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至住院时间<14 d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CN-2。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室周围和皮质下WMHs严重程度,总WMHs评分≥3分定义为严重WMHs。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LCN-2水平与WMH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9例患者,男性122例(68.2%),年龄(64.7±11.6)岁。中位血清LCN-2水平为387.1 g/L,86例(48.0%)伴有严重WMHs。严重WMHs组血清LCN-2显著高于无严重WMHs组[(505.3±342.4)g/L对(367.8±224.5)g/L;t=3.110,P= 0.00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血清LCN-2较高与严重WMHs(优势比2.32,95%置信区间1.17~4.63;P=0.017)及WMHs总分较高(优势比1.62,95%置信区间1.12~2.35;P=0.011)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LCN-2水平较高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严重WMHs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白质 脂质运载蛋白-2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干细胞条件培养基(UCMSC-CM)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和BEL-7402,常规培养肝癌细胞系作为对照组,UCMSC-CM处理的肝癌细胞系作为UCMSC-CM组。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Bak、Bax、兔抗人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XL)、髓细胞白血病-1蛋白(MCL-1)、存活素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UCMSC-CM处理HepG2细胞和BEL-7402肝癌细胞24、48、72 h后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UCMSC-CM组与对照组处理HepG2、BEL-7402细胞早期(Q4)、晚期(Q2)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SC-CM处理组处理HepG2细胞24、48 h后划痕愈合面积百分率[(53.00±2.45)%、(87.33±1.25)%]均高于对照组[(21.00±2.45)%、(43.67±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MSC-CM处理组处理BEL-7402细胞48 h后划痕愈合面积百分率[(65.33±11.26)%]高于对照组[(36.67±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试验结果显示,UCMSC-CM处理HepG2细胞24 h后,UCMSC-CM组侵袭细胞数[(630.00±62.33)个]高于对照组[(386.00±42.5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MSC-CM处理BEL-7402细胞24 h后,UCMSC-CM组侵袭细胞数[(228.00±17.91)个]低于对照组[(491.00±10.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UCMSC-CM组肝癌细胞凋亡相关信号分子GSK-3β、p-GSK-3β、Bak、Bax、BCL-XL、MCL-1及存活素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UCMSC-CM处理的HepG2、BEL-7402细胞E-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0.18±0.06)、(0.48±0.25)]较对照组[(1.33±0.06)、(1.01±0.12)]均明显下调(P<0.05)。BEL-7402细胞中snail的mRNA表达水平(3.37±0.41)较对照组(1.01±0.18)明显上调(P<0.05),而HepG2细胞中N-钙黏蛋白、snail和波形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CMSC-CM可能通过EMT过程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肝癌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肾脏是一个具有高度代谢活性的器官。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是肾脏进行能量代谢的核心场所,其主要依赖脂代谢为生理性水和溶质的重吸收提供能量。近来研究显示,TEC的脂代谢重编程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表型。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往往伴随有TEC的异位脂蓄积、脂肪酸转运紊乱及氧化功能缺陷等脂代谢途径障碍,上述脂代谢重编程可参与加重肾间质纤维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重塑TEC脂代谢平衡,恢复TEC正常脂代谢功能可能是潜在的肾间质纤维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概述生理和纤维化状态下TEC的脂代谢特征,阐明TEC脂代谢参与调控肾间质纤维化的最新分子机制,总结目前逆转TEC脂代谢紊乱的干预手段,为今后临床从TEC脂代谢角度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

  • 标签: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纤维化 肾间质 脂质代谢 脂肪酸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初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诊AAV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感染情况,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36例AAV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女性128例(54.2%),男性108例(45.8%),中位年龄为66.00(59.76,71.99)岁。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阳性者202例(85.6%),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ANCA阳性者34例(14.4%)。其中感染组77例,非感染组159例。77例感染组患者共发生121次感染,54次感染(44.6%)发生在初诊后6个月内。感染组合并高血压病史、肺部基础疾病及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的患者比例,肺部、肾脏、心脏、胃肠道受累率,及初诊时血肌酐、五因子评分(five factors score,FFS)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73.6%)是AAV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细菌(64.0%),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真菌(33.7%,以白念珠菌为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肺部受累(HR=1.682,95%CI 1.034~2.734,P=0.036)、胃肠道受累(HR=2.976,95%CI 1.219~7.267,P=0.017)是AAV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AV患者在初诊后6个月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AAV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肺部受累、胃肠道受累是AAV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谱联用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HPLC-MS)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清代谢物变化,为尿毒症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筛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的尿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的志愿者,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尿毒症患者(试验组)和志愿者(对照组)各20例。运用UHPLC-MS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的代谢物,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尿毒症患者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路富集研究。结果UHPLC-MS一共鉴定出412种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结果证明,这些代谢物能够良好地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按照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1、变异倍数(fold changes,FC)>1.25或FC<0.8和P<0.05作为显著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最终筛选出28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18种代谢物显著上升,10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证明,28种差异代谢物与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之间、28种差异代谢物自身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富集分析发现,28种差异代谢物可能富集儿茶酚胺生物合成通路;通路分析发现,28种差异代谢物可能影响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结论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一些代谢物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改变的代谢物影响到一些代谢通路,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色谱法,高压液相 质谱分析法 尿毒症 代谢组学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不同比例脂肪间充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对甲状旁腺细胞增殖能力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功能变化的影响及规律。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10只SD大鼠两侧甲状旁腺及腹股沟脂肪,经过消化分离分别获取甲状旁腺细胞和ADMS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检测方法对P3代ADMSCs表型进行检测。按照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比例为2∶1、1∶1、1∶2和1∶5进行共培养,观察不同共培养比例下两种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取细胞上清进行PTH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对应数量单独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上清中PTH进行对比,利用细胞形态学和PTH检测结果综合判断ADMSCs对甲状旁腺细胞PTH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可较稳定地完成体外单独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原代培养,且两种细胞不同比例的体外共培养显示出对PTH分泌的不同影响,其中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比例为1∶5时体现出较强的促PTH分泌作用,高于单独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其PTH含量在第2、4、6、8天分别为[(1.3±0.0)比(0.8±0.1)、(1.3±0.0)比(0.9±0.0)、(1.7±0.5)比(0.9±0.0)、(1.7±0.0)比(1.2±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6、64.30、3.32、7.16,P值均<0.05);其次为比例为1∶2时,PTH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体外共培养具有可行性,且1∶5细胞比例下PTH分泌效果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为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病房住院的1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个体内在特征、社会支持网络、环境感知及主动改造3个主题及10个亚主题。其中个体内在特征包括坦然接受疾病、积极的疾病认知、恰当的情绪调节、明确的目标动机,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坚实的家庭支持、专业的医疗照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如常的工作状态,环境感知及主动改造包括选择性感知环境和积极的行为应对。结论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的家人、朋友等多方协同配合,实施认知干预,完善支持体系,促进积极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Kumpfer模型 结肠炎,溃疡性 克罗恩病 弹性,心理 质性研究
  • 作者: 李晓莉 孟爱凤 徐桂华 智晓旭 张柳柳 邾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4期
  • 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南京 210009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研究中心肿瘤护理研究分中心,南京 210009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 210023,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南京 210009 南京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居家口服化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自我管理的内心体验,为医务人员更好地对患者实施居家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4—5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需要居家口服化疗的1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结果居家口服化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自我管理的内心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7个副主题。主题1:居家口服化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自我管理的感知。面对不良反应产生焦虑和恐惧;寻求与医护沟通时存在矛盾心理。主题2:居家口服化疗药物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自我管理的态度和行为。对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主动复查重视不够;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欠缺。主题3:居家口服化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自我管理的动力和需求。家属的悉心照顾给予强大支持;移动通讯方式的便利缓解了患者困扰;在口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知识方面存在需求。结论医护人员需加强居家口服化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药物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并建设移动信息化平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口服化疗药物 不良反应 质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OA)是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缺乏干预性药物,对于晚期OA患者往往通过关节置换术以维持生活质量。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可以传递DNA、微小RNA(microRNA,miRNA)、mRNA、蛋白质等多种信息,并以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细胞间信号传递和功能调节。间充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被认为在OA的炎性反应及软骨代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并维持软骨稳态,在动物模型也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特性,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外泌体的分泌和释放在OA治疗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仍缺少MSC-exos在OA诊断上的应用。外泌体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在基础研究且尚未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对MSC-exos在OA软骨代谢及炎性反应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相关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OA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关节炎 软骨代谢 炎性反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干细胞(hU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对hUMSCs进行培养,以不同浓度黄连素(分4组:对照组即0 mg/L组、50 mg/L组、100 mg/L组和200 mg/L组)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记录,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经黄连素诱导72 h,细胞呈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且80%以上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NSE、GFAP。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神经样细胞分化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为,200 mg/L组阳性细胞率在诱导48 h即可达峰值,高于100 mg/L组和50 mg/L组[(81.4±5.8)%比(50.4±4.7)%比(3.6±2.3)%,F=25.8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诱导72 h后明显下降,阳性表达细胞出现漂浮凋亡;100 mg/L组阳性细胞率在诱导72 h达到峰值,高于200 mg/L组和50 mg/L组[(87.7±4.6)%比(57.7±7.7)%比(14.3±5.3)%,F=24.8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表达可持续维持3 d,诱导120 h后仍高达(85.2±5.0)%;50 mg/L组阳性细胞率一直相对较低,在诱导6 d达到峰值,低于100 mg/L组、高于200 mg/L组[(15.8±6.5)%比(64.5±6.6)%比(8.3±4.0)%,F=22.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素体外可诱导hU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浓度为100 μg/ml时诱导最为明显,且存活时间最长。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黄连素 分化 神经样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ANCA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IE且同时伴有血清学ANCA阳性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50±16)岁。除2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外,余均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88.9%,16/18)、贫血(72.2%,13/18)、脾大(44.4%,8/18)、心脏杂音(33.3%,6/18)、关节痛(22.2%,4/18)、肝损伤(22.2%,4/18)、栓塞事件(16.7%,3/18)、Osler结节(11.1%,2/18)和肾功能不全(11.1%,2/18)。83.3%(15/18)的患者ESR、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率50.0%(9/18),链球菌(77.8%,7/9)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有赘生物,最常累及二尖瓣(66.7%,12/18)和主动脉瓣(33.3%,6/18)。2例患者被误诊为ANCA相关血管炎(AAV),另1例最终确诊为以IE为首发表现的AAV患者。经积极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ANCA阳性的IE患者可出现类似于AAV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此类疾病,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是大多数真核细胞分泌的纳米级颗粒,在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炎症、血管生成、抗原呈递、细胞凋亡及分化等生物学过程。间充干细胞(MSC)培养上清液中富含EV,EV可调控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的关键步骤——新血管形成,而糖尿病溃疡迁延不愈与创面血管网络的形成受阻密切相关。该文就MSC来源EV在促进糖尿病溃疡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溃疡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肪间充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在脊髓脊膜膨出中的治疗潜能。方法贴壁法提取和培养SD雄鼠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物表达,并鉴定其向成脂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8只孕鼠在孕10 d接受全反式维甲酸灌胃处理,孕15 d时向每个羊膜腔内交替注射ADSCs细胞悬液或PBS。孕21 d将有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MMC)缺损的胎鼠根据羊膜腔内注射液体分为实验组(注射ADSCs,36只)和对照组((注射PBS,24只),记录并比较胎鼠顶臀长和体重数据及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NeuN、PCNA、Cleaved caspase 3、IL-1β、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膀胱组织中αSMA、SMMHC、Cx43和β3-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SCs镜下呈纺锤形,贴壁生长,表面阳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CD11b/c、CD34和CD45,符合间充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特点;可成功诱导为成脂和成骨细胞。羊膜腔内注射ADSCs后,MMC胎鼠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显著减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GFAP、Iba-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膀胱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两组胎鼠脊髓和膀胱组织中其余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羊膜腔内注射ADSCs治疗可为干细胞胎内治疗MMC及继的膀胱功能障碍提供有益探索。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源性膀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43
  • 简介:摘要间充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化的概述、DNA甲基化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DNA甲基化调节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间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骨坏死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科毕业一年内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体验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对这一期间本院护士的反思日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培训期间心理压力较大、收获与成长、对培训安排的建议和看法都是当前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结论:在护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新入职的护士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从而提升护士对护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其护理水平。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我院2例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促进手术患者安全,促进手术护理团队与麻醉团队的协作,提高手术护理安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2例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采用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通过此次分析得出以下四个护理主题:主题1 急救药品以及急救设备的预备;主题2:加强高质量的护理术前访视; 主题3:医护一体护理模式护理患者的必要性;主题4:加强手术患者药敏过敏的知识宣教及护理人员的学习。结论 在使用该类产品时应参考使用说明、充分考量患者基本情况。抗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减少了插管感染发生率,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目标,对控制院内感染以及患者的护理滿意度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 过敏反应 手术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