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针对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在我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 8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1 例,其中对照组 41 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41 例采用针对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 结果 研究组 41 例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 95.12% )明显高于对照组 41 例患者( 73.17%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护理干预能提升锁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提高其生命质量。

  • 标签: 锁骨骨折 针对性护理干预 康复锻炼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药物治疗包括传统药物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其中,生物制剂除目前应用广泛的TNF-α抑制剂外,还包括整合素拮抗剂。整合素是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之一,可以与黏附分子结合介导淋巴细胞归巢至周围组织。肠道选择淋巴细胞归巢由α4β7整合素和其配体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的结合介导,是IBD的重要病理基础。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α4β7整合素单克隆抗体,是目前IBD治疗中一种具有肠道选择的整合素拮抗剂。现就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加以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肠道选择性 维得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方法,筛选强迫症致病基因,探讨强迫症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获取5例首发强迫症患者和5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全外显子中差异基因的相关位点,进行GO/Pathway/Disease富集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一步筛选与OCD相关的变异基因及其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1)经高通量测序分析,OCD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发现共有262个差异突变基因(SNV+INDEL)。(2)PLA2G4C基因的rs156631位点碱基(A/G)发生有义纯合突变,且与强迫症关联显著。(3)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发现差异突变基因在磷脂酰胆碱GO条目(GO:0036151)、磷脂酶相关信号通路(ST_ID=R-HSA-1482788)及神经精神疾病显著富集(P<0.01);检索KEGG数据库提示,PLA2G4C可通过影响磷脂代谢及炎症级联反应,参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结论PLA2G4C基因的rs156631位点A/G纯合突变在强迫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强迫症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 PLA2G4C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原发性膜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其效果得到肯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收治1例难治原发性膜肾病患者,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治疗无效后,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长达2年,患者病情最终得到缓解。

  • 标签: 难治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长疗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延长与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7 d内的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及MRI资料以及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的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延长与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结果共纳入116例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男性69例(59.5%),女性47例(40.5%),中位年龄65岁(四分位数间距:57~76岁)。BA延长组39例(33.6%),非BA延长组77例(66.4%)。BA延长组BA直径(P=0.021)、理论长度(basilar artery length, BAL)(P<0.001)、弯曲长度(bending length, BL)(P<0.001)以及BA弯曲的患者构成比(P<0.001)均显著高于非BA延长组。转归良好组93例(80.2%),转归不良组23例(19.8%)。转归不良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P<0.001)、BA近似长度(P=0.007)、BAL(P=0.020)、BL(P=0.005)以及BA延长(P=0.002)和弯曲(P=0.008)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A近似长度与BL呈显著正相关(r=0.597,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延长(优势比5.441,95%可信区间1.814~16.320;P=0.003)和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1.696,95%可信区间1.291~2.228;P<0.001)是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合并BA延长的比例较高,BA延长可能是急性孤立脑桥梗死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干梗死 脑桥 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技巧安抚护理对皮肤科患者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0 例 皮肤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2 组 。对照组 给予 常规护理, 研究组进行 技巧安抚护理, 记录 2 组护理满意度 等相关指标 。 结果: ① 研究组患者的 满意度为 96% ,对照组的 满意度 为 76% ;② 研究组患者 依从 的 优良 率为 98 % ,而对照组 依从 的 优良 率为 76% ;③研究组 患者焦虑程度 的 评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均 <0.05 。 结论: 技巧安抚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的依从、满意度,使焦虑程度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技巧性 安抚护理 皮肤科 住院患者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LE患者合并难治血小板减少(RLTP)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11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分为难治组(RLTP组,25例)和非难治组(NRLTP,88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及χ2检验方法比较分析2组临床表现、血常规、生化及免疫学等指标,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LTP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LTP患者的累积生存率。结果与NRLTP患者比较,RLTP患者的病程更长[72(30,120)个月与38.5(8.5,93)个月,H=-2.401,P=0.016)],神经系统损害(28%与7%,χ2=8.58,P=0.016)比例更高、出血风险更高[(4.6±1.7)与(3.8±1.3),t=2.548,P=0.012]及病死率更高(8%与0,χ2=7.167,P<0.01);同时RLTP组抗GPⅠb/Ⅸ阳性率显著高于NRLTP组(27%与4%,χ2=8.647,P<0.01);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GPⅠb/Ⅸ阳性是RLTP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LTP组的累积生存率较NLTP组明显降低(χ2=7.909,P<0.01)。结论RLTP病程长、易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抗GPIb/IX阳性率高并且出血风险高及预后差,应早期识别该类患者,调整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难治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过敏哮喘患者脱敏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过敏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共29例,全方位组患者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共29例,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全方位组脱敏治疗依从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干预 过敏性哮喘 脱敏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究社区糖尿病的病人治疗的依从,与其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情况间的相关。 方法: 采用常规的调查法,随机选取我市三个社区内,共 200 名符合研究条件的糖尿病患者,结合他们的治疗情况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在被调查的糖尿病病人中,有 67.5% 的患者的治疗依从比较差,在对自我进行疾病监测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患者治疗的依从与疾病认知成正比( r=0. 852,P=0. 007 )。 结论: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当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是较差的,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从而提升其治疗的依从,达到有效的降糖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依从性 疾病认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癌痛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将本科室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120例晚期癌痛患者根据口服吗啡类制剂和注射吗啡类制剂进行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吗啡类制剂60天。给予研究组口服吗啡类制剂治疗,对照组进行注射吗啡类制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癌痛患者依旧可以保持镇痛的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癌痛患者 吗啡 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和安全的系统评价。方法:从我院选取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化学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t=10.723,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冠心病心绞痛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RNA作为基因表达的核心成分,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转录水平或转录后化学修饰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mRNA N6-甲基腺苷(m6A)修饰在非酒精脂肪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甲基转移酶3抑制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脂肪酸合成,去甲基化酶脂肪与肥胖相关蛋白(FTO)可通过改变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增加氧化应激水平促进脂质蓄积,甲基化阅读蛋白通过m6A甲基化逆转FTO介导的脂肪生成。探讨m6A甲基化在非酒精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RNA甲基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6-甲基腺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1例,共计33个病灶。对31例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影像重建,导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规划,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按照规划布放粒子,术后增强影像扫描重建并利用TPS系统进行放射剂量学评估及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3、6、12个月的影像学改变,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术后2个月随访病例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1/33),15.2%(5/33),75.8%(25/33),93.9(31/33),2例出现局部进展(6.1%,2/33);术后1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0.9%(30/33);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为91%、81%、50%,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3.2个月。术后疼痛5例,发热2例,腹泻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放射粒子治疗复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复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125I粒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情况比较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脂肪肝之间关系仍未达成共识,合并的脂肪肝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所以正确诊断、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变、炎症、纤维化等情况,并积极防治脂肪肝非常重要。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紫癜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50例过敏紫癜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儿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FIB、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對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FIB分别是( 2.9±0.3) g/L与( 2.0±0.2) g/L、 24 h尿蛋白分别是( 0.14±0.03) g与( 0.10±0.02) g、尿红细胞水平分别是( 1.9±0.4) ×107个与( 1.1±0.5) ×107个,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FIB[( 3.6±0.2) g/L,( 3.7±0.3) g/L]、 24 h尿蛋白 [( 0.18±0.05) g,( 0.19±0.06) g]、尿红细胞水平 [( 4.8±0.4) ×107个,( 4.7±0.5) ×107个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APTT分别是( 26.0±1.8) s与( 28.9±2.1) s,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APTT[( 24.0±2.2) s,( 23.9±2.0) s],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FIB、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7%)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紫癜肾炎患儿,凝血功能和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小儿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凝血功能 24 h尿蛋白 尿红细胞
  • 作者: 毛琦 姚丹华 李幼生 黎介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0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210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20001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210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200011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尚无可以准确判断放射肠损伤肠管活性的客观标准,如何选择最佳的切除部位是放射肠损伤手术的最大难题。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NIRFI)术中定位放射肠损伤病变肠管部位及切除范围,并评估其可行。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总结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10例因放射肠损伤引起肠梗阻住院行手术治疗、小肠切除范围>100 cm且术中应用SPY成像系统(加拿大Novadaq科技公司)进行实时成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腹腔镜下分离致密粘连,充分游离梗阻部位肠管后取相应切口进腹。手术医生根据病变肠管浆膜层颜色、肠壁厚度、肠系膜肿胀程度等确定切除范围后标记。随后,静脉推注2 ml吲哚菁绿(ICG)行术中NIRFI,观察并记录病变肠管动静脉期成像结果,最终切除范围主要评估标准以肠系膜动脉显影期的系膜血管纹路改变为准。放射肠损伤病变肠管处,肠系膜动脉显影期系膜血管纹路紊乱,正常肠系膜血管的"梳样"分布完全消失,仅可见肠壁内云雾状表现。病变肠管组织显影期及肠系膜静脉显影期成像结果与正常肠管无显著差别。记录患者在NIRFI辅助定位下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切除范围、吻合部位、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收集患者随访5年的腹部增强CT及消化道造影检查资料,评估是否存在吻合口狭窄或病变肠管切除不足等情况。结果在NIRFI肠系膜动脉显影期成像结果的提示下,本组患者切除小肠中位长度为185(120~260)cm;6例患者在NIRFI成像后决定仅切除局部病变回肠,行空肠-回肠吻合,从而保留回盲瓣。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患者出现短肠综合征等慢性肠功能衰竭表现。中位住院时间为32(22~51)d,中位住院费用为14.2(9.0~17.5)万元,住院时间及费用主要用于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出院后均正常经口进食和(或)口服肠内营养液。随访5年,全组未出现复发情况,腹部增强CT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未见肠壁增厚、管腔狭窄等情况。结论NIRFI肠系膜动脉期成像可辅助手术医生确定放射肠损伤病变肠管切除部位及范围。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 近红外荧光成像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 pg/ml比(3.79±1.21) pg/ml、(3.88±0.25) pg/ml比(3.57±0.23) pg/ml、(6.34±1.38) ng/ml比(4.89±1.10) 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上腔静脉(SVC)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806例。所有患者先行肺静脉隔离,最终23例患者电生理检查证实SVC起源触发灶,其中,男12例,年龄(58.1±6.2)岁。将28 mm冷冻球囊放置于SVC-右心房交界处进行冷冻隔离。回顾分析术中隔离时间、隔离温度、冷冻次数等冷冻参数、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中均可实时记录SVC电位,18例(78.3%,18/23)成功冷冻消融隔离SVC,冷冻1~4(2.1±1.1)次,SVC隔离时间为7~40(22.3±14.0) s,冷冻时间为30~150(96.0±23.6) s。术中5例(21.7%,5/23)患者出现一过膈神经损伤,2例患者首次冷冻时出现一过窦房结损伤。随访6~24(13.2±5.8)个月,4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球囊可有效隔离SVC,一过膈神经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术中需密切关注膈神经情况。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 上腔静脉 窦房结 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