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尽管成果丰富,但是从中国语境来看也暴露出不可忽视的问题。立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语境,放眼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世界视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阐明它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澄清它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迫切任务。这样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语境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制约中国发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认为要靠减少农民,加快农村城市化;有的认为靠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中文表述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潜台词也许是农村就是不如城市,人们只有进入城市才能改善生活。但实际生活中,城市病使一些人绝望,有的市民舍弃都市喧嚣去故乡过田园生活,但城里的污染源还是源源不断地流向乡村。

  • 标签: 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 农村城市化 苏州 样本 道路
  • 简介:以往人们对阿尔都塞哲学的理解和评价,在结果上表现为彼此相互矛盾的形式。而这种矛盾的形式,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的研究类型所规定的。那么,这就提出了阿尔都塞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阿尔都塞哲学的研究范式是什么?或者说,人们运用什么样的研究范式,才能展现出一个真正的阿尔都塞?这个问题与他的理论特殊性相关。围绕这个问题,本文试图概括以往人们研究的类型及特点,进而,说明我们选取自身研究立足点的某些合理性。

  • 标签: 三种类型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 简介:近年来,案例分析法由于在诸多学科的教学中收效显著,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获得普遍的应用。本文以一段有关唯物辩证法的案例分析为例,对案例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强调在使用任何教学方法之前应首先反思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度与相关度,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 适用性
  • 简介:前期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是不可说的"神秘域",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消解了语言的彼岸性和神秘性。文章分别剖析了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思想,并对这两种批判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阐发。

  • 标签: 语言 不可说者 语言批判 神秘之域 实践批判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思想界与理论界在三个方面扩展了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一是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与西方传统知识观偏重普遍性不同,强调了特殊性的地位;二是在从普遍到特殊,即普遍原则的运用问题上,批判了机械(教条)的运用方式,肯定了启发式(创造性)的运用方式;三是在从特殊到普遍的问题上,弱化了类型(本质)的普遍性,强调了范例的普遍性及建构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理论障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