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内容涵盖多器官、多类型肿瘤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的重要进展,其中肾脏部分不仅更新了对已知肿瘤的认识,也新增了多种独特的肿瘤类型,本文就第5版WHO中肾脏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予以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良恶性皮肤黑色素细胞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常规及会诊确诊的黑色素瘤病例59例(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瘤50例,转移性黑色素瘤9例),黑色素细胞痣48例(普通型痣40例,非典型性痣8例),进行PRAM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中PRAME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差异。结果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62.4岁,中位年龄64.5岁)。转移性黑色素瘤9例,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4岁,中位年龄65岁)。26例(26/50,52.0%)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瘤和4例(4/9)转移性黑色素瘤均表现为PRAME弥漫阳性;40例(40/40,100%)普通型痣和8例(8/8)非典型性痣均表现为PRAME阴性。黑色素瘤组中PRAME弥漫阳性病例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黑色素细胞痣组(P<0.05)。本组病例中,PRAME鉴别良恶性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0%和100%。结论PRAM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中表达的差异,可作为良恶性皮肤黑色素细胞肿瘤鉴别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黑色素细胞痣 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预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5月病理确诊的3例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2例为球血管肌瘤,1例难以分类,诊断为血管周细胞肿瘤),分析其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1~70岁。2例因体检发现,1例因腰部不适就诊。影像学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往往呈不均性延迟强化。大体检查:2例位于肾门处,1例位于肾实质内,均呈结节状,直径1.6~5.1 cm(平均4.1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韧。光镜下观察:瘤细胞实性片状或小结节状排列,与血管壁关系密切,瘤细胞多呈上皮样,胞质丰富、浅嗜酸,边界不清,核圆形,可见核仁,部分区域可见多少不一的长梭形、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成分,两种成分有过渡移行,所有肿瘤均无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及Ⅳ型胶原弥漫强阳性,2例表达CD34,3例均不同程度表达PDGFRB,Ki-67阳性指数2%~3%。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3例均未见KRAS、BRAF V600E基因突变;二代基因测序检测,3例中有2例发现PDGFRB基因突变,分别为第3和第18外显子突变,均未发现NOTCH 1/2/3基因融合。3例随访6~92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在,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是一种原发于肾脏向平滑肌分化的罕见间叶性肿瘤,以血管球瘤最常见,瘤细胞形态温和、与血管壁关系密切并见梭形的平滑肌成分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和肌源性标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诊断。PDGFRB基因突变在该肿瘤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多数预后良好,少部分病例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周细胞肿瘤,肾脏 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癌(oncocyt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OPR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并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比较。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6例)和海军第九七一医院(3例)共19例具有嗜酸细胞形态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学分析,并与同期诊断的15例1型PRCC比较。结果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47~78岁(中位年龄61岁)。13例系体检发现,4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因腰痛就诊。病理分期:14例pT1期,1例pT2a期,3例pT3a期,1例pT4期。肿瘤直径1.7~14.0 cm,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质软。镜下观察:瘤组织呈乳头状(10%~100%)和腺泡(管)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强嗜酸性,核圆形或不规则,核仁多明显[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核分级Ⅲ级],2例伴有肉瘤样分化,所有病例均可见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19例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均弥漫强阳性,肾细胞癌标志物(RCC,18/19)、CD10(17/19)、波形蛋白(16/19)、PAX8(17/19)在绝大多数肿瘤阳性,细胞角蛋白(CK)7(11/19)在约50%的病例表达。14例荧光原位杂交显示,8例存在第7号染色体三体、7例存在第17号染色体三体,二者同时发生的有7例,13例男性中8例Y染色体缺失。19例随访8~120个月,3例于术后8、62和82个月因转移死亡,1例术后36个月复发。与1型PRCC相比,OPRCC往往具有较高的核分级、间质泡沫细胞聚集更常见(P<0.05),CD10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结论OPRC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与1型PRCC有重叠但存在差异,分子学结果支持其属于PRCC的形态学变异。该肿瘤与1型PRCC具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出现肉瘤样分化时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伴肉瘤样分化(CCRCCS)的分子机制,以筛选新的治疗靶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断的5例CCRCCS石蜡包埋标本,对癌和肉瘤样成分分别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选择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到的一个钙黏蛋白23(CDH23)基因的高频错义突变位点进一步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断的40例CCRCCS和50例CCRCC石蜡包埋标本,通过Sanger测序检测CDH23基因该位点序列信息,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扩大样本CDH23蛋白表达。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同一样本癌和肉瘤样成分具有大部分相同的体细胞突变,肉瘤样成分总的体细胞突变高于癌成分。筛选到一个在癌和肉瘤样成分中共同高频突变的CDH23基因的错义突变(p.Arg1804Gln),该位点突变导致介导CDH23功能的钙离子结合域蛋白序列发生改变。在扩大的90例样本中,CDH23(p.Arg1804Gln)突变在CCRCCS中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所有CCRCC。CDH23基因突变的CCRCCS病例中,CDH23蛋白多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CDH2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598,P<0.01)。结论CDH23(p.Arg1804Gln)突变是CCRCCS的高危遗传因素,与肿瘤细胞中CDH23蛋白水平降低有关,进而影响CDH23蛋白功能发挥,表明CDH23突变可能与CCRCCS的肉瘤样转化有关,可能是CRCCCS潜在的治疗靶标。

  • 标签: 癌,肾细胞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抗精神病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优化具有重大意义。在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方面,通常将QTc间期作为重要评估指标之一。QTc间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及心源性猝死。第2代抗精神病药虽相较第1代抗精神病药在安全性上明显提高,但仍需要关注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本文将汇总和讨论第2代抗精神病药与QTc间期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QTc间期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型嫌色性肾细胞癌(eosionphilic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eChRC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经典型嫌色性肾细胞癌(classic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ChRCC)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9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3例)和海军第九七一医院(4例)病理确诊的17例eChRCC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与同期诊断的RO 27例、cChRCC 30例进行比较。结果17例eChRCC中男性7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4岁(40~75岁)。临床上,15/17例系体检发现。病理学检查:瘤体直径1.8~10.0 cm(平均5.7 cm),切面15例为实性,1例囊实性、1例囊性,多呈灰红、灰黄色,质软。镜下观察:瘤组织主要呈实性片状伴有多少不等的腺泡状结构(12例),3例以管囊状结构为主,以腺泡状和微囊状结构为主各1例,瘤细胞胞质嗜酸性,16例细胞间有清楚程度不等的边界,核小圆形或不规则,14例至少局部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9例散在或小灶状分布体积大多边形的淡染细胞,4例有小灶状细胞稀少的疏松水肿区,7例可见瘤组织灶状(4例)侵及肾实质、肾被膜外脂肪(2例)、肾窦侵犯(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肿瘤均呈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claudin-7弥漫中度以上阳性,细胞角蛋白7(CK7,12/17)、CD117(15/17)和Ksp-cad(14/17)在大多数肿瘤阳性表达,cyclin D1(4/17)、AMACR(3/17)、CD10(4/17)、S100A1(1/17)和RCC(1/17)很少表达,所有病例对波形蛋白、碳酸酐酶Ⅸ(CAⅨ)、HMB45及Melan A均不表达,Ki-67阳性指数1%~5%。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4个月,15例患者生存且无疾病进展证据,2例分别于术后31和38个月因肺/肝转移死亡。结论eChRCC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RO均有重叠,瘤组织实性片状、腺泡状排列,瘤细胞间有边界、出现核周空晕以及缺乏显著的疏松水肿区是该肿瘤的重要组织学特征,瘤组织内散在或灶状分布多少不一的淡染细胞对eChRCC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CK7、CD117、claudin-7和Ksp-cad阳性,cyclin D1和S100A1阴性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eChRCC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极好,极少数病例可以出现远期转移,其累积生存率和cChRCC无明显差异,但较RO预后差。

  • 标签: 癌, 肾细胞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