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联合会(IUGO)大会是地学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每4年举办一次,是国际上关于地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科学问题讨论盛会。第26届IU—GG会议于2015年6月22日至7月2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参会代表来自全球90个国家,共计4200多人。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地球物理 大地测量 地学领域 研究成果 科学问题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TBB及NCEPFNL1°×1°全球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四川省眉山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由两个中-β尺度MCS在眉山地区合并加强所致,暴雨中心刚好位于两个中-β尺度MCS合并交接地带梯度大值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再次加强阶段。(2)高原切变东移南压副高东退是影响这次MCS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辐合弱冷空气配合是此次MCS触发条件。(3)暴雨中心在降水前期处于高能高湿对流不稳定环境中,有利于MCS生成和加强。

  • 标签: 暴雨 TBB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 简介:利用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169个气象观测站天气实况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计算对流参数对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天气分型,并应用分型统计参数阈值对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试预报。结果表明: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集中出现在5—9月,占雷暴总日数85.9%;雷暴日发生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4种。引入天气型强度指数,研究4种雷暴天气型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天气分型检验表明,天气型自动识别方法可准确识别雷暴发生天气形势,且漏报较少。在天气型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雷暴物理量诊断表明,消空效果明显。2008—2012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回代预报TS评分为54.1%,漏报雷暴日为4d;2013年雷暴日试预报TS评分为51.8%,漏报雷暴日为10d;雷暴日回代预报与试预报TS评分均超过气候概率,预报效果较理想,可为西北地区东部雷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雷暴 天气型 物理量诊断 统计预报
  • 简介:利用2001—2011年常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常州地区霾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地区年霾日数呈波动变化特征。常州地区11月至翌年1月霾出现较多,夏季霾出现最少;11时霾出现频次最多,14时次之,05时霾出现频次最少。霾发生时高空主要存在两种天气形势,地面存在3种天气形势。有降水出现时,如降水明显,不易出现霾;如降水较弱,可能出现霾,但出现几率较小。大气垂直方向逆温对霾出现有重要作用。常州地区霾出现时以2级以下偏东风为主,相对湿度多为41.0%—70.0%。大部分雾日(除雨雾外)基本上均出现霾,有雾霾转换现象发生。2001—2011年常州地区污染物中CO、PM_(10)浓度与霾关系较密切(2012年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开始PM_(2.5)监测)。个例分析表明,秸秆焚烧在有利风向下将污染物输送至下游地区,加上气团下沉运动使污染物聚集是霾出现主要原因。

  • 标签: 天气形势 逆温 污染物
  • 简介:2013年1月初,宁波北仑地区附近山区输电线路上出现厚度20—30mm严重冻雨覆冰。本文利用电力部门收集详细灾情信息欧洲中心高分辨率(0.75°×0.7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冻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雨覆冰期间暖湿气流主要来自西太平洋,从海南岛以东区域北上输送到浙江省,不仅在北仑地区上空带来大水汽通量,还形成典型冷暖冷逆温层结,具备产生冻雨空中层结条件;虽然北仑城区地面气温一直在0℃以上,观测不到雨凇现象,但附近海拔300~400m以上山区地面气温维持在0℃以下,且山区风速较大,非常有利于冻雨在地物上冻结形成冻雨覆冰;经过40h左右持续冻雨,北仑山区出现严重覆冰灾情。

  • 标签: 冻雨 水汽通量 逆温层结 覆冰
  • 简介:本文选择天山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巴音布鲁克大山口2个水文站1957—2011年日径流量观测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AM)抽取径流序列样本,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检验分析年最大日流量、春季最大日流量夏季最大日流量序列变化规律;并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对标准他最大日流量序列进行拟合,分析洪水频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提取6个最大日流量序列均不存在明显趋势性,且突变点不显著,其中巴音布鲁克站年最大日流量、春季最大日流量大山口站年最大日流量序列近似服从Frechet分布,而大山口站春季最大日流量、夏季最大日流量巴音布鲁克站夏季最大日流量序列则服从Gumbel分布。1980年代以来,开都河流域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巴音布鲁克站夏季洪水次数持续增加,大山口站春季夏季洪水次数均呈增加趋势,且春季洪水出现时间均有所提前。春季显著升温与冬季降水增加,是春季融雪性洪水出现时间水量变化主要原因;而夏季降雨量降雨频率显著增加,是夏季洪水形成与频率变化主导因素。

  • 标签: 气候变化 洪水 GEV分布 内陆河
  • 简介:世界气象组织(WMO)数据表示维护监视跨项目专家组(IPET—DRMM)是2012年基本系统委员会(CBS)第15次届会上确定OPAG—ISS下设专家组之一(其前身是ET—DRC、IPET—DRCCT—MTDCF专家组),负责维护发展WMO表格驱动代码,以适应各成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要求,监测协调表格驱动代码过渡实施进展,对新增数据类型编码格式进行指导确认,共有核心及联系成员55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赵芳是该组核心成员。

  • 标签: 数据表示 专家组 WMO 会议简介 维护 CBS
  • 简介: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工业与科学中温度热测量学术研讨会(TEMPMEKO.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emperatureandThermalMeasurementsinIndustryandScience)是由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InternationalMeasurementConfederation)第12技术委员会(TC12:TemperatureandThermalMeasurements)主导国际研讨会。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 热测量 温度 科学 工业
  • 简介:1概况2015年10月12-1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电涌保护器(SPD)分委会(SC37A)工作组成员、上海市气象局赵洋同志上海市防雷中心周歧斌博士赴意大利锡耶纳市参加了IEC电涌保护器(SPD)分委会(SC37A)第3、4、5工作组(WG3、WG4WG5)会议。

  • 标签: 分委会 工作组 会议总结 国际电工委员会 电涌保护器 上海市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物理量、FY-2E及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格尔木地区巴尔喀什湖冷槽型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强沙尘暴触发系统主要是冷锋过境,而冷湖中尺度低压系统则起到了激发和加强作用。

  • 标签: 沙尘暴 中小尺度分析
  • 简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1948/1949-2012/2013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两种时间尺度分析了冬季乌拉尔山阻塞与东亚冬季风联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角度,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EAWMII)与冬季乌拉尔山阻塞频数显著相关,且两者线性趋势与周期一致。当乌拉尔山阻塞频繁发生时,对流层中层西伯利亚反气旋异常,东亚大槽加深;对流层低层表现为贝加尔湖及东亚沿岸北风显著加强,中亚东亚大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降低,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加强。乌拉尔山阻塞由强盛到崩溃过程对应着西伯利亚高压由加强到减弱东移季节内演变,850hPa风场对应为异常北风由贝加尔湖以北逐渐影响至低纬度菲律宾以东演变特征。

  • 标签: 乌拉尔山阻塞 东亚冬季风 年际变化 季节内演变
  • 简介:企业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化工作关注重点领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需求出现,国内外标准化领域也发生着与需求相呼应变化。国际上,企业层面的核算标准已经提高了对企业供应链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同时,针对具体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也进入制定程序;国内企业核算标准更加贴合中国实施重点企业直报、碳排放权交易等任务需要,注重与国内现有标准体系、企业计量基础衔接,更具可操作性。通过对ISO14064-1修订版、ISO19694系列标准及GB/T32150、GB/T32151系列标准比较发现,这些标准采用了基本一致核心方法,为未来可能交流衔接提供了基础;标准间差异主要源自适用范围与施用对象不同,体现在排放源划分方式、数据获取方法、体现特定导向要求等方面;虽然这些新变化有利于不同市场、地域或行业企业更好地体现其排放特点,但也对企业未来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中国企业梳理温室气体核算核心工作,建立基础数据收集体系;同时也理清各标准差异,建立相适应报告能力;建议中国标准制定机构关注标准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根据国内温室气体管理政策与措施分阶段制定相关标准。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标准 企业
  • 简介:通过对冷湖气象站2014年6月至10月DZZ4型新型站(现用)与Milos500自动站(备份)5个月对比观测资料.用粗差率、对比差值、一致率等统计方法进行了资料对比差异分析,得出观测资料完整性较好,两套自动站仪器观测风和地温要素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其他要素观测资料一致程度较高,在风速地温资料应用中,应进行订正处理。

  • 标签: DZZ4新型自动站 Milos500自动站 对比分析 冷湖
  • 简介:利用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_(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3次典型重污染天气过程PM_(2.5)浓度分布演变特征,选取PM_(2.5)浓度快速增长时段风场特征分析外来源对北京地区污染输送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存在3个PM_(2.5)浓度高值中心,分别位于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地区。北京地区外来源主要来自河北省中南部石家庄—保定及廊坊一带,主要通过边界层偏南风远距离输送影响北京地区,边界层辐合线逆温结构加剧了污染物在北京地区累积。随着静稳时间增长,PM_(2.5)污染物向燕山太行山前输送堆积,造成北京地区PM_(2.5)浓度高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北京市郊区PM_(2.5)浓度高于城区。

  • 标签: PM2.5浓度 污染输送 地形辐合 外来源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细颗粒物(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μg/m^3,且武汉孝感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0.77,并出现了0.960.93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h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67。风矢量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异常偏小导致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主要原因。

  • 标签: 秸秆焚烧 霾天气 污染物 风矢量和
  • 简介:选取南疆西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FY-2D云图TBB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ECMWFT639客观分析场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滤波方法对2012年5月21~23日2013年5月26~29日2次发生在南疆西部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为中亚低涡影响形成,暴雨中心一致,但降水范围、持续时间降水强度明显不同,中尺度系统差异是其可能原因。2次暴雨过程分别由中-β系统中-α系统影响形成,过程影响系统尺度小,则雨强大、降水时间短,反之亦然。地形作用下中低层抬升辐合是南疆西部降水形成重要原因。地面辐合线是南疆西部暴雨主要中尺度影响系统,是暴雨重要触发机制。冷空气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盆地,与盆地暖湿气团交汇,形成强辐合线,不稳定强烈发展,利于出现对流性降水,降水强度大。

  • 标签: 中亚低涡 中尺度 低通滤波 暴雨 南疆西部
  • 简介: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FY-2G卫星云图、云顶黑体亮温资料、雷达产品、TITAN风暴追踪识别产品闪电定位数据,对2016年8月16—18日内蒙古地区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属于典型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切变型。副热带高压外围高能高湿环境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中,沿副热带高压外围长距离暖湿输送云带为暴雨区提供了丰沛水汽,在高空短波槽与副热带高压交汇处激发出对流云团,并沿着暖湿切变形成中β尺度MCS云团自西向东移动。在卫星云图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中均有“列车效应”。当云团平均亮温低于200K时,均能产生20mm/h以上强降水;此外,在强降水发生时段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中出现“人字形”回波,对应在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大值区也呈“人字形”分布特征;闪电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与TITAN产品识别的雷暴系统相吻合。

  • 标签: 暴雨 副热带高压 观测特征
  • 简介:利用雷电探测分析系统地基闪电定位系统(LLS)资料,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11个镇(街)行政区域为评估单元,考虑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因素,选取雷电灾害频数、地闪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工农业总产值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得到新会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新会区会城街道辖区具有极高雷电灾害风险值;司前镇具有高雷电灾害风险值;大泽镇、古井镇、三江镇、双水镇、睦洲镇具有中等雷电灾害风险;其他镇雷电灾害风险值较低;无极低雷电灾害风险区。

  • 标签: 雷电灾害 风险 区划 层次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FNL1°×1°格点资料,对2015年12月26日凌晨宁波机场发生一次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雨雾高空西南急流输送为此次大雾过程提供了充沛水汽,而中低层槽后西北气流地面的弱高压控制则提供了有利天气背景条件;温度露点差(T—Td)对湿度衡量有一定指示意义;中高层冷平流控制,致使宁波机场天况转好,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形成;近地面层负涡度中高层正涡度,这种垂直配置能确保大气低层湿空气不外流。

  • 标签: 大雾 温度露点差 温度平流场 涡度和散度场
  • 简介:针对2015年12月9—13日新疆强冷空气入侵致灾天气对吐鲁番盆地影响,分析了出现大风环流背景以及动力热力条件,分析表明这次大风天气是在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下,地面冷锋东移南下造成.其中变压梯度对地面风速加大贡献较大。同时对鄯善降雪空报原因、大风出现前后垂直速度场温度平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 标签: 冬季大风 冷锋 变压梯度 降雪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