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年马克思价值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多变。这是因为马克思青年时代正是各种价值观念冲撞、反思并最终形成一个阶段,再加上青年时代马克思便表现出对知识真理热切渴望,使得他在这一时期阅读了大量文献书籍。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价值思想 青年时期 青年时代 价值观念 真理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试图从人性本质意义中寻找道德哲学基石,解决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目的是为人类道德寻找坚实基础。细读这本真正伟大小书,从严谨论证思辨的话语中读出了康德内心无比焦虑心情。细细玩味,深感康德:焦之也深,言之也切;虑之也远,说之也详。哲学植根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因此它必然关注生活。每个时代哲学家,都在关注着他生活时代,并关注着那个生活时代问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 原理 焦虑 生活时代 道德哲学
  • 简介:承继《易传》《中庸》圣人参天地观点,荀子进一步提出君子可以总万物,从而丰富了儒家人与天地关系理论内涵。在荀子看来,君子有仁义、知通统类,从而能够总括、调理天地万物。君子总括万物思想,涵摄是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友爱平等关系,从而可以兼容人与自然适度平衡、和谐发展,以达到彼此共生的人类理想。荀子这一思想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生态伦理价值。

  • 标签: 总括 参天地 理物 贵全 不害伤 相有
  • 简介:分配正义旨趣是在社会成员相互交往中,建立一种权利、义务责任合理配置机制,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经济秩序,从而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从实现程序上来看,分配正义主要包括"事前""事后"两个维度: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人对资源使用机会是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分享收益承担责任是公平。然而,现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责、权、利"配置原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困境。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不公平。

  • 标签: 金融化 分配正义 经济哲学追问
  • 简介:<正>钱耕森、李仁群在《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社会背景。苏格拉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自然哲学向人生哲学伦理学转变,完成了古希腊哲学重大改造;孔子则

  • 标签: 苏格拉底 人生哲学 孔子 道德实践 道德理性 “认识你自己”
  • 简介: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充要条件是:企业所有制形式公正;企业权利义务分配公正;企业道德能力成熟。也就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当且仅当"企业所有制形式公正"、"企业权利义务分配公正""企业道德能力成熟"。企业所有制形式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前提,"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平衡,决定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企业权利义务分配公正,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底线,其实质是,企业能否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关系。企业道德能力成熟是指企业具备对社会履行应然责任能力,即具有社会责任投资意愿社会责任投资能力,它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保障。

  • 标签: 企业道德责任 边界 公正 充要条件
  • 简介:公权力是国家社会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公权力维持社会秩序主要手段是合理配置资源。但公权力配置资源并不必然合理,腐败就是公权力配置资源不合理现象。这就形成了公权力配置资源二律背反。实际上,腐败早已蕴涵在公权力私人性增值性之中。因此,公权力配置资源是私有制或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无奈选择。

  • 标签: 公权力配置资源 秩序 腐败
  • 简介:市场交换原则、竞争、物化、异化、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今天人们行为方式,并渗透进了非市场领域。在这样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显然面临严峻挑战,因为这些挑战来自现实经济根源,这也是一些西方学者之所以认为市场经济无助于传统美德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无法改变造成这种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但从中国泥土中生长起来河北沧州黄骅市信誉楼,却努力把颠倒生产目的再颠倒过来,中止异化劳动红舞鞋,使劳动重新回归人本身,赋予商业、竞争、企业、生产关系市场经济以新理解,不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为这一世界性市场经济伦理难题提供了平凡而伟大创新回答。

  • 标签: 信誉楼 信誉 商业 竞争 市场经济
  • 简介:社会管理方式历史变迁是伦理道德价值日益凸显过程,社会管理在总体上必然要体现某种伦理价值取向,伦理道德以其特有的方式规范着社会管理双方行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管理进行,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伦理道德在社会管理中价值.

  • 标签: 伦理道德 社会管理 价值
  • 简介:密尔美德学说有其实质内涵,又有其政治意蕴。前者是说,美德与智力、审美一样,都是我们运用发展自己高级官能而获得,所以是我们获得幸福基础,同时,美德又有伦理维度,即是一种能关注社会利益,具备公众情感道德品质;后者是说,美德既然是获得幸福基础,所以培育促进人们智力和美德就是优良政治最主要任务。

  • 标签: 密尔 美德 政治意蕴
  • 简介:<正>1990年7月苏联伦理学家A·И·季塔连科教授访问我国时说过,最近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组织了以“道德是什么”为题目的讨论会。有位苏联名人评论说,研究了几十年道德伦理学家还弄不清道德是什么,其是怪事。其实,对道德概念作出科学界定并非易事。不同伦理学专著教科书往往有不同道德定义。道德是什么?怎样表述道德定义?这是苏联学者长期争论、不断探讨,至今尚未获得一致认识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苏联哲学 道德概念 道德解释 文献 道德现实
  • 简介: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正义原则及相应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共享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共享目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 标签: 政治 社会实践 联合体 政治正义 共享目的 政治认同
  • 简介:科学家从事科学事业动机,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二战作为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标志着长期以来自由探索主导科研时代终结,小科学氛围下形成职业操守难以应对战时以国家意志为转移科研模式,科研伦理失范使得身处其境科学家们面临空前道德困境。

  • 标签: 二战 科学家 道德
  • 简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所包含能力性质、能力范围、能力体现,合称为国家治理道德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人能力现代化,其伦理意蕴主要体现为治理主体道德能力、治理过程道德落实、治理客体道德塑造以及治理国际伦理意义等几个方面。

  • 标签: 国家治理 道德能力 伦理意义
  • 简介:<正>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历来侧重于子女成长两个阶段: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幼儿是人生起点,古人强调“蒙以养正”,对单纯幼儿及时给予正面教育,以利于培养正确道德观念行为习惯。青少年则是人生一个十字路口,是走向社会开端,他们将逐渐面临学业、职业、处世等一系列问题。然而,青少年还处在“德性未定,识见未纯”(张英:《聪训斋语》)阶段,亟须得到

  • 标签: 家庭道德教育 少年 我国古代 格言 张英 品行
  • 简介:东西方心灵哲学通过各自独有的路径表现出了这样一种趋同,即深入心底去挖掘做人奥秘,揭示人之为凡为圣内在根据、原理、机制条件,进而成就了特种形式由心性角度切入圣学。钱穆安心之学最具典型意义,在重构理想人格构成件时,不仅正确揭示了圣人心理构成、条件、形成机理,而且成功解决了中外哲学一直没能很好解决幸福与道德二律背反问题,如他不仅重视真善美等价值必性,而且强调圣人还有富、贵、吉、福、顺、寿等特点。这些为世界价值性心灵哲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然化意识操作,但从实证科学角度所作研究尚属阙如。这样工作也值得我们今天关注重视。

  • 标签: 钱穆 幸福 圣人之学 安心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转向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女性伦理开始了以反对封建纲常伦理束缚、追求人格独立为主线嬗变,具体表现为: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呼吁“女子家庭革命”;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主张婚姻改良;兴女学,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恢复女性“营业之权利”,摆脱经济附庸地位;争取女子政治权,倡导男女政治平等。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女性伦理嬗变
  •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内容包含了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系统观念基本方略,其先进文化观科学地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目标,其人民利益观深刻地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价值归宿,其创新实践观具体地设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程序,从而为新世纪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建立完善提供了科学指南.

  • 标签: 三个代表 文化观 价值观 实践观 道德建设
  • 简介:"左派王学"是王阳明后学中一支重要力量,王阳明心学能够风靡大江南北,有赖于"左派王学"传播、推广。"左派王学"进一步推动了明代思想解放潮流,张扬了个性。不过,一部分"左派王学"也逐渐突破了阳明心学藩篱,滋生流弊。本文剖析"左派王学"伦理思想特色,并揭示其对晚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影响。

  • 标签: “左派王学” 现成良知 狂禅 儒家伦理
  • 简介:管子之著作对法治思想论述可谓卷帙浩繁,各种关于“道法”追问亦由是而生。对管子之法伦理思想探究,重现“缘法而致道”法伦理图景,或许是理解管子之根基。“引道而入法”乃是管子法治思想之伦理根源,其规范性建构乃是管子为“以法治国”这一统治模式所设立先决条件;“良法与民心”乃是管子法治思想之伦理要义,其道德性诉求乃是管子所推崇之“法制模式”应然标准;“至道与宝用”乃是管子法治思想之伦理功效,其现实性作用乃是管子所宣扬“国道盛行”之目标为君王臣民所带来实然福祉;“严法与教化”乃是管子法治思想之伦理形式,其明晰性结构乃是管子推崇“赏罚明晰”之理念所必须具备重要制度。

  • 标签: 管子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