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设计并建立了25kWth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基于此反应器,以赤铁矿石作为载氧体,开展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实验研究,考察气化反应器温度、S/B、载氧体添加比例对生物质气化特性影响。当赤铁矿占床料比例高于40%时,该气化装置气化反应器温度保持平稳,铁矿石载氧体再生及传热性能优良。燃料反应器出口烟气成分为H2、CO2、CO、CH4和少量C2H4。随着气化反应器温度升高,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CH4和C2H4体积分数逐渐降低,相应CO2体积分数逐渐升高。随着S/B由0.6升高到1.4,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H2和CO2体积分数逐渐升高,CO、CH4和C2H4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另外,载氧体添加比例增加,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H2、CH4和C2H4体积分数呈减小趋势,而CO2体积分数显著增加。

  • 标签: 25kWth串行流化床 赤铁矿石 载氧体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
  • 简介:在立式管式炉上研究了添加氟化钙和氧化铈对煤燃烧过程中脱硫脱硝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900℃实验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氟化钙,脱硫和脱硝效率都是随着氟化钙加入比例增加而增加,脱硫效率最大可以达到90%,脱硝效率最大可以达到63%。当单独添加5%氧化铈时,促进了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降低了硫氧化物排放,脱硫效率为82%;当同时添加氟化钙和氧化铈时,最大脱硫效率为98%,氧化铈降低了氟化钙脱硝效率,提高了氟化钙脱硫效率,最大提高了8%。

  • 标签: O2/CO2 煤燃烧 脱硫脱硝 氟化钙 氧化铈
  • 简介:阐述了分液冷凝强化冷凝传热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技术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可行性。该结论在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上得到了实验证实:与常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PFMC)对比表明,在当量直径为1.05mm、管内工质质量流量为633~770kg/(m~2·s)微通道中,当冷凝温度分别为45和50℃时,微通道分液冷凝器(LSMC)管内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3.7%~6.7%和2.3%~6.1%,压降分别降低了45.5%~49.5%和51.9%~52.6%,惩罚因子(Fp)分别降低了46.5%~52.7%和52.6%~56.7%。当进口流量达到一定值时,分液冷凝技术器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流阻,有较好综合热力性能。

  • 标签: 气液分离 分液冷凝器 强化换热 降低流阻 惩罚因子
  • 简介:实验研究了水蒸气对丙烯在金属铁作用下还原NO影响。研究了陶瓷管流动反应器在3001100℃时不同条件下水蒸气对脱硝效率影响,采用XRD对反应后铁样品表面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N2氛围条件下,水蒸气使NO还原效率有所降低。在模拟烟气条件下,水蒸气使NO还原效率增加,如ξ1=0.9,在1000℃时,烟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0%水蒸气时,NO还原效率为93.0%,而无水蒸气时NO还原效率为85.5%。在湿烟气条件SO2对丙烯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效率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在N2氛围,有水蒸气时,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效率高于丙烯。但在模拟烟气条件下,有水蒸气时,丙烯在富燃料条件下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效率高于丙烷,在富氧条件下则相反。

  • 标签: 烟气脱硝 丙烯 水蒸气
  • 简介:果品采后预冷是现代冷链物流不可缺少必备环节之一,差压预冷由于其冷却速度快、冷却均匀以及适用性广,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以2层箱装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其呼吸热与蒸腾热影响数值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在不同送风温度下果品预冷降温过程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预冷初温并不是越低越好,当送风温度低于2℃时,预冷时间没有明显缩短,而预冷不均匀性却明显增加,因此建议此规格包装苹果差压预冷送风温度取2℃较宜。该模拟结果可为合理控制苹果差压预冷时间及降低预冷装置能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送风温度 差压预冷 数值模拟 冷却时间 冷却均匀性
  • 简介:对某一参数节段式多级泵导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传统径向导叶(正、反导叶)与空间导叶对泵性能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以通用CFD软件NUMECA为计算平台,分别对叶轮加径向导叶及空间导叶流场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导叶在大流量区容易获得较好性能,但在小流量区损失较大,扬程曲线容易出现驼峰。在小流量区径向导叶性能要优于空间导叶。

  • 标签: 径向导叶 空间导叶 效率 曲线形状
  • 简介:通过对机械蒸汽压缩(mechanicalvaporcompression,MVC)-多效蒸馏(multi-effectevaporator,MEE)海水淡化系统建立模型,研究了压缩机输入功率与海水淡化系统运行参数之间关系,分析了系统中压缩机与多效蒸发器之间相互耦合匹配关系,探讨了辅助能源加热对系统运行状态及产水率影响,并通过耦合风力发电机模型,研究了系统淡水产率随风电功率随机变化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压缩机输入功率增加,多效蒸发器效间传热温差增大,产水率也近似线性增加;辅助能源虽然有助于提高产水率,但其添加量不能超过一定上限;对于一组平均为7.1m/s随机风速,海水淡化系统平均产水率为5.00t/h,平均产水能耗10.2kWh/t,而若采用20%辅助能源加热,可以使平均产水率提高0.21t/h。

  • 标签: 风能 机械蒸汽压缩 海水淡化 系统模拟
  • 简介:构建表面积为1.50m×1.50m小型实验用盐梯度太阳池,并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分别对普通太阳池和集热增强型太阳池进行了储热、放热实验。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单独盐梯度太阳池放热量为3.5×103kJ,热效率为13.6%;集热增强型太阳池放热量可以达到4.8×103kJ,且热效率增至28.1%。另外后者下对流层温度最高可提升10℃以上,从而证明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有效提高太阳池热效率,增加下对流层储热量。此外,考虑了放热过程换热器对太阳池下对流层扰动,对比实验前后溶液浓度,可以看出实验后太阳池盐度曲线合理,非对流层呈良好梯度分布,太阳池稳定性并未遭到破坏。

  • 标签: 太阳池 集热器 放热 热效率 稳定性
  • 简介:基于等体积饱和法测量了温度在293.0~353.0K、压力在99.0~925.0kPa时R1234yf在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MIM][Tf2N])中溶解度,温度、压力、溶解度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0.02K、0.3kPa、3%。利用改进Krichevsky-Kasarnovsky方程和NRTL方程对R1234yf在[HMIM][Tf2N]中溶解度进行了关联,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均为0.7%,最大相对偏差均小于1.9%。

  • 标签: R1234yf 离子液体 溶解度 吸收式制冷
  • 简介:为了预测不同废气再循环(exhaustgasrecirculaction,EGR)率对某型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影响,采用AVLFIRE软件建立了该柴油机缸内多维仿真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对样机采用不同EGR率进行缸内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EGR率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参数及排放(NOx和Soot)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R率从0.00增加到0.20,柴油机缸内燃烧速率减小,爆压和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4.0%和3.9%,累计放热量下降了3.5%,滞燃期增加了0.9℃A,同时缸内NOx排放生成区域明显减少,但Soot排放生成区域明显增加。

  • 标签: 柴油机 EGR率 多维仿真 燃烧 排放
  • 简介:研究换热表面上涡流发生器流动参数和结构参量对析晶污垢影响,并比较各类参数关联程度。通过数值计算方式,得出在不同入口速度、壁面温度和工质质量浓度下污垢热阻变化情况。并得出在不同楞长、排列间距和半径下污垢热阻变化情况。并根据灰色关联原理分析三个流动参数和三个结构参数与污垢热阻关联程度。经分析其中两种流动参数对污垢热阻影响高于所研究结构参数影响,但污垢热阻与楞长关联度高于工质质量浓度关联度。

  • 标签: 涡流发生器 流动工况 结构参数 灰色关联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PV/T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为主缺乏理论依据问题,利用管道液体对流传热理论,对PV/T水冷装置热吸收能力和传热时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流速对装置性能影响。通过设计U型管水冷PV/T进行模型实验,表明了在功能方面,PV/T既可以实现太阳能热利用,也可以降低组件温度,从而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在性能方面,PV/T热吸收能力受流速影响很大,需要平衡热吸收能力与水泵驱动功率之间矛盾。

  • 标签: PV/T系统 对流传热系数 综合效率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工况情况下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纳米氧化镁颗粒污垢特性,通过实验对比了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和未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污垢特性,探讨了水浴温度、工质质量浓度及工质流速对颗粒污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较未冲孔涡流发生器具有更优抑垢效果;随着水浴温度升高,污垢热阻渐近值增加,而且结垢速率也增大;污垢热阻渐近值随着工质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垢速率有略微提升;随着工质流速增大,污垢热阻渐近值和结垢速率均降低。

  • 标签: 矩形翼涡流发生器 冲孔 工况 污垢特性
  • 简介:在一台电控共轨发动机上,试验研究了乙醇掺混比例和喷射定时对二甲醚-乙醇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影响。结果表明:随乙醇比例增加,滞燃期延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最大压力升高率上升。随喷射推迟,滞燃期延长,燃烧相位延后,燃烧持续期在纯二甲醚时延长,而在掺混乙醇时则先延长后缩短,最大压力升高率先下降后上升。掺混乙醇和推迟喷射使预混燃烧比例增加。随喷射推迟,混合燃料排气温度升高,喷射推迟到上止点后,排气温度随乙醇比例增加而升高,排气温度高,则废气能量高,增压器增压比大,进气流量大,导致缸内压缩压力升高。在上止点前喷射时,掺混乙醇能使HC和CO排放保持在较低范围同时,一定程度降低NO_x排放,掺混15%乙醇较纯二甲醚最大降低约11%NO_x排放。随推迟喷射,NO_x排放降低,最大降幅达52%,在过分推迟燃料喷射时,因热效率低,循环喷射量增加,含15%乙醇混合燃料NO_x排放会高于纯二甲醚。HC和CO排放随喷射推迟而升高,且升高幅度增大。

  • 标签: 二甲醚-乙醇发动机 代用燃料 燃料喷射 燃烧 排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