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与子粒性状相关QTL标记分析了10个杂交水稻亲本间(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遗传差异,结合10个亲本所配25个组合F1表现,研究了基于子粒QTL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及粒重杂种优势相关。结果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6*),与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r=0.28*),与母本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为分子标记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杂交籼稻 粒重 QTL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 简介: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感染 真菌 病理特征
  • 简介:利用SRAP标记,对来源不同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无棱丝瓜种质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44对SRAP引物筛选出60对多态强、重复性好SRAP引物。共扩增得到1433条谱带,其中多态谱带1280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1.33条多态谱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74%。丝瓜种质利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丝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17~0.98。遗传相似系数0.17处,供试种质被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普通丝瓜,第二大类群为有棱丝瓜,第二大类群又被分为以长绿型丝瓜为主和短果型丝瓜2亚群。丝瓜类群划分与形态学性状比较一致,即首先与棱沟有无密切相关,其次与瓜条长短、颜色有较高相关

  • 标签: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RAP
  • 简介: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理想模式植物,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还是最终产量赖以依托基础。对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研究已成为植物分子遗传学和作物科学共同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关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幼穗和颖花发育过程、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幼穗和颖花发育影响以及幼穗和颖花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相应研究对策。

  • 标签: 水稻 颖花 发育 栽培措施 生态因子
  • 简介:按GB3102.8-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量和单位》书写。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如:“分子量为585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10^3”。

  • 标签: 真菌学 相对分子质量 著录 名称 杂志 中国
  • 简介:按GB3102.8-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量和单位》书写。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如:“分子量为585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10^3”。

  • 标签: 真菌学 相对分子质量 著录 名称 杂志 中国
  • 简介: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穗重、单株产量等穗粒性状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行数、穗重、单株产量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粗、千粒重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显性-上位模型;秃尖长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穗部性状遗传规律。

  • 标签: 玉米 穗粒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 简介:以商业栽培25个香菇(Lentinulaedodes)品种为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区别分析。本研究使用14对引物,引物多态为100%,每对引物产生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5.0个,基因型数为2~12个,平均6.3个。预期杂合度为0.1151~0.8131,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6126;PIC值为0.1064~0.7736,平均PIC值为0.5541。25个品种,除申香10号和申香12号不能区分外,对其他23个品种清晰鉴别,为构建香菇栽培品种SSR分子指纹图谱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本方法获得数据可以成为重复性良好、实验室间可比对香菇栽培品种标准指纹图谱,品种特异性鉴定不再需要已有所有品种做参照,较RAPD、ISSR、SRAP等鉴定方法工作量大大减少。

  • 标签: 栽培品种鉴定 等位基因 基因型 杂合度
  • 简介:目的探讨面癣致病菌、临床特点、易感年龄等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院门诊2012年1—6月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面癣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有无动物接触史、有无并发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用药史。取皮屑直接镜检同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51—70岁之间有一个年龄高峰。分离皮肤癣菌103株,包括红色毛癣菌70株(68.0%)、犬小孢子菌21株(20.4%)、须癣毛癣菌10株(9.7%)、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合并其他浅部真菌病、使用激素类药物、动物接触史是面癣发病重要因素。部分炎症明显面癣使用医用拭子取材,可以提高真菌涂片和培养质量。结论不典型面癣容易误诊,需要高质量真菌镜检和培养,降低面癣误诊率。

  • 标签: 面癣 真菌学 临床分析
  • 简介:NAC转录因子是近十年来新发现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植物特异转录因子,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和抵抗逆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Solexa技术对平榛花芽转录组文库进行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从平榛克隆了一个与NAC类基因同源cDNA序列ChNACl,该序列长度为1154bp,具有长度为876bp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推测编码蛋白含有291个氨基酸,具有N-末端同源较高且十分保守NAC结构域和一个位于c.末端高度可变区域。qRT—PCR分析表明,ChNACl可以4℃低温胁迫条件上调表达,4h时出现表达峰值。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hNACl雄花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芽、树皮和种子。推测ChNAC1可能参与植物响应低温反应过程。ChNACl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和探讨平榛NAC转录因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平榛 NAC 低温 时空表达
  • 简介:种子衰老是一个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生物学过程。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衰老线粒体学说认为,线粒体活性氧过量产生是种子衰老主要原因。深入了解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变化对于揭示种子衰老机理和种子安全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有关种子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研究现状,并对种子衰老与线粒体关系研究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种子 衰老 线粒体 呼吸作用 抗氧化系统
  • 简介:利用6044×01-35构建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后子粒灌浆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控制千粒重QTL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花后各个时期均能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定位千粒重QTL。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较大表型变异,达到18%。Qtl8、Qtl13和Qtl14定位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同一位置,共同解释11%表型变异。花后20d和花后25d检测到1个QTL,位于2A染色体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不同位点,均能解释4%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1个QTL,位于1D染色体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解释1%表型变异。从连锁群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QTL主要集中2A染色体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富集区域,以期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 标签: 小麦 RIL群体 粒重性状 动态QTL
  • 简介:对40份初选萝卜种质分别接种Xcc8004和XccBJ两个菌株,进行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对其中8份代表萝卜种质肉质根切片接种Xcc8004进行抗性鉴定和27份萝卜种质幼苗接种8个效应物基因进行过敏反应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萝卜种质苗期对黑腐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Xcc8004材料3份、抗病1份、抗4份,高抗XccBJ材料1份、抗病2份、抗5份。萝卜苗期对Xcc8004和XccBJ抗病极显著相关,幼苗和肉质根对Xcc8004抗病极显著相关。筛选出17份对不同效应物表现过敏反应萝卜种质。对效应物XC_0241表现过敏反应种质数最多,对XC_0542和XC_0541表现过敏反应种质数次之。不同抗源对不同效应物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稳定可靠抗病资源获得为萝卜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 标签: 萝卜 黑腐病 苗期 肉质根 抗源 效应物
  • 简介:近年,人们对毛霉与毛霉病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不仅由于毛霉感染发生率快速上升,更因为其临床诊治尚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分子分类学技术巨大进步,毛霉相关种系发生、分类鉴定、新种变种等方面开始出现不少新甚至使人困惑意见或争议,值得医学真菌学领域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予以重视。为此,本文就近期毛霉相关分类与命名变化、新出现病原菌、实验室快速诊断鉴定、毛霉病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毛霉体外药敏实验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笔者自己观点做一简要评述。

  • 标签: 毛霉 分类 体外药敏 诊断鉴定 治疗
  • 简介:郑州135×泗豆2号是黄淮海地区衍生大豆品种最多组合之一,以郑州135×泗豆2号及其衍生种质为亲本材料全国8个省市选育出87个通过省审或国审大豆品种,其中国审品种39个、高蛋白品种20个、高油品种11个,获省部级以上奖13项。郑州135和泗豆2号育种贡献,证明了优异种质资源育种重要作用。本文就种质创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 标签: 郑州135 泗豆2号 育种 应用 衍生品种 系谱
  • 简介: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杂交,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种条件,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主要路径。杂草稻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单株;杂交组合杂草稻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后代杂草稻出现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 标签: 有害生物 杂草稻 野生稻 籼稻 粳稻
  • 简介:目的了解引起夫妻双方生殖器念珠菌病病原菌是否为同一种致病菌,并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培养,API20CAUX进行鉴定,微量稀释法行药敏检测。结果88例患者(44对夫妻),检出白念珠菌73例。夫妻双方共同由同一菌种致病例数为41对,白念珠菌引起者为36对,光滑念珠菌引起者为2对,近平滑2对,克柔念珠菌1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药敏显示88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全部敏感,对克霉唑也高度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夫妻一方患有生殖器念珠菌病时,另一方应做好性伴通知工作,行相应检查,必要时行药敏实验,以降低念珠菌病复发率。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阴道念珠菌病 性传播 药敏实验
  • 简介: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L.)品种海7124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hirsutumL.)品种石远321后代,发现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突变体。与正常棉株相比,突变体叶片皱小、茎杆细弱,铃小但种子发育正常。叶表皮显微观察发现,突变体叶表皮细胞增大,突变体叶片变小是由于叶片细胞数目的减少。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为杂合基因型,突变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并可能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显示,突变体茎尖IAA和Z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棉株,推测突变体叶片皱缩变小可能与主茎顶芽IAA和ZR含量异常有关。

  • 标签: 棉花突变体 叶皱小 遗传分析 叶表皮细胞 内源激素
  • 简介:目的构建用于白念珠菌IPF14744基因敲除载体质粒。方法分别扩增白念珠菌IPF14744基因ORF两侧上下游片段,通过酶切与连接反应,将上下游片段分别插入p5921质粒hisG—URA3-hisG盒两端,从而形成,IPF14744敲除载体质粒pUC-14744-URA3。结果成功获得IPF14744基因敲除载体质粒。结论所获得质粒pUC-14744-URA3可用于白念珠菌,IPF14744基因敲除。

  • 标签: 白念珠菌 IPF14744基因 质粒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例,根据侵袭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和非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153.4±37.0)pg/mL,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54.6±8.6)pg/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4,P〈0.01);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拟诊病例,3组间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葡聚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最佳诊断阈值。

  • 标签: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