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者之逝就在刚才,我第一次知道了古往今来最令人心动的职业之一——采者。在《诗经》的那个年代,"有专门采的行人,摇着木铎顺着乡间小道去采",行走于田园村落间,去感受不同人的乐与哀,甚是美哉。

  • 标签: 采诗 史铁生 山水间 个人偏见 这个世界 生命哲学
  • 简介:理查德·耶茨在代表作品《革命之路》和《复活节游行》中,分别对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爱波和爱米莉进行了精湛的心理和行为描写,她们的一生在不断追梦中谢幕,对“英雄”的表演进行了现代的悲情演绎。耶茨笔下的典型人物熠熠生辉,特别是隐喻其中的表演性人格令人印象深刻,为我们提供了探讨生命本真维度的理论范式。“表演”是一个跨越时间、空间和文化的心理学命题,开拓了文学、性别研究、史学等文化维度,本文以期在社会、心理等层面考察这些差异性个体所承载的价值体系和深层意蕴,分析了弱势表演者在强势话语下的言说策略,为弱势表演性个体争取“生存的合理性”提供了思考空间。

  • 标签: 理查德·耶茨 《革命之路》 《复活节游行》 表演 隐喻
  • 简介:金陵十二钗判词导语:《红楼梦》第五回共有三十八首诗词,这里辑录的是前半部分"金陵十二钗判词"。这些判词,都是贾宝玉在秦可卿床上午睡时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因此,先要介绍一个背景:贾宝玉为何进入秦可卿卧室去睡午觉?这就是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前另外几首诗词涉及的问题。阅读第五回诗词时要注意两个关节点:其一,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其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听到的一切。

  • 标签: 《红楼梦》 诗词 金陵十二钗 选读 太虚幻境 贾宝玉
  • 简介:2016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美国人鲍勃·迪伦,以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这一消息颇为出人意料,引起了热议,它甚至对某些文学界的人士构成了冒犯。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鲍勃·迪伦主要的不是一位文学家、诗人,而是音乐家、歌手,他在音乐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有目共睹,但在文学、诗歌方面的“身份”似乎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给人的感觉更多是附属、业余、第二义的,是在“玩票”。而一直以来坚持文学本位、维护文学品质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这样一位并非从事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写作的人,不能不让人大跌眼镜。实际上,从鲍勃·迪伦获诺奖出发,的确可以对我们的许多已成“常识”的文学观念形成冲击,关于文学是什么(以及文学不是什么),关于文学的边界,关于“纯”与“纯文学”等等,许多基本的概念、观念都值得重新考量,许多的价值有待重估。

  • 标签: 纯文学 纯诗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本位 文学写作 文学品质
  • 简介:在郭沫若的题画诗中,有四首国风特别值得一提。作者不仅将原诗抄录,又以跋文作出新解,且皆书写于画幅之中,构成了集、书、画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而新解又是由谈论闻一多先生诗经研究相关内容引出,或赞同或异议,或补充或匡正,都有益于读者对原诗作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与欣赏,也是郭沫若先生对诗经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 标签: 国风四首 不同理解 新贡献
  • 简介:英国学者西蒙·沙玛说:“风景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自然;它是投射于木、水、石之上的想象建构。”也就是说,所有的风景都是有意识的,特别是对诗歌而言。诗人沉浸于观看,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获得对风景的感知和控制,从而让风景得以成型,这意味着以某种秩序建构一幅图画:它的色彩、线条和次序。而这个过程,从实践过程讲,非常具体,而从想象力角度讲,又是极其抽象。

  • 标签: 毕晓普 现代诗人 毕肖普 沙玛 射于 雷顿
  • 简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列强入侵、山河破碎的局面下,齐鲁儿女浴血奋战,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一代又一代的山东作家对此进行了丰富的文学书写,《铁道游击队》《苦菜花》《林海雪原》《红高粱家族》等小说已作为红色经典载入史册。时至今日,那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战争已渐行渐远,但对其进行想象、重构与言说的渴望却从未随时光的流逝而减弱。

  • 标签: 小说创作 山东作家 革命传奇 红色文学 齐鲁 《红高粱家族》
  • 简介: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7点,2016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正式揭晓,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技奖、瑞典文学院给出了这样的领奖词:“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诗意表达 获得者 音乐 艺术家 文学院
  • 简介:众所周知,“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一种新兴的“反学科知识实践”,或者说是一种新兴的学术探求范式或学术思潮。“文化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左翼思想,1960年代中期逐渐进人高等教育体制,随后又扩散到世界各地,

  • 标签: “文化研究” 学术思想界 英国 实践 传统 大陆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成了翻译难点。本文以鲁迅作品中民俗文化的翻译为例,比较了两个鲁迅作品英译本,并尝试总结适合文学作品民俗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 标签: 民俗文化 文化负载词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