查鉴定无不扮演着帮凶的角色,囿于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纠错功能的有限性,建立命案强制鉴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按照制度规范的一般原理,命案强制鉴定制度的基本构成包括实体要素和程序要素。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鉴定主体、鉴定范围、鉴定标准、鉴定效力等内容;程序性要素主要包括鉴定的启动、告知、异议、救济等内容。诚然,命案强制鉴定制度不能完全杜绝侦查错误的发生,但是可以减少侦查错误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命案 死因 侦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