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引导经脏器路径和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1例,女156例,年龄18~87(60.7±11.8)岁。以术中是否经脏器分为经脏器路径组(142例)和非经脏器路径组(225例)。记录2组患者影像资料、病理结果、穿刺过程和并发症等,对比分析2组取材成功率、一次性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脏器路径组有患者28例经肝、57例经胃、24例经小肠、33例经结肠。2组取材成功率均为100%,2组一次性诊断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123/142)比87.1%(196/225),P=0.892];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3%(131/142)比92.0%(207/225)、91.8%(123/134)比90.0%(190/211)和8.2%(11/134)比10.0%(21/211),均P>0.05]。2组特异度均为100%。2组常见并发症为胰淀粉酶升高和血肿,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5/142)比12.4%(28/225),P=0.585]。经脏器路径组有5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0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均经保守治疗好转;非经脏器路径组有11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7例患者局部血肿,1例因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剩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CT引导经皮经腹腔脏器进行胰腺占位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与非经腹腔脏器路径具有相同的诊断效能和安全性。

  • 标签: 放射学 CT引导 胰腺占位 活检 粗针 安全性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结节大小0.3~2.0(0.9±0.3)cm,其中实性结节6个,不纯磨玻璃结节9个,纯磨玻璃结节24个。术前在CT引导下向肺内注射ICG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结节定位、手术及病理等信息。主要评价指标为定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6%(7/34)的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6例为少量气胸,1例为肺内出血,均无需特殊处理。无ICG相关不良反应。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见荧光显影,2例患者ICG在胸腔内弥散,但在荧光最亮处仍然可以找到病灶。一处结节因直径过小(0.3 cm)未能在切除肺叶中找到,定位成功率为97.4%(38/39)。荧光持续时间可超过5 h。结论CT引导下肺内注射ICG定位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吲哚花青绿 荧光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的关系,探讨术前卵圆孔CT重建参数对PBC术中球囊压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疼痛科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BC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术前行颅底高分辨三维CT重建,并于轴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最大横截面的长径、短径及卵圆孔面积。术中运用便携式电子测压计持续监测记录PBC术中球囊充盈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相关性分析检验PBC术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PBC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卵圆孔最大横截面长径为(7.8±1.7)mm。PBC术中微球囊充盈时压力峰值(PM)为(194±27)kPa,开始压迫时微球囊压力值(P0)为(164±28)kPa,压迫120 s后微球囊压力(P120)为(135±20)kPa。相关性分析显示:P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6,P<0.05),与卵圆孔短径(r=0.24,P>0.05)、卵圆孔面积(r=0.36,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09,P>0.05)均无相关性;P12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4,P<0.05),与卵圆孔短径(r=0.18,P>0.05)、卵圆孔面积(r=0.28,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13,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PBC术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长径存在相关性,通过术前颅底高分辨CT对卵圆孔进行重建,可以为预测PBC术中球囊压力目标值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球囊压力 卵圆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压迫系数(即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比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62±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测量Meckel′s腔体积,在术中记录球囊容积,并计算压迫系数。在术前(T0)以及术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BNI-P)评分、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BNI-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n=48):患者疼痛未复发,且面部麻木程度轻;B组(n=19):患者疼痛未复发,但面部麻木严重;C组(n=5):患者疼痛复发。比较3组患者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压迫系数的差异,各组患者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3.1%(67/72)。T0~T4时间点,患者BNI-P评分M(Q1,Q3)分别为4.5(4.0,5.0)、1.0(1.0,1.0)、1.0(1.0,1.0)、1.0(1.0,1.0)和1.0(1.0,1.0)分,BNI-N评分M(Q1,Q3)分别为1.0(1.0,1.0)、4.0(3.0,4.0)、3.0(3.0,4.0)、3.0(2.0,4.0)和2.0(2.0,3.0)分;与T0时比较,患者在T1~T4时BNI-P评分降低(均P<0.05),BNI-N评分增高(均P<0.05)。在总人群、A组、B组和C组中,患者球囊容积分别为(0.65±0.15)、(0.67±0.15)、(0.59±0.15)、(0.67±0.1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eckel′s腔体积分别为(0.42±0.12)、(0.44±0.11)、(0.32±0.07)、(0.57±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r=0.852、0.924、0.937、0.969,均P<0.05)。A、B、C组患者压迫系数分别为(1.54±0.14)、(1.84±0.18)、(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死亡、复视、动静脉瘘、脑脊液漏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呈线性正相关,不同预后患者的压迫系数不同,压迫系数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Meckel′s腔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