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陕西省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作为数据源,采用B/S模式开发,实现了气象要素检索下载、温度、降水量曲线绘制、气温色斑图显示等功能。应用实践表明,以CIMISS作为数据源,解决了气象信息数据源不统一问题,且可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基础气象数据服务产品。

  • 标签: CIMISS B/S 陕西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 简介:印度能源以及气候政策将对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有很大影响,也将对巴黎气候大会后全球气候合作成败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清楚了解印度能源和气候政策动态和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印度能源发展现状和与能源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次整理并介绍"新政策情景"下印度未来能源供需情况和能源政策主要内容,最后文章在搜集整理印度国内外学者对气候政策评述基础上,总结了巴黎气候大会前后印度气候政策主要变化。文章在对印度政策以及中印对比分析基础上对印度气候政策未来提出了评论和展望。

  • 标签: 能源政策 气候政策 能源安全 印度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型监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3—14日华北飑线过程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等特征。结果表明:(1)"0613"飑线过程发生在"上干下湿"水汽垂直分布环境条件下;在蒙古冷涡影响背景下,河套地区生成对流云团在前倾结构700hPa与850hPa冷式切变线之间发展合并,形成有组织飑线系统。(2)在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弱回波通道,飑线西段为偏西风与偏东风形成气旋式切变,东段为强反气旋式切变;弓形回波顶点处风向、风速辐合显著,飑线内部后侧倾斜向下入流急流将中层高动能干冷空气向地面引导,加强了对流风暴下沉运动,并与后侧倾斜向下冷空气入流共同作用加强了飑线前侧气压梯度,是地面大风形成主要原因。(3)飑线前部低压暖区生成对流云泡在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附近发展合并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其后侧中高层入流将高动能干冷空气向地面引导,促使地面出流及风暴前沿辐合抬升运动增强,使得超级单体风暴生命维持较长,是山西长治大冰雹持续近4h主要原因。(4)同一飑线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垂直结构、移速及带来强天气有明显差异。(5)自动站极大风速切变线生成较雷暴大风带出现提前30~40min,这对飑线大风预警有指示意义。

  • 标签: 冰雹大风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系统
  • 简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及超阈值峰量法(POT)分别构建基于0.5°×0.5°网格全国地面日降水极值序列,建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降水极值统计模型,通过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研究全国日降水极值统计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极端日降水极值分布模型与阈值选取标准,结果表明:(1)POT序列比AM序列更符合降水极值序列要求;(2)为便于比较并提高模型拟合效果,POT序列阈值由百分位数法确定效果较好;(3)阈值方案优选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干湿区域划分有很好相关性,在湿润地区宜将第90~94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宜将第94~97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干旱地区则使用第97~99百分位数较为合适。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广义极值分布 广义帕累托分布 K-S检验 阈值
  • 简介:利用多普勒雷达和4DVAR反演0.5-5.0km中低层风场资料及地面、高空、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8日秦皇岛地区一次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暴生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多单体风暴短临预警.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层结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地面辐合线和露点锋是秦皇岛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区域自动气象站风场和温度突变对风暴单体出流阵风锋具有指示作用.当风暴加强为超级单体并与阵风锋接近时,在超级单体中低层(0.5-5.0km),出流与入流形成辐合上升运动位于回波强度为15-30dBz边缘区域,而低层较强回波区域多为下沉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分离确保了超级单体可以维持长时间发展,出现传播运动;出流阵风锋远离成熟风暴单体后侧,在其后侧约15.0-20.0km处触发生成新对流单体,导致对流系统后向传播运动.通过传播运动矢量方向估算可以提前预判风暴单体发展区域,预警时效可以提前30min,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持续大于4g·m-3对2-5cm大冰雹预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 标签: 4DVAR 超级单体 阵风锋 后向传播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
  • 简介:在气象资料应用中,常常需用到等值线绘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网格重心生成矩形网格等值线算法。该算法通过设计搜索追踪顺序,引入重心点分析每个网格,合理避免了传统等值线追踪算法起始点选取困难、网格出口边判断复杂问题,不仅可确保等值线唯一性,而且更真实地反应等值线整体逐渐变化特征,此外,每条等值线增加等值点可为后续光滑提供更多控制点。最后通过示例说明了本文算法可行性,可扩展性,能在气象雷达、数值预报、站点数据等中应用。

  • 标签: 等值线 网格数据 重心追踪
  • 简介: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km,其中0.5km和2.0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36~11.3km,其中5.0km和5.5km处云顶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9.25%和10.0%。云层厚度为0.1~8.3km,73.4%云层厚度在2.0km范围内。(2)低云、中云、高云分别占全部云系44.0%、29.4%和26.6%,平均厚度分别为2.4km、0.8km和0.6km。(3)该地区冬季总云量较少,为13.7%~21.8%。单层云出现频率占总云量45.2%~77.8%,多层云出现频率随着层数增加而减小。

  • 标签: 淮南 云雷达 冬季云 宏观特征
  • 简介:采用四川省1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各站历年各季Z干旱指数,根据Z指数旱涝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7个等级,参考过去四川省干旱灾害灾情记录,研究Z指数在四川适用性,并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四川干旱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在四川各季干旱监测中表现均较好,在四川有较好适用性。四川干旱可划分为6个空间型,其中四川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干旱程度加强,而川西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干旱程度减弱;四川盆地东部区出现干旱频率最高,而盆地西部区和南部区出现干旱频率最低。四川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和川西高原区较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而盆地南部区、中部区和川西南山地区较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冬季。各分区干旱变化周期不同,盆地西部区具有3~4a振荡周期;盆地东部区振荡周期为6~7a;盆地南部区具有3~4a和14~16a振荡周期;川西高原区具有4~5a和8a左右振荡周期;盆地中部区振荡周期为7~8a;川西南山地区振荡周期为2~3a。

  • 标签: 四川干旱 Z指数 空间分型 适用性
  • 简介:利用内蒙古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监测资料,对2012年7月20-21日河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贝加尔湖冷涡、低空切变线及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形成;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西偏北,其外围偏南气流为河套地区提供了充足水汽输送;高空急流加强东移为地面倒槽加强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副热带高压特征线与500hPa槽线、低空切变线位置关系与暴雨开始、结束时间关系密切,而雨带分布则与切变线及低空最大风速带之间关系密切.

  • 标签: 副热带高压 高低空耦合 上升运动 暴雨
  • 简介:利用1971—2015年云南省124个气象台站雨季开始日期、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PC热带太平洋海温指数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雨季主要从东、南、西3个方向呈半包围态势向西北腹地推进,具有明显季风交汇区特征;(2)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对云南雨季开始期第一空间分布模态(全区一致型)影响显著,即除了雨季开始最早滇西北、滇西、滇东北和滇东南等少数边缘地区,云南大部分区域雨季开始期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前期3—4月Ni1o3.4指数相关性最好;(3)云南雨季开始期对前期3—4月Ni1o3.4指数响应具有非对称性,对暖事件响应大于对冷事件响应;(4)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主要通过影响低纬Walker环流和季风系统进而影响云南雨季开始。

  • 标签: 季风交汇区 云南雨季开始期 热带太平洋海温
  • 简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其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这不但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深远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干旱监测、预测、评估和决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以气象干旱为对象,对常用气象干旱指标在中国时空适应性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从指数计算原理及考虑要素角度回顾了国内常用干旱指数及其特点,这些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考虑单一因子干旱指标,另一类是考虑多要素干旱指标。其次,系统归纳了这些干旱指数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适应性,阐述了对现有干旱指数进一步修正、改进及其应用效果,并对影响干旱指数适应性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目前干旱研究领域存在争议问题,探讨今后在气象干旱监测指标及其适应性研究中应重点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干旱 气象干旱指数 监测预测 适应性
  • 简介:随着教育培训理念发展,现代教育培训法在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仿真教学法由于注重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受到各行业推崇。结合已有的培训研究成果以及气象部门仿真教学法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实际应用,设计了仿真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培训模型,并进一步分析设计了地面综合气象观测仿真培训模式和流程,为仿真教学法在气象部门职工教育培训中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作用。

  • 标签: 仿真教学 探索 研究
  • 简介:微波数据能有效克服云层影响,实现土壤水分全天候遥感监测,但仅局限于土壤表层(0~5cm),无法客观反映耕作层土壤实际干旱程度。本研究采用区间划分方法,分析逐日风云微波遥感数据(FY-3C/MWRI)反演表层土壤水分各区间临界值与对应区间基于MODIS数据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最大值关系,建立2015—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月尺度FY-3C/SM-TVDI模型,初步实现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微波遥感监测10~20cm深度土层旱情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构建效果较好,大部分模拟值与真实值差异不显著(P〉0.05),10月模拟值较真实值显著偏低(P〈0.05)。

  • 标签: 干旱监测 FY-3C/MWRI数据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FY-3C/SM-TVDI模型
  • 简介:利用2014—2015年陕西西安泾河站L波段探空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同期长安站风廓线雷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风廓线雷达数据可靠性。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资料与L波段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整体上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在1500~2500m之间达到显著相关。不同时刻数据对比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白天观测结果整体上优于夜间。从平均状态来看,风廓线雷达在描述平均态过程中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即风廓线雷达数据可用于实际应用和研究。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西安 水平风
  • 简介:介绍乌兰出现两次DCS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综合故障现象和特点,通过对故障原因查找与排除,阐述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诊断和维修要点,结合日常保障维护经验与方法,能更有效、更准确地进行故障分析。

  • 标签: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故障 诊断与排除
  • 简介:气候学理论认为,在晴朗天气条件下,从日出到日落,绝对黑体随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其吸收太阳能效果是最佳。德州是中国太阳谷,是太阳能科技研发、产品生产重要基地,平板太阳能(板面近似绝对黑体)均为固定式安装在墙体或楼顶上,试想,如果它能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转动,使太阳能吸热板随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其吸热效果是怎样那?我们通过理论推算与实践得出令人惊喜结论。

  • 标签: 理论分析 实践验证 技术升级
  • 简介:通过收集兰州市2010—2013年每日脑卒中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脑卒中发病关联性,分析不同气温和不同滞后天数对脑卒中发病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象因素与脑卒中病例数据相关分析表明兰州市脑卒中每日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均存在相关性,气温在不同滞后日与脑卒中关联呈非线性,不同类型脑卒中与气温关联强度存在差异。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低温在当天就表现出危害效应,随后发病风险不断增加,滞后2~3d时达到最大,可持续至低温发生后第30天。脑梗塞发病过程与脑出血存在一定差异,高温和低温均会引起发病风险增大,并且气温效应在当天就能发生,在滞后3~5d内最强。低温对女性或者19~64岁者影响更大,而高温对≥65岁者影响更大;低温对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均有影响,高温仅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影响。气温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脑卒中发病影响存在差异,对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影响也有所不同。气温是作为外因通过影响机体功能而致人发病

  • 标签: 气象因素 脑卒中 滞后效应 兰州市
  • 简介:当前,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恐怖活动蔓延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挑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严峻课题。在此背景下,融合式研究、融合科学领域研究等新兴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逐渐兴起。面对这一新趋势,如何组织和管理融合科学领域研究活动,是科技工作者面临一大问题。未来地球计划(FutureEarth,简称FE)倡导协同设计与协同实施(co-design,

  • 标签: 融合式 资源短缺 科技工作者 气候变化 生态破坏 科普工作
  • 简介:采用FY-2E和CloudSat卫星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春季2次西南涡云型、云系结构和雷达回波演变、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1)2次西南涡形成都伴随有高原槽东移和高原东侧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对低涡形成和东移起重要作用;(2)西南涡云系结构与低涡环流密切相关,西南涡形成和东移初期,低涡环流结构呈椭圆形,西南涡云系表现为叶状云系或逗点云系,随着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加剧,低涡云系形成典型"S"型后边界。低涡云系结构形式和边界形状,对低涡形成和东移、急流发展有指示作用;(3)低涡降水分布与低涡云系结构有一定关系,低涡水平云系分布为叶状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东南部,低涡云系水平分布为逗点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逗点云内;(4)受低涡云系结构影响,低涡云系降水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涡暖区降水,回波带呈反气旋弯曲,向东移动并向东北方向旋转;第2阶段中层干冷空气下沉加剧,干冷和暖湿气团交汇形成西南—东北向带状回波,雷达回波上""字形回波形成。

  • 标签: 西南涡 云结构 叶状云系
  • 简介:利用2014年9月—2015年8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兰州市6种污染物实况监测数据,对同时期CUACE模式24h预报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通过误差滚动线性回归订正方法进行检验订正。结果表明:(1)兰州市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次是PM_(2.5);(2)CUACE模式对SO2预报及对O_3、NO_2、PM_(2.5)和PM_(10)预报为2级时,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报结果可直接使用;(3)模式对O_3和CO预报1级时,采用10d误差滚动订正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1.1%~5.5%;(4)模式预报其它要素其它级别时采用5d或10d误差滚动订正后再加上或减去一定值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8.7%~75%。

  • 标签: CUACE模式 误差分析 检验订正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