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正>俄罗斯哲学家奥伊泽尔曼在1993年5月出版的《自由思想》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一文,现摘要如下:当“现实社会主义”在俄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中遭到失败之后,马克思主义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出现了危机。现在需要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一场严肃的科学的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哲学 利润率下降 自我批评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状况
  • 简介: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曲折而复杂,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关系概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理论轴心的意义。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出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其二,在批判以往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时,社会关系始终是马克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三,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由于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得以使社会主义从空想上升为科学,而社会关系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范畴。明确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点,不仅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统一性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关系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决定这一性质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品质,是超越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理论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整体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具体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前一具体理论形态不仅是紧随其后形成的理论形态的基础,而且是其后形成的所有具体理论形态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结构性特征,是这一有机整体性质的内在规定与表现。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有机整体
  • 简介: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或“伦理转向”不同,20世纪70年代后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回归个体生活世界”、“立足全球”、“凸显政治诉求”等特点。这些特征与最近三四十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现代人所遭遇的政治压迫、社会控制、消费社会等新异化状况以及全球化、高科技和信息网络普及带来的诸多问题相关。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部分,同时还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抱有同马克思一致的价值观,努力寻找着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方案.因此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1968年革命 后现代主义 新社会运动
  • 简介: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刊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为了深化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我们访问了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他认为,对这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应该树立世界眼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 顾海良 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垄断发展
  • 简介:<正>翻开1994年色彩缤纷的日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1993年向1994年跨越的岁末年初,华厦大地,到处都在兴高采烈地迎接一本特殊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宝库中的最新成果,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方向、开通前进道路的宝书,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我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犯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有效控制获得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的安定与稳定是不行的.15年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减少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稳定,保障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发展,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文选》 刑事犯罪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少年司法制度
  • 简介:<正>民主社会主义体系纵然纷繁复杂,但始终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思想倾向:一是继承伯恩施坦主义传统的温和民主社会主义,二是主要受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激进民主社会主义。前者强调随机改良,轻视思想继承,主张放弃民主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致力于竞选斗争,无条件地参政执政,在政府舞台上争取社会主义运动的权利;后者重视理论传统,信守实际参与的原则界定,主张维护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联合起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 思想倾向 理论传统 伯恩施坦主义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著作《垄断资本》所引起的争论,试图为经济剩余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积累理论提供一种更为透彻的解释,同时纠正20世纪70年代“回归马克思”的思想运动所导致的对巴兰和斯威齐分析的错误理解。作者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历程,分析了巴兰和斯威齐著作遗失章节的内容,明确了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的地位,指出了帝国主义在当代的延续性及其向金融垄断帝国主义转变的新动向,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倡导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并重构全面的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与理性的革命性对抗中终究会走向社会主义。

  • 标签: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 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功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握四个维度:文化认同是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根基,传统文化是群众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方向保证。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金融化是指全球金融利益主导着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是三个彼此不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共同推动了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弹性劳动机制的角度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最终仍将由劳动者承担。政府一方面放松金融管制,另一方面却通过弹性劳动机制加强对劳动力的管制。弹性劳动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流入金融部门,如果没有弹性劳动机制,全球金融及其运行网络就无法维持。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试图借助全球化和金融化发展壮大,而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过程中,必然衍生全球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制度,以对抗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 标签: 金融化 全球金融 劳动力市场 新自由主义 新帝国主义
  • 简介:逵《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一书提供了青年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从历史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源流中透视青年。作者从生命的本质需要和生命成长的过程,证明青春期和青年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源头,而不是被"认识"和"命名"之后;透过人类文明的进程追寻青年发展的足迹。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史学角度的青年研究,需要深入研讨"青春期"与"青年"概念的关系、"族类的青春化"、青年史研究的逻辑起点、青年是否"全称判断"、青年研究如何遵从"史学范式"等问题。

  • 标签: 青年 历史视角 书评
  • 简介: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哲学、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见解。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全国第五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暨“大庆精神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保障民生”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8月5—7日在东北石油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和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精神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题研讨会 当代中国 综述 社会主义 大庆精神
  • 简介:中央编译局德籍专家、德国爱尔福特师范大学教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编辑人员埃克·考普夫(EikeKopf)先生2010年6月2日应邀出席中央编译局马列部“马列著作编译论坛”,就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发表演讲。考普夫教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以前的著作已经指出,不能简单根据死记硬背的结论来解决具体问题。他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全世界的社会主义的未来具有巨大意义。他阐述了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理解,指出无论是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是对它们的应用,都不能够脱离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他还对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将考普夫先生的有关观点整理如下。文中的小标题是编译者所附加。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 早期著作 德国 中央编译局
  • 简介:201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举办"欧洲替代左翼力量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学术会议,来自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的系列会议之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会议 左翼力量 空间 欧洲
  • 简介:根据列斐伏尔、埃尔顿和马西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以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现代化叙事逻辑是时间性的,即旨在通过“时空互化”将多元的空间叙事转换成单一的时间叙事,进而将其规定和解释世界的特有方式强加给世界所有民族,这一点最为充分地反映在其所昭示的“时间政治观念”中。然而,“政治总是空间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可以通过资本逻辑以及理性和律法精神实现对空间的政治占有和控制。因此,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时间性的叙事逻辑,我们需要塑造某种不同于“时间政治观念”的“空间政治观念”。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政治批判 全球化现代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165年以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从变译到全译,从秘密到公开,从文言到白话,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历史轨迹。系统梳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编译与传播 中国历史
  • 简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当代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它说到底是革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适应人民愿望、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我们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科学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执政理念,坚持和创新了基本和根本的制度、路线,正确理解和稳妥地处理了三组三者关系,即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取国外积极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