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活力与生命力象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竞争力重要表现,其内容由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各因其自身特殊功能而居位于民族文明素质这一统一体之中。民族文明素质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会随着社会历史进步以及民族素质建设要求变化而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了我国民族文明素质基本要求,强调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重要地位,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时代感。

  • 标签: 民族文明素质 构成要素 时代价值
  • 简介:面对伦理和法律、维护伦理和遵守法律之间两难,亲属容隐,是中华伦理、中华法系提供两全之道.其实质合法性、合理性,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庭本位社会是充足,而且至今仍然是明显.

  • 标签: 亲属容隐 合法性 合理性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道德代价: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败成风、诚信危机、底线伦理防线失守、社会潜规则横行、社会逆反心理严重、双重道德人格泛起、婚姻家庭道德困扰。其发生社会根源一是市场经济本性及其双重效应,二是改革开放中我们走过一段弯路,是我们主观认识上形而上学严重。要让道德代价付出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道德建设放到其应有的位置;必须要使道德建设适应、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必须加强执政党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 标签: 改革开放 道德代价
  • 简介: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根本,然而目前高校中德育处于低效和边缘化困境,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生活。道德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只有与社会生活相匹配道德教育才是具有实效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匹配社会生活,即理念匹配、“教”“学”匹配和知行匹配。渗透式德育、价值澄清德育、体验式德育是增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匹配有效路径。

  • 标签: 道德教育 渗透式德育 价值澄清 体验式德育
  • 简介:仁智统一是孔子成人之道,仁且智既蕴含结合二者,又蕴含分离二者且偏重前者倾向;在孟子前后,存在着对智广泛批评;仁智分离且偏重前者最终促成由孔子仁智向孟子仁义转承,这一转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孔子 仁智 孟子 仁义
  •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吸取多种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正是独特而重要思想资源。由于时代条件、科技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差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现代转化是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现代转化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既能克服传统生态思想局限,彰显其独特价值,也能赋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民族特色,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现代转化,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实行传统文化全面的现代转化,建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新型关系,适应现代生态经济要求,更好地理解并驾驭理性和科技。

  • 标签: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 现代转化
  • 简介:在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中,社会核心价值发生着解构与建构双重运动。某些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原有核心价值被解构,而新核心价值被建构,这些新核心价值既包括改革开放以前形成、改革开放以后被重构核心价值,也包括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新生核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核心价值解构与建构具有如下特点:核心价值解构与建构以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变迁为基础;核心价值解构与建构是相反相成辩证过程;核心价值解构有不彻底之处;核心价值建构有不成熟之处。

  • 标签: 改革开放 核心价值 解构 建构 评析
  • 简介:"守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要求,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我国"加速拐弯式"社会转型引发严重社会诚信缺失,突显了对传统诚信文化现代性转化诉求。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传统诚信文化现代性转化理据进行条陈,基于现代社会特征及其时代精神,提出传统诚信文化转化大原则,并从"人格诚信"与"制度诚信"法德结合、"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情理合一、"重义轻利"与"义利兼顾"价值整合等方面构建了传统诚信文化有效转化现实路径。

  • 标签: 传统诚信 现代转化 实现路径
  • 简介:罗尔斯在《万民法》中所提出国际正义学说近来已经受到一些世界主义正义观倡导者严厉批评。借助于罗尔斯政治本体论,可以表明这些批评者对罗尔斯批评在某些重要方面是令人误解,罗尔斯不仅对基本人权实现持有一个普遍主义承诺,而且其国际正义理论因为充分认识到了合理多元主义事实与分配正义本质而在理论上具有独特优越性、在实践上具有现实可行性。

  • 标签: 政治本体论 人民 社会的基本结构 分配正义
  • 简介:中国传统医疗生活中,具有一种"随缘构境"现象学处境或机制,医学道德紧密整合于社会伦理秩序之中,医病双方既因应于特定医疗专业规范与社会文化规定灵活选择活动模式,又随着医疗进程演变而不断修正自己生命体验和道德观念。今天中国人医疗生活仍然延续着这一传统特征,对其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研究,是重建中国医学伦理学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中国传统社会 医疗生活 伦理空间构型
  • 简介: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蕴含了个方面的伦理维度绿色发展观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解视角以“类存在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伦理价值观发展和演变过程体现了对自然“内在价值”辩证;绿色发展观在中国演进过程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理论核心“同一式”发展逻辑进程;从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相关概念哲理辨析中,提出了绿色发展观伦理实现途径必须是基于全社会对节约观达成一致共识,形成一种节约型、全新社会生活方式,才能最终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发展目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绿色发展 伦理维度 节约观
  • 简介:从理性主义立场看,知道羞耻本身并不是一种德性,但知道羞耻关联着德性;荣誉并不违反理性,且可起于理性。知荣辱是德性所要求。荣辱发生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在荣辱观教育中,需要着眼于培育个人与社会和谐关系,从而形成稳固核心价值观基础。

  • 标签: 羞耻 光荣 德性 湖北人 荣辱观
  • 简介:网络热词是当代社会文化变迁晴雨表,本文以网络热词“土豪”为例,对其产生社会背景及主流价值变迁进行伦理思考,分析其所折射出伦理问题,探究网络热词社会现实意义。网络热词兴起是社会情绪真实写照,其解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精神文明和个人文化素质伦理诉求。

  • 标签: 网络热词 土豪 伦理反思
  • 简介: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关于世界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乘积就是效用(u),即:u=f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科学化。

  • 标签: 事实 价值 效用 事实与价值函数
  • 简介: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种同情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道德想象力(同情)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道德价值。认知与移情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特质是相关,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范围。

  • 标签: 道德想象力 想象力 道德认知 道德理性 移情 同情心
  • 简介:云南少数民族禁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一部分,它体现着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存智慧.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动植物、山水、生产生活等禁忌,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多样性禁忌背后所潜藏哲学意蕴以及生态伦理价值,指出民族禁忌对促进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少数民族禁忌民族生存方式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
  • 简介:亚当·斯密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主要代表,其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都是在为求解当时英国乃至欧洲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之可能时代课题而努力。基于利己与同情的人类本性,发展并完善了合情利己主义情感论,以此为人性基础,提出了富国裕民价值目标和常规性规则限制道德规约,建构起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理论分析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提供了价值合理性论证。

  • 标签: 合情利己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常规性规则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播学研究深入开展,媒介伦理学研究也取得了相当成就。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传媒伦理基本理论、实践中问题与冲突、以及提高传媒伦理建设水平措施等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就媒介伦理功能、媒介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媒介伦理研究历史作了尝试性探讨。但也应该看到较之医学伦理等其他分支伦理学研究,媒介伦理学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研究空白。

  • 标签: 媒介伦理 道德 研究
  • 简介: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纲革命’’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矛头更集中地指向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方向更为明确。其,这一时期又有人对利己主义有所批评、矫正,这对近代道德革命向健康方向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 标签: 三纲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利己利人
  • 简介: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又阻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社会陷入“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之中: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因此,必须实现伦理学范式转型,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标签: “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 工具理性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