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7-2020年潍坊市无偿献血的无过错输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残余风险。方法选择2007-2020年,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且完成全部献血流程的1 049 616例献血为研究对象。献血年龄为18~59岁;男性献血为730 953例,女性为318 663例;首次献血为644 937例,重复献血(献血次数≥2次)为404 67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潍坊市中心血站献血信息系统,以集合数据的形式,收集献血的人口学特征、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检测时间等数据。根据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的HIV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和首次无偿献血的HIV流行率。并且利用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流行率/"窗口期"输血模型法,计算献血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度,用于评估无偿献血的无过错输HIV感染残余风险。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 049 616例无偿献血的HIV流行率为0.017 3%(182/1 049 616),其中首次和重复无偿献血的HIV流行率分别为0.028 2%(182/644 937)和0(0)。② 2007-2020年潍坊市1 049 616例无偿献血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危险度为7.41×10-5,并且在(0.95~10.91)×10-6之间波动。结论患者输注经血站检测合格的血液,仍存在在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

  • 标签: 输血 血液安全 危险性评估 HIV感染 残余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doravirine/lamivudine/tenofovir,DOR/ 3TC/TDF)和依非韦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EFV/FTC/TDF)在初治成年HIV-1感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RIVE-AHEAD是一项双盲,非劣效性3期临床试验。纳入HIV-1 RNA≥1 000拷贝/mL且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感染,按照1:1比例随机接受DOR/3TC/TDF或EFV/FTC/TDF治疗,疗程96周。主要疗效终点是第48周HIV-1 RNA<50拷贝/mL的患者比例(非劣效界值10%)。结果728例接受治疗并纳入研究(每组364例)。第48周时,DOR/3TC/TDF组和EFV/FTC/TDF组分别有84.3%(307/364)和80.8%(294/364)的患者达到HIV-1 RNA<50拷贝/mL(差异:3.5%;95%CI:-2.0~9.0)。DOR/3TC/TDF组出现头晕(8.8% vs 37.1%)、睡眠障碍(12.1% vs 25.2%)及感觉异常(4.4% vs 8.2%)等不良事件比例显著低于EFV/FTC/TDF组。两组的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变化值有显著差异(-1.6 vs +8.7 mg/dL和-3.8 vs +13.3 mg/dL)。结论在初治成年HIV-1感染中,48周时DOR/3TC/TDF方案的疗效不劣于EFV/FTC/TDF且耐受性良好。DOR/3TC/TDF方案的神经精神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更小。

  • 标签: 多拉韦林 依非韦伦 HIV-1 初治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各有27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 精神分裂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婚检与孕检的医学检查对受检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早期防治效果。方法:抽取200例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时间段内接受婚检、孕检女性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具体检查结果与资料。结果:200例研究中检出28例疾病,其中指定传染病7例,分别为艾滋病1例、梅毒2例和乙型肝炎4例,所有检出及时予以治疗方案,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结论:婚检和孕检能够在早期发现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对预防和后期治疗均有积极意义,还可降低疾病的传播率。

  • 标签: 艾滋病 婚检 孕检 乙型肝炎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初始抗病毒治疗(ART)儿童HIV感染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ART信息系统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04-2019年初始ART儿童HIV感染数据库,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和脱失情况。结果共计943例儿童HIV感染进入队列,总体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1.00/100人年和0.77/100人年。初始治疗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3.90/100人年和1.67/100人年。初始ART后第1、2、5、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4%、95.80%、93.68%、91.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HR=2.00,95%CI:1.17~3.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aHR=2.79,95%CI:1.54~5.06)、基线年龄别体重Z评分<-2(aHR=2.38,95%CI:1.32~4.26)、基线血红蛋白<80 g/L(aHR=2.47,95%CI:1.24~4.92)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5.05,95%CI:1.15~22.12)是儿童HIV感染死亡的关联性因素;女性(aHR=2.23,95%CI:1.22~4.07)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2.02,95%CI:1.07~3.79)是儿童HIV感染脱失的关联性因素。结论广西儿童HIV感染ART效果较好,但初始ART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较高。需针对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儿童HIV感染及其父母的宣传教育以提高ART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儿童 死亡 脱失
  • 简介:  摘要:目的 调查郴州地区各用血医院对我站所供血液直抗阳性、抗筛阳性报告情况,了解医院输血科(血库)实验室检测能力情况。 方法 分类收集2018-2020年郴州地区所有医院的用血数据和报告检出供血液直抗阳性、抗筛阳性数据。 结果 近3年收到郴州地区各用血医院报告供血液直抗阳性、抗筛阳性15例,全部来源于三级医院。 结论 郴州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检出直抗阳性、抗筛阳性血液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 标签: 医院分级 直抗阳性 抗筛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糖代谢异常新生儿生长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曾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住院分娩的患者57名(2020.05-2021.05),分为甲(熊去氧胆酸治疗)、乙(无药物治疗)两组,28/29例,比较患者新生儿生长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胎儿窘迫等情况。结果:甲组所产新生儿体重、身长及头围较乙组均有优势,且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经过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生长指标良好,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低。

  • 标签: 妊娠期肝内淤积症 糖代谢异常 熊去氧胆酸 生长指标 早产 胎儿窘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SOF/VEL)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北方某县开展一项开放标签、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入组299例患者,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1例,代偿期肝硬化73例,给予SOF/VEL12周方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SOF/VEL加利巴韦林12周(22例)或SOF/VEL24周(43例)方案治疗。在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随访12周时分别检测病毒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肝脏弹性检测等。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实验室异常。采用调整后意向性分析(mITT),主要研究终点是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率(SVR12)。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1例患者在完成治疗并随访12周时HCV RNA检测不到,SVR12率为97.3%(95%可信区间:95.4%~99.3%)。其中基因1b型97.4%、基因2a型96.4%,基因型未检出100%获SVR12。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SVR12率分别为98.1%、98.6%和93.8%。伴随病毒学清除,可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肝脏生化学指标好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硬度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未见显著肾功能异常。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疲乏、头痛、上腹不适和轻度腹泻,总体不良反应轻微。病死1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与抗病毒治疗无关。因不良反应提前中止治疗4例;复发4例,其中3例检测到耐药相关变异。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阶段或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史的中国HCV感染均可获高SVR12,治疗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64(57,65)岁,年龄范围为36~66岁,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9/L,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9/L,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并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6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治疗,1例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最终2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余5例患者死亡。结论重症非HIVPCP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气喘、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囊状影及实变影,外周血mNGS检查能够为诊断重症PCP提供依据,为治疗争取时间,减少病死率。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 外周血二代测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健康管理医护患三人行模式对糖尿病胰岛素初治自护能力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就治于我院且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88例为研究样本,以信封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糖尿病胰岛素初治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按健康管理医护患三人行模式施护,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分值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较对照组为高,(P<0.05)。结论 采用健康管理医护患三人行模式对糖尿病胰岛素初治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该类病例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准与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健康管理 三人行 糖尿病 胰岛素初治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测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临床疗效及其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治疗(A)组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未治疗(C)组15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0周、24周、48周外周血标本和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1+CXCR5+CD4+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PD-1水平。3组间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检验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0周时,A组、C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B组(4.70%±1.58%)显著高于A组(3.25%±1.01%)和C组(2.77%±0.67%)(F=16.65,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外周血sPD-1,B组[(1 866.62±1 472.70)pg/ml]显著高于A组[(824.86±538.66)pg/ml]和C组[(618.19±602.62)pg/ml](F=10.95,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48周时血清HBsAg,A组、C组较基线无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高于B组(P<0.05);血清HBeAg,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HBV DNA水平,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A组(1.56%±0.73%)、B组(1.32%±0.43%)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2.64%±0.85%)(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外周血sPD-1,A组[(289.05±215.86)pg/ml]、B组[(236.01±173.92)pg/ml]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650.34±598.46)pg/ml](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48周时A组,PD-1+CXCR5+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水平与HBsAg、HBV DNA下降水平无相关性,与HBeAg下降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5);sPD-1下降水平与HBsAg变化无相关性,与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8、0.384,P值均<0.05)。48周时B组,PD-1+CXCR5+CD4+T淋巴细胞、sPD-1下降水平与HBsAg、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抗病毒治疗48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这不仅与恩替卡韦治疗有关,而且与sPD-1参与的免疫学机制有关;且HBeAg的表达抑制与PD-1+CXCR5+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或活性降低有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9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境内新报告缅甸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的HIV和HC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德宏州境内新报告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共1 289例,选取血浆样本留存量≥200 μL的996例患者进行HIV和HCV基因亚型检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HIV pol基因区、HCV核心蛋白结合包膜蛋白(core protein-binding envelope protein,CE1)基因区和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 protein 5B,NS5B)基因区,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HIV和HCV基因亚型逐年变化趋势。结果996例HIV/HCV合并感染中,554例(55.6%)成功扩增HIV和HCV基因片段并明确分型。HIV和HCV基因分型呈多样化。HIV基因亚型以C型和BC重组亚型为主,分别占40.3%(223/554)和33.6%(186/554);其次为B型、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1_AE型,分别占6.5%(36/554)和3.6%(20/554)。HCV基因亚型以3b型为主,占31.2%(173/554);其次为6u、1a、6n、3a、6xg型,分别占19.5%(108/554)、17.5%(97/554)、11.4%(63/554)、8.7%(48/554)、6.3%(35/554)。2016年至2019年HIV C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7.23,P<0.001),BC重组亚型呈上升趋势(χ趋势2=5.97,P<0.001)。2019年BC重组亚型构成比为54.9%(101/184),高于C型的21.7%(40/184)。2016年至2019年HCV 3b型、6u型、1a型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趋势(χ趋势2=1.43、1.79、0.39,P=0.152、0.074、0.695)。不同民族患者的HIV基因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P=0.037)。结论德宏州境内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的HIV和HCV基因亚型种类复杂多样。其中,HIV BC重组亚型成为优势传播毒株的趋势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内缅甸籍人群中HCV和HIV基因亚型流行特征的监测。

  • 标签: HIV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基因亚型 缅甸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HIV-1和慢性HBV感染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灭活疫苗的抗体动态变化,评价其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021年1—12月完成两剂(初次和加强免疫)SARS-CoV-2灭活疫苗注射的169人进行队列研究,包含39名HIV-1感染、36名慢性HBV感染和94名无慢性疾病对照,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竞争ELISA试验检测入组人员免疫两剂疫苗后14 d、1个月和2个月时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水平,并比较1个月时中和抗体水平,结合人口学基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HIV-1感染和慢性HBV感染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1个月较高,2个月时明显下降,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免疫后1个月,对照组IgG抗体单阳性率是HIV-1组的2.01倍,是HBV组的3.17倍。各组人群中18~39岁人群IgG抗体单阳性率均高于40~59岁人群。HBV组抗体持续性比HIV-1组好,且IgG抗体水平高于HIV-1组。HIV-1组血清抗体中和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0 1)。HBV组18~39岁人群血清中和抗体抑制率低于对照组[(34.050±6.031)% vs (64.220±3.845)%,t=4.43,P<0.000 1]。在18~39岁人群中,73.08%(19/26)的HIV-1感染和80.00%(4/5)的慢性HBV感染可产生SARS-CoV-2特异性抗体应答。结论SARS-CoV-2灭活疫苗诱导抗体反应存在年龄差异,感染性基础疾病会影响抗体阳性率和中和病毒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 HIV-1 HBV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s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生育指数(EFI)的关系及联合预测EMT性不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1感染中人pegivirus-1(HPgV-1)流行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研究临床指标,揭示HPgV-1对艾滋病病程影响。方法采集珠海市2012—2020年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血清标本934份,提取病毒RNA,采用套氏PCR方法扩增HPgV-1 5′UTR,阳性标本再扩增E基因并测序,通过系统进化树获得基因亚型传播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病例在艾滋病早期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时的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分析HPgV-1感染对艾滋病病程影响。结果珠海市MSM人群HIV-1感染中HPgV-1阳性率为31.05%,获得有效序列273份,G3型252例(占92.31%)占主要地位,与中国、日本等地近年流行株进化关系上高度同源;其次是G2型21例(占7.69%),与法国及美国等地流行株高度同源,本研究未发现G1、G4、G5、G6、G7基因亚型病例。通过对临床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HPgV-1 G3、G2基因型合并HIV-1感染与HIV-1单独感染,在HIV-1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散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早期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MSM人群HIV-1感染中,HPgV-1的感染未能延缓艾滋病病程,在中国广泛流行的HPgV-1 G3型并不能对艾滋病病程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若需判断不同基因亚型HPgV-1与HIV-1相互作用机制,还需跟踪大量其他基因亚型HPgV-1病例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加强对HPgV-1致病机制,特别是该病毒与HIV在宿主体内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标签: 人pegivirus-1 HIV-1 男男性行为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多状态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HIV感染的疾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四川省泸州市2010-2021年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将疾病状态划分为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0、350~、200~、≤199个/μl和死亡(S1~S5依次表示),构建连续时间离散状态的可逆多状态马尔科夫模型分析疾病进展规律。结果共纳入7 542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年龄M(Q1,Q3)为53.4(41.2,64.5)岁。感染S3→S2的转移强度较大。随访期间,感染S4→S5的转移概率逐渐升高。抗病毒治疗HIV感染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15~24岁相比,≥45岁S2→S1、S3→S2和S4→S3的转移强度较低,S3→S4的转移强度较高;与单身相比,已婚S3→S2和S4→S3的转移强度较高,S3→S4和S4→S5的转移强度较低;基线CD4计数≤500个/μlS1→S2的转移强度高于>500个/μl;2011-2015年被诊断S3→S4的转移强度低于2010年及以前被诊断。结论抗病毒治疗HIV感染倾向于向上一疾病状态转移,提示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免疫重建;较大年龄(≥45岁)、已婚、基线CD4计数较低和2010年及以前被诊断均是其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疾病转归 马尔科夫模型
  • 简介:摘要David Julius利用辣椒辣素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上对热/冷刺激做出反应的感受器,Ardem Patapoutian利用压力敏感细胞发现了一种对皮肤和内部器官的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新型感受器。两位学者对感受器受体的分型、结构特点、作用及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我们对热、冷、机械刺激以及疼痛的认识更为深入。

  • 标签: 辣椒辣素受体 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Piezo离子通道 默克尔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