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益生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修复作用。方法将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患者乳果糖、甘露醇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益生菌治疗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显著下降(P〈0.01),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生菌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益生菌 肠黏膜屏障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效果及其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影响.方法酒精性肝炎病人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在戒酒同时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20例在戒酒基础上予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IV-C及LN)、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血清瘦素及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A、Ⅳ-C及LN水平于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其中尤以HA降低显著(P=0.00),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尤以TBIL、ALT降低显著(P<0.01),同时治疗后血清瘦素、TNF-α水平亦显著下降(P=0.00).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中仅HA水平下降(P=0.018),生化指标中仅TBIL、ALT下降明显(P<0.05),同时治疗前后血清瘦素、TNF-α水平亦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试验组.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酒精性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且用药安全,其作用机理与下调瘦素TNF-α表达有关.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炎患者 血清TNF TNF-α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葡萄糖醛酸内酯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76%复方泛影葡胺24小时后腹部平片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可作为一个可靠指征。方法171例无绞窄情况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本研究。40ml76%复方泛影葡胺+40ml蒸馏水口服或经胃管注入。4、8、16、24小时拍腹部平片。如果4小时腹部平片升结肠显影,后序平片无需再拍。结果24小时内造影剂到达结肠120例(70%),这些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保守治疗。51例病人24小时内造影剂未到达结肠,4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结论24小时内结肠显影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保守治疗。提示口服复方泛影葡胺后24小时造影剂未到达结肠者需急诊手术治疗。

  • 标签: 复方泛影葡胺 粘连性小肠梗阻 肠绞窄 保守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慢性胃炎胃黏膜炎症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变化。方法选择172例伴有Hp感豢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分为两组:阴性组(68例)阳性组(104例),观察阴性组治疗后变化并与阳性组进行比较,并观察阴性组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在治疗前后变化。结果阴性组胃黏膜炎症有28例(41.2%)好转,2例(2.9%)治愈,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其伴有的肠上皮化生有2例(25%)治愈,4例(50%)好转,不典型增生有7例(38.9%)好转,6例(33.3%)治愈。结论Hp感染阴转后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阳性者,其伴有的肠化不典型增生亦能好转或治愈。因此,根除Hp是治疗Hp相关性胃炎防止发生胃癌重要措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引流管护理腹腔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采用腹腔引流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引流管护理,比较两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髙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3d后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引流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髙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髙腹腔引流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减少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推进护理质量提髙。

  • 标签: 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 急性胰腺炎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命质量影响。方法在95例PLC患者中,给予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43例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疼痛管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采用《行为医学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43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者38例(88.4%),显著高于42例对照组中26例(61.9%,P<0.05);生命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2.4%(P<0.05)。结论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晚期PLC患者癌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应强化开展此工作。【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疼痛管理;生命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疼痛管理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骨折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9至20185期间收治行骨折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综合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治疗效果、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组、综合组骨折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10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10±10.25)分、(93.27±5.15)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70±1.28)天,少于常规组骨折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P<0.05)。结论:骨折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折术后 应激性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伴有负性情绪冠心病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加心理干预,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于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更有利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临床中应予重视。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冠心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诱导其自噬作用,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肝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复方苦参注射液(终浓度为0、0.5、1、2、4mg/m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48h,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LC3及SQSTM1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RT-PCR方法检测到LC3及SQSTM1转录水平均上调;Western-blot检测到LC3蛋白表达上调,SQSTM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并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现象。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肝癌 增殖抑制 自噬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sir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癌细胞发展影响以及患者雨后影响。方法:选取24例胃癌患者,检测其体内胃癌组织中sirt1表达情况并统计。24个患者对等分为两组,降低其中一组12名患者sirt1表达,记为A组,另外12名患者记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癌细胞发展情况并记录分析下调sirt1表达癌症细胞影响。结果:B组患者体内癌细胞有明显扩散恶化,而A组患者体内癌细胞得到一定程度抑制,基本没有任何扩散及发展。且A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33%,B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33%。结论:sirt1表达胃癌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下调sirt1表达有利于抑制胃癌细胞扩散,且sir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标志物之一。

  • 标签: SIRT1 胃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提升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8至202010我院接收创伤失血休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以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护理措施要注重护理风险管理才能对护理效果有更好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护理干预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更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 标签: 创伤失血休克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影响效果
  • 作者: 张连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9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第16期
  • 机构:仁怀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1至20227收治60例胰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28例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分析,研究采用组多学科多模态影像学分析,观察2组患者胰头肿块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包括多期强化特征等)、边界;肿块区及周围是否存在囊性灶,邻近组织器官改变,包括有无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脾有无转移、肾筋膜有无增厚等。结果:研究组胰腺肿块形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肿块钙化、坏死囊变、分叶征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具有良好影像学鉴别与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效果及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影响。方法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I(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I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髙于对照组I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72h胃液pH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72h胃液pH值与对照组I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且与对照组I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髙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兰索拉唑 VCL、FAK
  • 简介: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CDX2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标记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Survivin蛋白、CDX2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在腺癌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正常组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CDX2表达在腺癌组与低级别瘤变组、正常组之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组之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腺癌组与高级别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urvivin与CDX2表达呈高度密切负相关(r=-0.64,P〈0.01)。结论Survivin蛋白、CDX2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两者有密切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手段。

  • 标签: SURVIVIN CDX2 结直肠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是机体缺氧适应性调节中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病理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4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4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表达MVD值,分析其间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表达较异型增生正常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MVD值亦显著增高(P<0.01);且HIF-1α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HIF-1α、HIF-2α表达与VEGF表达MVD值呈正相关。结论:HIF-1α、HIF-2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VEGF表达参与食管鳞癌血管生成;HIF-1α、HIF-2αVEGF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重要指标.

  • 标签: 表达 HIF-1Α VEGF 食管鳞癌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VD
  • 简介: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内镜诊疗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急诊内镜时机尚未完全统一。目的:探讨EVB患者内镜诊疗时机以及急诊内镜时间>24h影响因素,为优化诊疗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012016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124例EVB患者,依据急诊内镜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24h)择期内镜组(>24h),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内镜时间>24h因素。结果:急诊内镜组与择期内镜组学历、EVB了解、家庭成员、非工作日就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死亡率、外院二转运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内镜时间>24h危险因素为EVB不甚了解(OR=4.644,95%CI:1.206~17.888,P=0.026)、家庭成员众多(OR=5.895,95%CI:1.115~31.171,P=0.037)、非工作日就诊(OR=3.653,95%CI:1.297~19.487,P=0.014)、获取知情同意时间(OR=1.391,95%CI:1.115~1.687,P=0.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EVB患者最好在出血后24h内接受内镜诊疗。EVB了解较少、家庭成员众多、非工作日就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增加延长了EVB患者急诊内镜时间,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宣传,优化非工作日EVB诊疗流程,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诊 内镜 影响因素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