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麻阳县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的麻阳县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现况调查结果,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HBsAg阳性的小学生为病例,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2岁的HBsAg阴性的小学生为对照。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肌注或点滴、拔牙、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一人一针一管、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等因素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12个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后有6个因素:肌注或点滴、拔牙、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一次性注射器具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注或点滴、拔牙和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其中的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一次性注射器具是主要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小学生 乙肝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靶向κ免疫球蛋白轻链、CD19和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已被用于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其中抗BCMA CAR-T疗效最佳。但由于BCMA阴性或阳性复发导致了较短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对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结构进行改进、双靶CAR-T以及CAR-T联合小分子药物等多项措施也成为目前CAR-T治疗RRMM的热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CD19
  • 简介: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人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HLA—DR、HLA-DQ)的影响,探讨单核细胞及HLA-Ⅱ类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2型(333株)感染人单核细胞,于感染后1、3、5、7天分别收集细胞,用APAAP法检洲单核细胞HLA—DR、HLA-DQ表达水平。结果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后1天,单核细胞表达HLA-KR、HLA—DQ抗原水平明显降低,以后逐渐升高,至7天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早期能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HSV-2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可能是HSV-2入侵机体的手段之。HLA-Ⅱ类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致病及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HLA-Ⅱ类抗原 宫颈拭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丁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78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人群进行检测,并应用拉米夫丁对其中33例病人治疗6月,观察其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HBV-DNA、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178例共检出65例携带乙肝病毒者,总体阳性率5.52%;男22例,女43例。肝功能异常率43.08%。拉米夫丁应用1月HBV-DNA转阴率96.97%,应用6月可改善治疗组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拉米夫丁可以迅速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的滴度,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 标签: 肝炎 乙型 表面抗原 阴性 肝炎病毒 拉米夫丁
  • 简介:目的:胃镜检查前比较胶体金、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自贡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例数200份,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份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照组一组(使用胶体金检测),对比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10.00%与对照组阳性率9.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特异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酶联免疫法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均具有显著效果,酶联免疫法适用于献血后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而胶体金适用于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其敏感度需要提高,值得在采供血工作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胶体金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一些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培养的Hp菌体抽提物作为抗原检测血清总抗体或尿素酶抗体。近年国外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克隆或单克隆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并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同时应用酶标记抗人IgG(或IgA)可以检测相应的血清—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克隆 Cag-A HSP-58 UreaA UreaB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传染科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3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PreS1阳性率为61.9%,HBV-DNA阳性率为73.02%,HBeAg阳性率为63.49。组间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清中HBV-DNA含量的提高,PreS1阳性率会随之增长,且同等情况下高于HBeAg阳性率。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毒较为活跃,并开始复制,而且其阳性率与病毒量呈正增长,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肝损伤的重点标志,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 作者: 刘劲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刘劲松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该背景下致使我国肝炎患者人数逐年攀升,乙肝也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经临床研究证明:孕妇乙肝携带率已高达10%,由此可见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怀孕期间必须对肝炎进行足够重视。经调查证明营养不足、妊娠反应、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均已成为肝炎复发的诱发因素,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用药不当现象,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疾病。乙肝是现阶段导致孕妇肝功能异常的最主要病理性原因;据最新报道称约有98%的乙肝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当肾脏受累并出现临床表现时,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SLE的全过程中约50%~80%合并LN,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在LN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研究中,又以L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最多。现就HLA-Ⅱ类基因与LN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HLA-Ⅱ类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狼疮性肾炎 ERYTHEMATOSUS 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2013—2015年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母婴传播结果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院进行婚检的所有例数中,相关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报表统计数据,并整理分析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母婴阻断有关数据。结果通过数据分析,2013年HIV抗体检测阳性数2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106例,确诊2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数678例;2014年HIV抗体检测阳性数2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220例,确诊8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数692例;2015年HIV抗体检测阳性数3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166例,确诊6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数887例。结论2013年—2015年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率逐渐提高,母婴传播率依然保持在比较低的范围内,预防这三种疾病母婴传播效率比较显著。

  • 标签: 艾滋病预防 梅毒检测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乙型肝炎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标志物(HBV-M),评价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两种PreS1Ag试剂对88例HBV-M阳性患者血清中的PreS1Ag进行了检测,PreS1Ag及HBV-M应用酶联免疫(ELISA)技术;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结果88例HBV-M阳性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1例,阳性率为92.0%(81/88);Pre-S1-Ag试剂1阳性(+)87例,阳性率为98.9%(87/88);Pre-S1-Ag试剂2阳性(+)85例,阳性率为96.6%(85/88);Pre-S1-Ag试剂1与HBVDNA符合率为92.0%;Pre-S1-Ag试剂2与HBVDNA符合率为91.0%;Pre-S1-Ag试剂2敏感度为96.6%,特异性为98.9%,两种Pre-S1-Ag符合率为96.6%,Pre-S1-Ag试检测结果与HBVDNA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Pre-S1-Ag试剂2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PreS1AgHBV-MHBV DNAELISA同步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白细胞抗原(HLA)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的54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设为恶性组,选同期的54份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设为良性组,另选同期的54份正常卵巢组织设为对照组,对三组均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其HLA-G、HLA-E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良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恶性组的HLA-G、HLA-E阳性表达率明显更高(P<0.05)。同时,HLA-G、HLA—E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的联系,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结论人白细胞抗原(HLA)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有参与。

  • 标签: 人白细胞抗原 卵巢恶性肿瘤 发生 发展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有手术指征子宫肌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米非司酮组每日服用10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期间用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随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未经药物治疗即行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子宫肌瘤患者其子宫平均体积226.8cm^3,较用药前332.4cm^3明显缩小(P<0.001),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68.43cm^3较用药前146.2cm^3明显缩小(P<0.001)。米非司酮组肌瘤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为(17.885±6.97)%,未服药对照组PCNA标记指数为(31.195±10.10)%,米非司酮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01);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PCNA阳性表达强度为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0例,以Ⅰ、Ⅱ级为主,未服药对照组PCNA阳性表达强度为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1例,以Ⅱ、Ⅲ级为主,未服药对照组的PCNA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0.01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瘤组织 PCNA 对照组 阳性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基因对肾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细胞786-O和OS-RC-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应用siRNA转染下调SPAG9在786-O和OS-RC-2的表达;分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后SPAG9在786-O和OS-RC-2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转染24、48、72、96 h后786-O及OS-RC-2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786-O、OS-RC-2的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后786-O、OS-RC-2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蛋白表达量;利用小管形成实验观察SPAG9基因沉默后,786-O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1)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提示siRNA能够有效沉默786-O及OS-RC-2中SPAG9 mRNA和蛋白的表达。si-Ctrl组表达量为参照和786-Osi-SPAG9组、OS-RC-2si-SPAG9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为(0.41±0.02、0.12±0.03,t=14.420,P<0.01)、(0.64±0.02、0.13±0.01,t=36.690,P<0.01);(1.36±0.13、0.83±0.04,t=6.816,P<0.05)、(0.93±0.01、0.63±0.04,t=12.410,P<0.05)。(2)SPAG9基因沉默后对786-O以及OS-RC-2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82、6.674,P>0.05)。(3)SPAG9敲低后的786-O以及OS-RC-2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si-Ctrl组和786-Osi-SPAG9组、OS-RC-2si-SPAG9组迁移细胞数目为(105.32±10.13)、(53.34±5.17)个(t=9.232,P<0.05)、(132.00±11.23)、(65.45±7.23)个(t=11.161,P<0.05);侵袭细胞数目为(88.33±16.56)、(32.08±6.79)个(t=6.093,P<0.05)、(90.67±13.01)、(28.67±4.02)个(t=5.924,P<0.05)。(4)SPAG9基因沉默后,786-O血管形成能力明显降低。si-Ctrl组、786-Osi-SPAG9组中平均管样结构数为12.56±2.40、3.05±0.86(t=2.254,P<0.05)。(5)Western blot显示转染后的786-O和OS-RC-2细胞中,MMP-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si-Ctrl组和786-Osi-SPAG9组、OS-RC-2si-SPAG9组中MMP-2的相对表达量为0.37±0.02、0.24±0.01(t=8.712,P<0.001)、0.26±0.01、0.21±0.02(t=4.558,P<0.05);而TIMP-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其相对表达量为0.52±0.03、0.59±0.03(t=2.720,P>0.05)、0.52±0.01、0.54±0.01(t=2.102,P>0.05)。结论SPAG9基因具有促进肾癌细胞迁移、侵袭及血管形成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的激活有关。

  • 标签: 精子相关抗原9 肾癌 迁移 侵袭 血管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化法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ELIS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173清标本,并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173例患者血清HBsAg含量与HBV-DN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病(AIDs)是指在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造成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常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情能缓解,但仍有患者对传统治疗无效或效果差,且易复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免疫治疗技术。近年来,研究证实CAR-T疗法可有效治疗多种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及部分实体肿瘤,CAR-T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艾滋病防治、免疫疾病治疗等领域最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本文拟就CAR-T免疫疗法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B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单药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α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α干扰素联合加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组疗效,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治疗时,采取α干扰素联合加拉米夫定治疗,能有效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治疗水平,获得理想的效果。

  • 标签: &alpha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 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