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南充市区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中,生育三孩家庭与正常家庭护士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生涯状况上的差异。 方法 选取南充市区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根据是否生育三孩进行分组,设实验组(生育三孩家庭护士,50名)和对照组(正常未生育三孩家庭的护士,50名)。使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职业生涯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护士进行评估。 结果 实验组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生涯状况量表上,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2, p<0.01)。 结论 南充市区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生育三孩的临床护士在工作家庭冲突上表现较为明显,且其职业生涯状况得分相对较低,这可能受多孩家庭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的限制所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 标签: 三孩政策 工作家庭冲突 职业生涯满意度 临床护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SLAC)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共纳入病例165例。男115例,女50例;年龄(56.5±11.4)岁(范围26~84岁),随访时间(136.5±23.2)个月(范围108~182个月)。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指标为患者的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mJOA评分由术前的(11.4±2.9)分改善至术后早期(15.0±1.8)分,mJOA改善率为63.5%;但在末次随访时下降到(14.0±2.5)分(F=77.096,P<0.001),mJOA改善率降至50.8%。NDI由术前19.2%±14.4%,下降到术后早期的13.0%±15.0%,但末次随访时上升到14.0%±14.9%(F=6.915,P<0.001)。颈椎曲度方面,C2~C7 Cobb角由术前的14.8°±9.1°下降到11.1°±10.5°,至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1.0°±10.1°(F=1.083,P=0.342)。颈椎活动度术后下降明显,主要是前屈时颈椎活动明显受限,前屈位C2~C7 Cobb角由术前的-19.8°±13.6°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7°±10.6°(P< 0.001)。共72例(44.0%)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3.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神经症状加重,mJOA评分下降3分以上。62例(37.6%)患者出现轴性症状,7例在术后6个月内得到缓解,余55例患者症状持续至末次随访,其中17例(10.3%)疼痛较为明显。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10例(6.1%),9例在术后2年内缓解,余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未恢复。结论改良SLAC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神经症状,并长期维持疗效和颈椎前凸曲度。术后持续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的丢失是SLAC手术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颈椎 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随访研究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颈椎矢状面平衡(cervical sagittal balance)是用于对站立位颈椎位置的一种描述,通过相应的矢状面参数评估颈椎的矢状面位置。颈椎常用的矢状面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SVA)和T1倾斜角(T1 Slope, T1S)等。颈椎矢状面平衡与脊柱整体的平衡息息相关,其矢状面参数失衡与颈椎疾病进展、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颈椎矢状面整体平衡性,尤其是颈椎手术后矢状面参数变化,能够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由于颈椎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种类繁多,已有的研究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缺少总体、全面的描述。通过系统地检索文献,筛选相关的研究,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综述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颈椎的矢状面参数有不同的转归倾向。颈前路手术能够保持或改善颈椎的矢状面平衡,其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具有更好的效果;颈后路手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倾向于出现失衡或代偿,术前存在矢状面失衡、高龄、合并复杂后纵韧带骨化更容易出现术后失衡或失衡加重。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术前评估,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颈椎矢状面失衡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三维重建模拟复位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 CAA)并评估钉道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52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资料,男28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46.7岁。术前将颈椎CT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Mimics15.0软件行三维重建,以通过术前颈椎过伸侧位X线片获得的CAA值作为术中复位CAA目标区间的上限,以CAA正常值140°作为下限,评估是否存在置入Magerl螺钉钉道的解剖条件,以钉道存在时的CAA值作为术中复位角度。比较CAA的术前、术后CT测量值及模拟目标值间的差异。按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Nurick评分差异。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经术前模拟评估存在可用钉道。以术中导航辅助下判断钉道为金标准,其中37例行Magerl螺钉固定(Magerl技术组),15例行钉棒系统固定(钉棒技术组)。Magerl技术组的模拟目标CAA值(150.1°±6.6°)与术后测量值(149.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P=0.240);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4.0°±8.9°)显著增加(t=-13.499,P<0.001)。钉棒技术组的模拟目标CAA值(150.4°±5.6°)与术后测量值(150.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9,P=0.754);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1.9°±8.3°)显著增加(t=-12.431,P<0.001)。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9)年(范围0.5~4年)。52例患者共置入106枚螺钉,其中Magerl技术组74枚,钉棒技术组32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88枚,B级15枚,临床可接受率为97.1%(103/106)。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椎动脉损伤、后组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后NDI(9.7±6.4)和Nurick分级[(1.1±1.4)级]均较术前[27.4±8.7和(2.6±1.3)级]显著降低。结论术前模拟判断可用钉道、提供术中复位的目标CAA值,并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纠正CAA行单一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的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颈寰椎 枢椎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模拟数字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116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用OLIF入路[OLIF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65.2±8.7)岁;Lenke-SilvaⅡ型41例,Ⅲ型15例]和60例采用TLIF入路[TLIF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61.3±11.6)岁;Lenke-SilvaⅡ型43例,Ⅲ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并发症;分析两组的各自手术前后的腰椎矢状位、冠状位Cobb角和顶椎中心偏移距离。结果OLIF组和TLIF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7±1.6)分和(8.1±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5)分和(2.2±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和TLIF组ODI分别从术前47.5%±9.1%和52.6%±5.8%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22.4%±6.7%和25.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位Cobb角,术前OLIF组为8.6°± 5.7°,末次随访时为23.6°±4.3°;TLIF组术前为9.2°±4.2°,末次随访时为21.3°±4.8°;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腰椎冠状位Cobb角,OLIF组术前为16.4°±9.6°,末次随访时为2.8°±2.1°;TLIF组术前为15.2°±7.8°,末次随访时为6.4°±2.7°;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01)。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术前OLIF组为(26.3±9.4)mm,末次随访时为(4.3±1.9)mm; TLIF组术前为(23.4±5.5)mm,末次随访时为(7.5±4.2)mm;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3)。OLIF组融合率为97.7%(127/130),TLIF组为91.1%(164/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OLIF组为16.1 %(9/56),TLIF组为8.3%(5/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12.3% (16/130),T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21.9%(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 0.03)。结论OLIF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手段,与TLIF相比可实现类似的临床效果,且能获得更好的腰椎冠状位和矢状位的矫正。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