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晚清“文学立科”以来,在过去百余年间的中国,大概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像当下这样“繁荣”——不仅每年都有数量十分巨大的批评文章与著作问世,而且一支规模已经相当可观的“职业批评家”队伍还在不断地急速扩容。曾有论者指出,当代文学的危机不在创作,不在传播,而在阅读。

  • 标签: 批评家 读书人 印象 刘涛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 简介:西文中有interculturaldialogue这么一个概念,常被人译成"跨文化对话",而我则倾向于把它理解成"文化间际对话"。文化间际对话发生在异质文化之间,对话双方互为自我,各有自己的他。这是事情的复杂性所在。只要发话的一方从自我出发设定一个对话的对象即他,假如受话的一方作出反应,也必定会反过来从自我出发把发话的一方设定为他。两

  • 标签: 文化间际 他者 道家思想 跨文化对话 从自我出发 中国大陆
  • 简介:王河湾挎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独有的民间艺术。作为王河湾挎鼓的第四代传人,贺海在研习前辈技艺的同时,还将这种民间艺术从田间地头带向了文艺演出的舞台,如今他已是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 标签: 民间艺术 张家口市 文艺演出 河北省 第四代 传承人
  • 简介:本文以曹惠民的论著《他的声音》为对象,探讨曹惠民的治学理念,尤其是他所提倡的“整合两岸,兼容雅俗”的文学史书写策略的创意所在与学术价值,认为他在大胆假设的同时,也能小心求证,显示了既创新又务实的治学风范。

  • 标签: 曹惠民 华文文学研究 整合 兼容
  • 简介:摘要叙述的角度、立场和观点影响着叙述文本的格局。依据叙述与故事及故事人物的距离关系,巴金文本中的叙述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纯粹叙述、介入型叙述及人物型叙述

  • 标签: 巴金 纯粹叙述者 介入型叙述者 人物型叙述者
  • 简介:黄咏梅的小说在外壳与内核之间存在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反差。从表面看,她的作品故事都不复杂,写的也都是普通的世人世象,与某些流行的都市丽人小说或底层小说有些相似。然而仔细读下来,却发现其内在意旨远远超出了故事本身。它们往往深藏在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寄托着作者更深沉的意蕴——所以,她的小说主题绝不像小说里的故事那么简单,而是异常的深沉与严肃,蕴含着对于我们这时代中生存和情感的深切思索。这种反差,结合其主题,很适合用黄咏梅一篇小说的名字来形容,那就是爱的"隐身登录"。

  • 标签: 小说主题 咏梅 登录 隐身 故事 深沉
  • 简介:在场主义,现在应该是散文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场主义的一些主张也越来越多地获得文学主流的认可,同时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在写作中自觉地追求的在场的表达。在场写作是一种文学主张,是一个团队的行为,是一种有预设目标的行动,是一种在推倒和批判中构建起来的图景。无论其文学观念,还是行为模式,在一开始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论。而这种争论最后衍变成越来越多人共同奔赴的一个集体阵图,这其中不能不说到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周闻道。

  • 标签: 在场主义 散文写作 闻道 预设目标 周伦佑 散文作家
  • 简介:诗人阿门加入中国作协了。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可喜可贺。但我以为,对于一个人民文学奖获得,这其实已经算不得什么荣誉。加入是迟早的事。不加入才怪呢。何况,就算荣誉吧,这东西本就是个"身外物"。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他自己也未必十分在意。一个真诗人,更在意的是他的作品本身,以及他的作品在读者这里的反馈。

  • 标签: “者” 组诗 品读 从容 中国作协
  • 简介:澳大利亚科幻小说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科幻小说内容多为外星人入侵澳洲本土、未来世界的恐慌事件以及后广岛时代的辐射微尘灾难等。重要作品如内尔·舒特的反乌托邦小说《核战末日》(OntheBeach.又译《海滨》).1959年被好莱坞改编成同名电影。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五十年代之后,澳洲科幻小说更主动地向英美科幻流派靠拢,开始以各种新技术全球化浪潮为主要写作背景。1975年.科幻小说杂志《真空》(Void)诞生,此后,一些业余科幻小说作者也陆续成为职业作家、科幻小说评论家或科技评论员。

  • 标签: 科幻小说 澳大利亚 爱好 外星人 乌托邦 好莱坞
  • 简介:<正>骆一禾的诗歌,清晰地折射出具有80年代特征的精神气质一充满热血、自信、健康、简劲的理想主义。他是一个相信道德必将战胜恶,并且自觉执着于拯救文明之途的"圣者",所以他的诗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厚重感和对生命民生的哲思,表现出一位宿儒的情怀。有人认为诗歌是一种"轻",而社会和道德是诗歌背负不起的"重",这当然是利于诗歌本身作为"纯文学"朝着健康发展的正途,但是那些纯粹抒情的诗歌无疑又是为人所诟病的"轻飘飘",没有质感,很容易就消逝了。

  • 标签: 骆一禾 诗探索 哲思 孙文波 圣者 《国风》
  • 简介:主持人王干闻树国的小说可以说不是小说,在国外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非小说,亦叫反小说。他的另外一篇《孤独的温柔之乡》最初在《钟山》发表时,在编辑部也曾引起小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便是这种作品到底是不是小说。《孤独的温柔之乡》确实有很多地方不像小说,它的副标题叫“罗兰·巴尔特《恋人絮语》解读”,显然是一个理论著作的标题,至少也是一篇论文的题目。且不论罗兰·巴尔特的《恋人絮语》之难解读已令人却步,而闻树国把这种解读做成了小说。可以说出了奇兵。奇则奇矣,难煞了编辑,难煞了评论家。其实还是编辑们老实地囿于既有的小说规范,小说可以诗化、散文经,为什么不能评论“化”一下?米兰·昆德兰的长篇《不朽》就几乎是以理论的面貌出现的,纳波科夫的一些小说也常常充满学术性,当然他们的小说不再像冰淇淋那般可口好读了,可小说的空间却比过去开阔了。小说是什么永远是个谜,那些自称懂得小说而认为别人不懂小说的蠢夫,往往像毛主席说的小脚女人一样抱守教条裹足不前,在新的小说面前只能哀叹时间无情青春易逝。

  • 标签: 孤独温柔 恋人絮语 温柔罗兰·巴尔特
  • 简介:在《春秋时代的春与秋》和《千古斯文道场》的“高潮”部分,作者引入了一个更为宏阔的视域——雅斯贝尔斯和他对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洞见。公元前800一前200年,在世界不同的地域,各自独立产生的伟大思想,分别开启了人类文明和本民族精神的不同面向。在中国,以孔子、老子最为突出,与之并起的,有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儒、道、墨、法诸家的“百家争鸣”,由此形成;在印度,则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一直到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可能性”;在伊朗,则为琐罗亚斯德将世界视为善与恶的斗争的“挑战性”观点的提出;巴勒斯坦涌现出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和以赛亚第二等先知;希腊亦正为思想之群星璀璨之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不胜枚举。它们之间并无思想的交流,却几乎在同一时期,“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

  • 标签: 散文 “百家争鸣” 人类文明 雅斯贝尔斯 《奥义书》 赫拉克利特
  • 作者: 艾洪磊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纵观宋以前的诗歌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上,诗歌被赋加上了浓重的社会化色彩:人们更加重视诗歌外在的社会的功能、伦理道德功能。为此,诗歌承担了政化、教化工具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诗歌成为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思想控制的工具。到了宋代,诗歌在这种亘古未变的角色下,又呈现出明显的哲学化、思辨化色彩。道本文末、文而无理不足以为文的文学观念造成了宋诗以理为诗的特点。这时诗歌又称为“理”的承载体。严羽的《沧浪诗话》正是在这两种观念交互作用下,第一次系统化、理论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注重从诗歌艺术规律入手,揭示诗歌审美特征、探究诗歌自身形象特色的美学主张。充分突出了诗歌的美学特色,并主张从诗歌本质的美学特色探究诗歌,举起诗歌美学的大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修心”二字本意为:净化心灵,修养心性.夏目漱石有言:“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意思是说一个人心性的高尚与否对于自身非常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然而仅拥有高颜值就拿到人生的通行证了吗?当然不是!

  • 标签: 修心 整容 智者 净化心灵 夏目漱石 通行证
  • 简介:本文绕过惯常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思路,尝试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来观照越裔法籍导演陈英雄的成名作《青木瓜之味》,对其镜头语言运用背后的男性权力运作进行揭示。《青木瓜之味》不仅构建了一个洋溢着东方情调的越南,而且也塑造了一群失去主体性的越南女子,在第三世界的男性导演塑造东方女子的影像谱系里,陈英雄镜头下的越南女子,在她们身上彰显了有关第三世界寓言覆盖背后盘根错节的男权话语。

  • 标签: 男权话语 越南女性 镜头语言 主体性匮乏
  • 简介:鲁迅在一九二四年九月译《苦闷的象征》时,曾总结其书的总旨是“生命力受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这话仿佛是为鲁迅自己的创作而说的。社会的黑暗、个人的苦痛,种种因素造成其精神世界的累累伤痕,使其情感因子色泽鲜明,勃壮有力,其理性思维复杂多变,游移不定;常常既包括此,又排斥此;既包括彼,又排斥彼。

  • 标签: 《孤独者》 小说 作品研究 鲁迅 创作心理
  • 简介:挑战赛开始以来,前来挑战的作品像雪花一样飞到杂志社,我们的信箱每天都会爆满,我和阿米可真是拆信拆到手抽筋,看信看得眼发晕哪!

  • 标签: 挑战者 比赛 出击 挑战赛 杂志社 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