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意义]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加强的背景下,如何在考虑碳排放约束的情况下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物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2004—2015年的物流效率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对影响物流效率的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总体水平偏低,各省物流效率随时间波动较大。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西部地区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靠能耗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重点放在物流技术创新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切实提高物流业效率;联合周边各省(区、市)设计合理的物流系统,构建高效的信息平台;制定适合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政策,促进物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物流业 碳排放 西部地区 基础设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简介:财政扶贫资金是贫困地区的“发展钱”,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是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事关党的大政方针落实,事关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必须真正管好用好。当前扶贫项目资金较多,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诸多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基层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财政 扶贫资金 管理 效益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蒙古国与俄罗斯三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分析及其贸易互补性指数的测算,确定了中蒙俄三国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将产品分类,利用GTAP模型,分别模拟5%、10%和15%幅度下关税壁垒的提高对“中蒙俄”三国宏观经济的冲击、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各贸易产品的变化。结果显示,关税壁垒的提高虽对宏观经济增长有贡献,而对进出口贸易及产业的冲击影响较大,不利于国家间合作;此外,关税壁垒的提高将减少我国优势产业出口,而蒙古国和俄罗斯部分产业将受益;进一步,依据模拟结果给出我国进口关税税率维持在5%至10%为最佳,并据此提出相关的结论建议。

  • 标签: 关税壁垒 中蒙俄贸易 GTAP模型
  • 简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对企业生产率、出口固定成本和企业出口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应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不同出口行为选择仍符合生产率排序规则;出口固定成本对企业直接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企业间接出口则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直接出口企业来说,高生产率能够弱化出口固定成本的出口抑制作用,高出口固定成本则会抑制生产率出口促进效应的发挥,而对企业间接出口来说则相反。据此,认为出口促进不应只从企业生产率角度入手,也应着力降低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并发挥出口中介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生产率 固定成本 出口行为 异质性 自选择效应
  • 简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中的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以及标准差椭圆分析,以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探讨了湘潭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SPSS软件对影响住宿业布局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湘潭市住宿业布局不均衡,经济型连锁酒店“扎堆”分布,星级酒店数量较少;经济发展、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地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酒店布局影响显著;“多核心、网状式”将是住宿业空间布局新的发展模式。

  • 标签: 住宿业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湘潭市
  • 简介: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资差距。对政策的启示是关注微观层面的行业工资水平及其差距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和调节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工资溢价。

  • 标签: 行业工资差距 技术进步 城镇地区 微观测度 工资溢价
  • 简介: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具有技术、知识密集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级地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细分为三类指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的二次关系,其中,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的正向效应最接近最大值,其次是上海市、江苏省和天津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性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U”形关系。

  • 标签: 产业集聚 市场竞争性 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产业 集聚专业化
  • 简介:自古以来,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处于诸道之首、百善之先和教化之始的根本地位。自80年代开始,我国历经了整体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并且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这使得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道德观念、道德态度以及道德行为出现了代际差别。特别在农村,一方面传统孝观念与行为在农村青年群体中逐渐淡化;另一方面,传统的孝道文化还表现在年长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代际差异。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代际孝道态度与行为不同表现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

  • 标签: 乡村 孝道态度与行为 差异原因
  • 简介: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受历史发展基础、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城市等级体系,以及国家战略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了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探索根植于民族特性和区位战略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运用SPSS、ARCGIS等软件,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桂滇省(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一、引言(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所关注的核心主题。

  • 标签: 县域经济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 西南 水平评价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格局
  • 简介:房地产和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行业增加值占比、投资增长率和产业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探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区域特征,分析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这三个指标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最终依据实证结果,分析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房地产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的可能原因。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 房地产业 实证分析 面板数据 西部地区 制造业
  • 简介: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既是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国际承诺,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运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分析,在8种发展模式下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进行预测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在经济衰退模式、节能模式2等5种模式下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人均GDP、城市化率、研发强度、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重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较大,人口、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小。

  • 标签: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情景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