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科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56例资料,分析资料中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56例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占62.50%)和革兰阳性菌(占34.72%)是导致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占2.78%)感染的可能性较小;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卡宁、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低的药物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低的药物有利奈唑胺、替考卡宁、氧氟沙星;临床可依据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强弱,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胆囊切除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CT平扫,研究组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的CT平扫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检出结果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降低失误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推广中。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方法4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分别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A组)与肱三头肌舌形瓣(B组)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临床疗效优于采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方案。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尺骨鹰嘴截骨 肱三头肌舌形瓣
  • 简介:目的:了解PEGα-2a与PEGα-2b用于闽南沿海地区患者的安全性,为该地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种药物ADR发生率;ADR发生性别、年龄比例;ADR类型;ADR严重程度。结果:ADR发生率,PEGα-2a高于PEGα-2b;其中男性PEGα-2a高于PEGα-2b,女性PEGα-2a低于PEGα-2b。PEGα-2aADR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PEGα-2bADR发生年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出现骨髓抑制、流感样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抗体异常,PEGα-2a发生率高于PEGα-2b;其他不良反应,PEGα-2a发生率低于PEGα-2b。1级ADR构成比,PEGα-2b高于PEGα-2a;2级、3级ADR构成比,PEGα-2b低于PEGα-2a。结论:PEGα-2b用于闽南沿海地区人群安全性高于PEGα-2a。

  • 标签: PEGα-2a PEGα-2b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和将其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纳入研究的资料是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采取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予以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显著高于试管法的阳性检出总计率,P

  • 标签: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100例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实验组实施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BiL、ALT、HBV一DNA等肝功能和病毒携带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症状改善和预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阻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 早期乙型重症肝炎 阻断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6例行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86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在PICC置管中应用能够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药物镇静 不良事件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对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治疗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的130例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然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使用一代头孢类抗生素(五水头孢唑啉)加三代头孢(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以及具体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与A组患者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治愈率87.69%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病死率0.00%明显小于A组患者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治疗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非常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十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万古霉素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差异。方法收集64例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及卡维地洛组,治疗7d后,评价2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降低幅度、药物不良反应、再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卡维地洛组患者在服药后,心率减慢、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普萘洛尔组患者心率减慢、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后WHVP、HVPG明显下降(P<0.05)。卡维地洛组HVPG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普萘洛尔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3)。结论短期内卡维地洛能有效降低患者HVPG,效果更为显著。但两者在远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普萘洛尔 卡维地洛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限定日剂量法,对2015—2017年我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defineddailycost,DDC)等进行统计分析;收集同期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处方3072张,对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7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合计498628.57元;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均居首位的抗高血压药类别为钙通道阻断剂;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DDDs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处方少于单独用药处方,且有少数非相关指南常规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结论:我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但联合用药处方所占比例较低,且部分联合用药方案需要进一步规范。

  • 标签: 口服抗高血压药 用药分析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炎症性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82例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0例;分析和比较其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hsCRPR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炎症性皮肤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在皮肤病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较低。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感染科、重症监护室、肿瘤科、血液科、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98例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其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中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8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51株占52.04%;其对氨苄西林耐药性为最高(98.04%),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最低(均为1.96%);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支持、SOFA评分值≥6分等均为影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克雷伯菌血流感染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其病原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支持、SOFA评分值≥6分等为影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克雷伯菌 耐药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轻到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对照组加用双氯芬酸钠(75mg/次,2次/d),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4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积分、ESR、CRP、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泼尼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氨蝶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间断腰椎穿刺引流保守治疗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损伤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引流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按其收入水平及自主意愿原则,分为常规保守穿刺组36例和腰大池持续引流组36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大池持续引流组颅压峰值明显下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常规保守治疗组,腰大池持续引流组经济花费少于常规保守治疗组(P均〈0.01);腰大池持续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常规保守治疗组的41.7%(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总体效果、医疗花费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优势,但针对不同伤情的脑脊液漏患者,规避引流脑脊液过量和过快风险的可控性引流治疗研究,对于改进和优化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脑脊液漏 间断脊椎穿刺 腰大池持续引流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比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诊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24h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痘能促进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气状况,促进患儿康复,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在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猪肺磷脂注射液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标准下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5—2017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相关数据,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剂量分析法,对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7年,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分别为750775.0、879511.0和1236108.0元,2016、2017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7.15%和40.54%;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DDDs分别为32795、31410和36339,在JCI认证后,2017年比2016年增长了15.69%。3年来,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和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3年来,口服+外用制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累计构成比分别为63.24%(1812832.3/2866394.0元)和68.24%(68606/100544)。结论:在JCI标准下,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更趋合理,但仍需严格管控,使之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用于临床。

  • 标签: JCI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