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与掌握手足口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9年全年报告的365例手足口病例按照《手足口诊疗指南(2009年版)》规定的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4.5.6三个月中,发病者大多为轻症病例,极少为重症,有并发症者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结论预防手足口的发生与流行。应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分布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新疆木垒地区包虫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木垒县囊型包虫的主要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采样以定点整群抽样进行,用粪抗原检测法调查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对居民开展血清检测和B超体检,确定居民囊型包虫的感染率和患病率。结果检查家犬88条,粪抗原阳性39条,家犬中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44.32%;B超检查869人,查出包虫病患者11例,患病率为1.27%;检测血清869份,阳性241人,感染率为27.73%。结论当地囊型包虫流行相对严重,应当引起政府重视,并加强包虫防控工作。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流行病学调查 木垒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果洛州班玛县包虫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包虫感染情况调查,并通过B超和血清免疫检测对患者进行确诊,分析包虫感染人群的流行特征。结果本组共调查果洛州班玛县常住居民15842人,发现包虫病患者653例,感染率4.12%;女性感染率(6.00%)明显高于男性(2.4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各民族之间包虫感染比较差异显著(P<0.01),藏族人群感染率较高,为4.37%,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人群的感染率(P<0.01);不同职业人群包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牧民感染率较高,为4.76%,其他职业人群分别与学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果洛州班玛县包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青壮年女性、藏族、牧民等人群的感染较高,各级部门应针对该地区包虫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包虫感染及其流行

  • 标签: 包虫病 藏族自治州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对舟山口岸1286名归国渔民艾滋和梅毒进行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本口岸归国劳务HIV及梅毒的感染特点,为远洋作业的劳务人员防制艾滋、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对1286名(2590人次)归国渔民进行用酶标法、金标法进行艾滋血清学监测;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抗体血凝试验进行梅毒血清检测.结果检出3例HIV感染者,总检出率0.23%,共中40-50岁2例,占感染总数的66.67%;检出梅毒10例,总检出率0.78%,其中30-40岁8例,占感染总数80%,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结论加大普及对归国渔民卫生宣教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是预防和控制艾滋性病最好途径.

  • 标签: 舟山市 归国渔民 艾滋病 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宣传教育
  • 简介:作者对1950~1989年口岸地区70例麻风进行了流行调查.该病在口岸地区分布,山区多于平原,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发病人数较多.平均病程4.8年,临床上主要是L型和T型.

  • 标签: 丹东地区 麻风病 流行病学 调查 1950~1989年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幼儿园手足口暴发的流行特征及造成传染的主要原因,为做好手足口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该园7例手足口进行分析。结果7例手足口以散发为主,时间在3~4月,年龄4岁及以下。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和老师的卫生防病知识,是防治手足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手足口病 暴发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县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例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科学防范和处置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05月15日~05月21日暴发病例进行流行调查,采用reaItime-PCR检验方法进行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7例,检出EV71型9例,C0x16型8例。生活亲密接触是该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特别是农村托幼机构的重点传染病监测、指导和宣传以及规范化管理,从而控制类似传染病疫情的暴发。

  • 标签: 手足口病 暴发 托幼机构 调查
  • 简介:目的分析2011-2015年吉林省布鲁氏菌(简称布)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2011-2015年吉林省布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省共报告布病例9477例,年平均发病率6.89/10万;年平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市(州)为:白城市45.78/10万、松原市18.59/10万;占全省报告发病总数的77.35%;男性发病总数7041例(74.30%),女性发病总数2436例(25.70%),男女性别比为2.89∶1,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年龄集中在35~60岁组(7224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6.23%;职业构成以农民(6781例)和牧民(448例)为主,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1.55%和4.73%;时间分布全年每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8月份,以春夏两季发病为主。结论2011-2015年吉林省布流行呈平稳下降趋势,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高发场所在高发季节前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 标签: 布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 简介:为了解天津地区种鸡场禽白血(AvianLeukosis,AL)流行情况,在全市8个父母代种鸡场采集了血清样本2024份,泄殖腔棉拭子2030份,通过ELISA试剂盒进行了ALV-J、ALV-AB抗体检测及P27抗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天津地区种鸡场禽白血AB亚群抗体阳性率4.25%;禽白血J亚群抗体阳性率11.12%。明显高于ALV-AB抗体阳性水平,P27抗原的阳性率10.74%,表明天津市种鸡场禽白血感染普遍。

  • 标签: 禽白血病 流行病学调查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流行特征与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0年时段内178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特征,提出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手足口病患者主要易感人群包括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以及学生等,统计2011年-2020年所有患病人数,散居儿童分布比例为50.51%、幼托儿童分布比例为43.31%、学生分布比例为4.83%、其他为1.35%。结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是手足口的高发人群,基于流行特征分析,应从个人、机体以及医疗机构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2020年10月,泸水市上江镇丙贡村蛮辉组发生一例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病例,怒江州疾控中心与泸水市疾控中心为防止疫情扩散,开展了对疫点基本情况、人员和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监测等情况进行了紧急流行调查,通过及时处置疫情未发生扩散。调查认为,病例在疫区感染后到泸水市发病的可能性极大。结果提示,应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联合防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中小学学生龋流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基层中小学1000名学生进行龋调查,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学习阶段、年龄段龋发病情况,并以此制定小学学生龋病防治措施。结果:1000例中小学学生中,女孩儿、小学、低龄学生人群的龋发病率显著高于男孩儿、中学及高龄学生人群(P<0.05)。结论:女孩儿、小学、低龄学生为龋高发人群,社区可以此结果制定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定期检查上述人群口腔健康,这对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布鲁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其病原菌主要为布鲁氏杆菌,牛羊等牲畜为易感动物,我国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传染性疾病,对该类疫病的预防与控制较为重视。近年来,布鲁氏杆菌的防控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仍存在疫情爆发情况,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同时也危及人类身体健康,为此应密切关注该类动物疫病,积极提升其防控水平。本文对牛布鲁氏杆菌流行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了相关防治手段,旨在为牛布鲁氏杆菌防控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 标签: 牛布鲁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兵团某地老年结核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兵团某地医院诊治的113例老年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分析老年结核的发病特征,制定防治措施。结果:113例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疾病分布情况,老年结核病患者占比最高的是单纯肺结核。症状表现占比较高的是咳嗽、厌食和发热盗汗。发病情况,单侧结核发病率高于双侧,痰检情况阴性率高于阳性。结论:对于老年肺结核疾病需要及时地发现实施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疾病进展。

  • 标签: 老年结核病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一起幼儿园手足口暴发疫情,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流行特征、控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今后的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手足口个案调查表,对该幼儿园患病儿童、儿童家长及老师进行流行调查。病原方面,采集10例患病儿童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检测法进行检测[1]。结果 2022年9月10日-9月26日共报告15例病例,涉及4个班,罹患率为4.41%;4个班分别确诊1、10、2、2例,罹患率分别为2.50%、27.03%、6.67%、5.13%。患儿年龄介于3~6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4岁,报告13例,占比86.67%。男9例、女6例,罹患率分别为5.06%、3.70%,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9月21—23日为发病高峰,报告12例,占比80.00%。10例病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中有1例EV71型+EV-U通用型阳性,1例样本为通用肠道病毒阴性,其余8例除EV71型和CA16型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结论 幼托机构易出现手足口暴发,应加强传染病防控,防止跨班级的传播链形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暴发疫情 幼托机构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年至2023年小儿手足口发病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手足口流行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小儿手足口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食物和水源等。在人口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传播速度更为迅猛。该病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呈现季节性特点,主要高发于春夏季,与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在不同年度和季度,发病数呈现波动趋势,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小儿手足口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卫生设施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在人口特征方面,儿童群体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感染,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的传播,提出了健康教育宣传、疫苗接种策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临床医疗水平提升等综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和医疗机构的防控水平,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为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手足口流行特征与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县人民医院进行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流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流行规律,并针对流行规律开展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和探讨。结果: 手足口发病多在3~6月及9~11月之间,1月发较少,在3~6月份的时候发病较集中,7~8月减少,9~11月又上升,12月发又减少。结论: 各相关部门需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手足口的预防措施,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才能提高对手足口的预防及控制能力。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