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中进行分析,方可凸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解读,和其对待现代性的辩证态度与现实取向。正是这样的理论旨趣,为正处于现代化进程攻坚阶段的我国所走的中国道路提供了可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深化改革寻取更为广博多元的理论借鉴、问题导源和思想启示。但是,只有确证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理论气质上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意义,才能使之真正为我所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诠解,才能得以更加明晰。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批判理论 中国道路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
  • 简介:梁漱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以不同于启蒙理性的新思路,分析了现代性中的传统、现代化的多元倾向和从民族传统中挖掘现代性资源的重要性。他以传统儒学为基础,用佛学和西方哲学对儒学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讨论了儒家传统资源在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可能有的意义。他的乡村建设实验试图重建农村的礼俗机制并导入科学技术,以造成儒学复兴的社会基础,把寻求传统文化价值的空间,从书斋引向社会,把传统儒学的道德实践转化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整体实践,从而扩大了儒学的实践性。

  • 标签: 梁漱溟 文化比较 转化 乡村建设
  • 简介:本文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生、发展为背景,持哲学变革与社会思潮互动的观点,着重考察康有为既接受《周易》思想影响、又重释和阐发《周易》理念的双重努力,力图揭示其以易为宗、以易为归,在创建现代经学的过程中推进易学现代转化的思路、环节、内容特征,并积极评价其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尊经改制 以易为宗 变通进化 太平大同
  • 简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景区完整地保留了许多吊脚楼,其取材因地制宜,建筑结构简练灵活,不加繁复的装饰,粗犷中蕴涵着秀美,并运用了当地传统的建造技术,与当地环境有机结合,散发着古朴的韵味,具有一定的生态性,值得现代建筑借鉴和学习。然而,侗族吊脚楼在防潮、防火、隔音、采光、承重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对其进行改造。

  • 标签: 地域建筑 吊脚楼 建筑形式
  • 简介: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传统中长期占据着主导性的统治地位。但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急剧变革,儒家的现实境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逐渐地丧失掉了独尊地位,在一片唾骂声中似乎就要永远隐退于历史的地平线之下。然而,近年来却骤然兴起一股儒学复兴之风,使人们又重新意识到几千年来的儒家传统对广大华夏子孙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并引发了学者们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系列的深刻反思。

  • 标签: 儒家思想 政治文明 现代转向 史考 政治文化传统 统治地位
  • 简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基本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其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有了科学的轨迹。从建国之初到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目标体系 系统科学
  • 简介:引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读视角可谓是百家争鸣,其逻辑线索从实践维度可以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从思想维度分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同成果,亦可从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的维度、或从一以贯之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度,又或从中国梦发生演进的维度进行线性搜索,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梳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则天然地为中国现代化铺平道路,现代化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内涵和隐性逻辑。因为根本意义上讲,对于中国式后发外缘性现代化国家而言,四点前提必不可少:独立的国家、有效的政权、现代的制度和合理的战略。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看,正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于这四方面给予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现代化 隐性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维度 现代化国家
  • 简介:“论十二大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方培虎一、从矛盾普遍性原理出发,“论十二大关系”揭示了我国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诸种矛盾。“论十二大关系”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调查研究着手,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揭示了我国社会...

  • 标签: “论十二大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辩证法 改革和发展 经济生活 市场机制
  • 简介:<正>迄今为止,关于现代性的三次论争都直接同法兰克福学派有关。但国内目前对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探讨并不充分,即使有所研究,也只是注重于对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探讨,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丰富性。本文将试图从合理性与合法性两个方面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批判 合法性 阿多诺 哈贝马斯 工具合理性
  • 简介: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

  • 标签: 悲剧人文主义 中国审美现代性 现代悲剧 双螺旋结构 中国美学
  • 简介: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 标签: 内在形式 外在超验对象 宗教性 灵魂的宗教性存在 形而上学价值
  • 简介:本文对台湾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等人从事的有关中国人个人现代性研究,从理论立场与研究策略、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与英克尔斯的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和评论。

  • 标签: 中国人 杨国枢 社会变迁 个人 述评 现代性研究
  • 简介:<正>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种种问题过程中,把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科学认

  • 标签: 辩证法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
  • 简介:2009年11月27号至29号,由中国伦理学学会、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普瑞温泉酒店隆重举行。此次会议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与卢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复旦大学林宏星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和张怀承教授、湖南大学陈谷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高兆明教授等诸多伦理学名家聚首一堂,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国伦理学 传统理念 道德文化 研讨会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的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一审美文化杂志《美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一书,以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扛鼎之作。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简介:在宗教组织的现代化路径上,践行社会公共服务和举办社会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立足于此,本文以香港啬色园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事业为例,并相较于香港基督教组织和佛教组织在这两方面的社会成效,简要探讨了道教组织的现代化问题。笔者认为,立足公民社会和更好促进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现代化,在逐渐革新自己作为宗教的相关要素的同时实现自己面对新时代和面对未来的华丽转身,已是道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一关键的重要举措,则是首先在组织现代化的层面上大兴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没有这两方面的相互补益,则组织现代化的实现不可想象;而没有组织的现代化,就意味着没有与现代社会相沟通和交流的通道和平台。

  • 标签: 社会服务 宗教组织 道教 啬色园
  • 简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神学上对中国神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省与应对,探求中国神学教育的处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以推动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会健全成长,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办好教会。

  • 标签: 中国神学教育 处境化 规范化 现状 反省与应对
  • 简介:徐碧辉的《美学何为》是一部实践美学学术史著作,它深入分析了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二律背反',对李泽厚的'人的自然化'作了个性化阐释。它系统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李泽厚实践美学所展开的争论,立足于李泽厚实践美学对'后实践美学'的质疑作出答辩。同时,它在继承李泽厚实践美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新现实,勾勒出一种个性化的美学原理新框架,此乃李泽厚实践美学在新世纪的新收获。

  • 标签: 徐碧辉 《美学何为》 实践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