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的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的正统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官个性化的办案经验体系化,以解决具体的纠纷,而且要促使基层社会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相互尊重与合作,最终达成一种立基于多元规则相生共存之上的规则共治。

  • 标签: 司法模式 规则治理 规则共生 规则共治
  • 简介:6月28日至7月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会议主要围绕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公正观及其内涵展开讨论。学者们认为,虽然马克思在他的著作当中没有对公正问题作出系统、正面的阐述,但他的学说中是包含着公正思想的,至少我们可以从他的哲学开引出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来回应现实的正义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资源 社会公正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
  • 简介: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处共存、和谐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也决不可忽视了儒家生态观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儒家生态观 天人合一 “仁”与生态 制天命而用之 社会的和谐
  • 简介:我国传统社会属于统合制社会,其统合方式是四个纽带。该社会结构存在内生性危机,危机的来源之一是散流化。当统合制与外来的市场制结合的时候,散流化会增强以致威胁到结构的存续。要预防这种危机,需要与传统不同的创新治理方式。

  • 标签: 社会结构 统合制 市场制 散流化
  • 简介: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并向选择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的论述,包括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只能以更大的自由为理由来限制当下的自由.一方面,服从良法可以捍卫公民的自由,但另一方面,正如洛克所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法律与自由在此原则基础上一致了起来,不应片面地只强调一个方面.自由与社会整合关系密切,不尊重公民个人自由选择权的整合是表面的、难以持久的,真正的社会团结是以负责任的个人的充分自由选择为基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扩大公民自由选择权、加强社会整合的一个实例.自由与公正关系密切,公正分为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实质公正强调的是分配结果的平等,而程序公正则要求分配标准的普适,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程序公正看起来比实质公正具有更大的可行,强调的是竞争起点的平等.就可行而言,以程序公正为主、实质公正为辅,看起来是更现实合理的分配方式.

  • 标签: 社会公正 自由主义 自由选择权 公民权利 程序公正 社会整合力
  • 简介: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琐论刘晨之在先秦诸子百家,墨家学派以其思想的唯物性、人民性、实践而独树一帜,特别是它关于社会组织思想的许多观点,至今对我们还颇有启发。“兼爱”与“互利”是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的基础。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祸篡怨恨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

  • 标签: 组织思想 “兼爱” 墨子 “互利” 理论与实践 墨家学派
  • 简介:自姜尚封齐至秦国灭齐,从思想观念、政治生活领域至衣食住行、丧葬祭祀,齐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丰富的礼仪思想,像一张无所不包的秩序大网,通过硬控制手段,使各等级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起到了规范秩序、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齐国政治家与社会思想家们也在各个层面对礼仪进行了有时代特色的论述与实践,其主要落脚点是秉礼治国平天下,维持齐国社会秩序,导向则是王权专制.

  • 标签: 齐国 礼仪 社会秩序
  • 简介:传播与治理具有天然的联系,传播是治理权力的来源,是治理过程的本质,也是有效治理的保障。在乡村治理过程,传播发挥了政治认同功能、社区整合功能和乡村社会的发展功能。乡村社会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分别有助于村民对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的政治认同,同时,乡村传播有利于乡村社会关联的建立、增进和调动,也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个人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对乡村治理的方式正由行政型迈向传播型,传播型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及信息担负治理媒介等特征。

  • 标签: 乡村传播 治理 功能
  • 简介:5月22~25日在捷克召开,由捷克科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麦、南非等国家的100余名学者参加大会,共同探讨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困境。与会学者就当前各国社会运动的发展、全球化发展的不公正、民主的衰落、“批判”意义的变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涉及革命和转型、批判和批判理论的多样、替代经济、法律的界限以及审美、文化和规范性等主题。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批判理论 全球化发展 社会运动 科学院 意大利
  • 简介: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构成儒学框架的阴阳、夫妇,父子等范畴所规定的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如今在美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被置于个人的独立之上,这种主次关系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所在。文章指出,向不同方向开拓的东西方思想是互补的,当一种思想方式走向极端、产生祸害以后,就要借助另一种思想方式纠偏,这是当代美国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接近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社会思潮 环境伦理学 儒家 思想方式 家观念 西方思想
  • 简介:19世纪的英国迈进城市化时代:工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崛起,而城市化又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人们因财富和地位的差异而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并推动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另一方面,社会分层反过来又对城市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英国城市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以“贫民窟与郊区”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社会地理结构。

  • 标签: 贫民窟 郊区 社会分层 社会隔离 城市社会地理
  • 简介: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一书编入了。

  • 标签: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 李惠斌 杨雪冬 社会公正
  • 简介:旬子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现存社会合理性问题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展开的。他深刻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的弊端,否定现存社会的运行方式,深入分析社会混乱无序的结症,积极探寻超越现实的路径,建构起以等级分明、分工明晰、尚贤使能、礼法兼治为特征,以“群居和一”的“至平”社会为理想的社会发展理论。

  • 标签: 旬子 社会批判 建构
  • 简介:在孔子思想,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每一个人而言,它是人自身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基础和条件;就人们之间的关系而言,它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就经济和商业活动而言,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障其健康有序运行的前提;就社会政治领域而言,它是基本的立国立民之道,是一个社会文明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天,在诸多生活领域出现所谓“信用危机”的情况下,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孔子的诚信思想,深入挖掘传统诚信资源,确立诚信观念,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克服经济活动、人际交往和政府行为的信用危机和失信现象,对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孔子 儒家 诚信 道德规范
  • 简介: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与哲学理论创新”为主题,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三全会重要精神,就三全会以后如何以问题意识为先导寻找哲学创新与改革发展的结合点;如何进一步深入开拓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为改革发展服务;如何塑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价值观并加强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进一步协调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关系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7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哲学创新 发展论坛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 发展研究中心
  • 简介:12月17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当代中国发展”。来自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以及全国党校系统的5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发展论坛 社会 哲学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发展
  • 简介:如何建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而且需要哲学的论证。哲学一直从理性化的角度把握思想的时代,并为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学说。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哲学的发展史吸取营养,必然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分离的当代哲学旨趣。

  • 标签: 个人 社会 以人为本
  • 简介:以前现代的视界看,儒学作为主导性文化,以敬天、怀土、追远、亲仁、顺命、勤俭、和乐等聚合要素,从思想、制度、德行、技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维系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以现代的视界看,儒学作为被批判的对象,也以改命、变通、为学、为政、作工、谋利、出游等离散要素,参与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转型。以后现代的视界看,儒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力量,其中的敬畏、仁义、惠民、反哺、互补、怀乡、和乐等回向性要素,被用于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以马克思主义的视界看,儒学作为被批判和利用的资源,其中的去界、通同、平等、公业、爱国、和合、大同等统合要素,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文化上体现了儒学自身的张力和活力,体现了儒学与西学的互动和交流,体现了儒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滤透和支持。儒学与农村社会为中国人提供食粮和家园,需要在开放和流变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 标签: 儒学 文化要素 农村社会 变迁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