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的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伦理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学者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感.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中国社会 伦理精神
  • 简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伦理学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复兴以来,其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研究,以“改革与道德”为主题,表现出研究者的伦理学干预和指导道德生活的固有激情和气派;第二阶段的研究,针对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越发“严重”起来的“道德失范”问题,伦理学者的那种固有激情与气派开始退落,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道德状况 中国公民 道德建设 评介 调查
  • 简介:在研究中国哲学特点方面,张岱年先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提出了一条研究中国哲学特点的正确原则,即“同与异,必须同等重视”;其二,从基本倾向、概念范畴、发展规律三方面对中国哲学特点问题做系统考察.张先生在中国哲学特点研究方面的系列创见,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而且对今后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 标签: 中国哲学特点 基本倾向 概念范畴 发展规律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执行不仅是其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其遵循人民至上之"善"、权力运行之"真"、关系协调之"美",变革社会现实、改造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实现社会蓝图的有力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博大精深的政策执行思想和改天换地的政策执行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人民性、合意性和协同性的基本逻辑。人民中心、依靠人民和人民获得的"人民本色"化解了政治与行政割裂的风险;强制性约束、技术性智识和理想性担当形成的"合意"合力克服了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执行";组织、观念和保障的系统协调破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难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政策执行 逻辑
  • 简介:锣鼓喧天,礼炮齐鸣,火红的灯笼点缀着万里碧空,绚丽彩球迎风飘飞,颔首微笑,和平鸽迎来了南非南华寺2005年春节盛典——“非常南华非常欢迎:中华文化慈善游园会及传统文化展”。

  • 标签: 中国 佛教 宗教事业 宗教工作 南华寺
  • 简介:从语义演化、内在逻辑及现实历史的演进三个层面看,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在于“正人”“治民”。秦汉之后的大一统之政乃是中国特有“政治”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这一发展趋向。儒家政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主导原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顺应传统的“正人”之“政”的发展趋势,并以更大的综合性,为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论证,且使之在实践上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深化。

  • 标签: “政治” “正人”之政 以“攵”而“正” “大一统”之政 儒家政道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真可谓热潮迭起、声势浩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当代中国美学以其特有的人文条件和时空环境,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在经历了复苏时期(1978—1980)、高峰时期(1981—1989)和高原时期(1990—

  • 标签: 中国美学研究 实践美学 逻辑起点 当代中国 美学问题 研究层次
  • 简介:经史传统包括了中国文化的经学传统和史学传统,有时候这也可以成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概称。我认为“重新认识传统”,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文化的“变”与“常”的关系。“变”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常”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一、经史传统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期”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①。

  • 标签: 中国文化 学术分科 史传 《经学历史》 哲学 中国传统学术
  • 简介:由二十年前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所启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了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先导,而随着第二次革命所带来的历史大转折,又促使思想解放运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这种群众革命实践发展与理性思维飞跃的互动、撞击、蕴育、再生,成了响彻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地的时代最强音。而思想解放运动不仅是思想、理论观点,政治、经济、文化观点的拨乱反正,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世纪伟人邓小平是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的领袖,也是当代中国思维方式革命的导师。

  • 标签: 当代中国 思想解放 革命实践 邓小平 飞跃 拨乱反正
  • 简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委员会发起人会议1956年7月19日,来自全国各教区的4位主教、11位代主教、副主教和宗座总理、12位神父和10位教友在京举行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筹备委员会发起人会议,商讨成立该会的有关事宜。7月25日,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筹备处正式成立。参加发起人会议的有:赵振声、易宣化、李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副主教 宗座 神长教友 傅铁山 宗怀德
  • 简介:中国基督教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的教会。据中国基督教协会统计,内地现有基督徒约1600万人。考虑到统计中的一些复杂因素,这个数字可能略有出入,或者多一些,或者少一些,但我相信这个统计数字比较接近实际,是目前为止最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国外有的机构或人士说中国内地有基督徒6000多万,甚至还有人说有8000多万,我认为这些说法并没有可靠的统计依据,是一种夸张的臆测,或者是一种故意炒作。

  • 标签: 中国教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统计数字 中国内地 基督徒
  • 简介:文化自觉研究是关于实践主体对文化活动及其结果的感知和觉悟,以及实践主体对文化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问题的研究。对政党而言,文化自觉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和文化品质,是政党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有着丰富的本质内涵,包括定位文化角色的主体自觉,营造文化生态的时空自觉,探索文化选择的行动自觉,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自觉。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文化层面要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握文化自觉规律,增强文化自觉程度,破解文化自觉瓶颈,从而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文化自觉 本质内涵 提升途径
  • 简介:中国成立前夕,随着各大中城市的相继解放,劳资关系问题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从土改后期的纠偏尝试,到"东北提纲"的反复思索,再到"天津讲话"的政策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夕围绕劳资问题的一系列先期探索,为后来"劳资两利"政策的最终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一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及其留下的一些思考,也给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人 劳资问题 先期探索
  • 简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 标签: 乞巧风俗 丝绸与刺绣 民间女红 文化学意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伦理价值也获得了更多的肯定,但也遇到了一系列的伦理新课题。陈光标高调行善、巴菲特慈善晚宴等成为社会的热点事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慈善伦理问题。围绕着慈善伦理动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传统慈善伦理的尴尬等重大慈善伦理课题,必须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反思慈善伦理建设的思路,加强慈善伦理建设的制度支撑,建构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从内容和形式上升华传统慈善伦理。

  • 标签: 慈善 伦理 当代中国
  • 简介:中国先哲为推进道德文化理念的践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道与天道相感”的理念在社会各阶层人士心中激起践行道德的敬畏之心与自我纠错的动机;“劝喻与垂范并行”的措施通过价值导向与行为示范引导臣民弃恶向善;“赏善与罚恶互补”的机制则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心理以得失利害激励民众自觉地检束身心;“动情与晓理相促”的方法借助情感和理性的力量促进人们接受并践行道德要求;“修德与养生紧联”的道理则顺应人类向往身心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为道德践行提供内在的心理支撑。总结这些经验,探讨其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激活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传统道德理念 践行 经验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内涵也会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科学。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仅从宏观上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从微观上具体探索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既博大精深又高屋建瓴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毛泽东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不仅使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科技发展道路 探索
  • 简介:阴阳五行,在现代中国的百姓心目中,仿佛生来就是与卜卦、相命纠结在一起,并且这是它唯一功用似的。如果人们知道在早期的学术史文献如《庄子·天下》篇、司马谈的《六家旨要》中,阴阳家是作为中国学术的源头来看待的,阴阳五行在中国文化中,甚至有着五六千年的历史,且是解读中国古代科学最适宜的钥匙的时候,就不免要大吃一惊了。

  • 标签: 中国古代科学 中国学术 适宜 唯一 中国文化 文献
  • 简介: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实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实际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命运问题 应然 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