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对公共道德概念把握不仅要从中外公私观念历史流变中,而且要从现代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基础道德诉求中去理解。我们当今公共道德观念,消极性与积极性公民行为必须同时提倡。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处理好如何以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立基,但又能容纳公民公共参与积极性问题;另一方面,对公民要求要有两个面相,一是积极,即有所为,一是消极,即有所守。有所为,指对公共事务参与及公共交往中体现同情与关爱及信任、合作等公共精神;有所守,指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与权益,遵守公共生活中法律与规则。

  • 标签: 公共道德 私人自主性 公共参与 公民行为
  • 简介:当前我国大陆公众腐败容忍度究竟如何,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公职人员为主)问卷调查发现:一,在校学生与在职人员腐败容忍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二,人们对政府腐败更不能容忍,其具体容忍值可划分为三个等级:较低容忍腐败(Y〈3)主要是危害公众安全和官员私生活混乱腐败;中度容忍腐败(3〈Y〈4)是≯亍立名目收取贿赂和以权谋私腐败;而较高容忍腐败(Y〉4)主要是集体性腐败和被动型腐败。三,低腐败容忍度并未带来高反腐积极性,人们对腐败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参与度较低,且反腐意愿不受教育程度影响。四,收入水平和利益相关度直接影响人们腐败容忍度,个人收入越高,腐败容忍度越高;而利益相关度与腐败容忍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腐败容忍度 政府腐败容忍等级 反腐意愿 利益相关度
  • 简介: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乌托邦传统发展到巅峰阶段产物,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而成为改造现实、推动现实发展重要力量。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论表达和论证,他本人早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有举足轻重地位。处于“断裂”前后共产主义思想是否有本质差异?能否进行统一理解?若着眼“一切人自由发展”这一崇高目的和归宿来加以理解,用之筹划未来社会蓝图并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真正践行,就可以得出根本不存在所谓断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现实极具启发意义。

  • 标签: 共产主义 “断裂” 自由发展
  • 简介:食品具有伦理属性,食品安全传播应受安全、健康、文明三个伦理维度制约。但我国食品安全传播存在诸多问题,如食品广告和节目传播缺乏伦理维度;食品安全新闻报道频现伦理冲突:新闻报道语言与食品安全语言内在规范冲突,污名化报道方式与企业健康发展冲突,虚假监督报道与建构媒体公信力冲突等等,这些问题存在对人们饮食生活、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传播 伦理维度 公信力
  • 简介:中国传统义利观可以分为两大流派:重义轻利德性主义和义利并重功利主义,到底哪一种思想更适合现代市场社会,还有待于具体分析。重义轻利论核心是公利重于私利,义利并重论本义是无利不成义,一个是注重国家社会公利,一个是注重利益本身正当性,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看待道德与利益关系,实际上并无根本冲突。市场经济不等于利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系统中,“正其谊不谋其利”与“正其谊以谋其利”各有其针对性,不可偏废.

  • 标签: 市场经济 传统道德 重义轻利 义利并重
  • 简介:“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愿景式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中华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吹拂着人们沉睡心灵,也将其从单向度GDP崇拜迷思中惊醒,于是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价值傲然矗立,生态文明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理性选择。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发展 中国 GDP崇拜 理性选择 工业文明
  • 简介: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非自愿收治是一个富有争议问题,它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体权利、医学模式和公民自由、家长主义和个体自主等不同价值间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伦理学角度,结合我国精神卫生立法历史和现状,对非自愿收治合理性、非自愿收治标准与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惟有建立以患者权利为导向精神卫生体系,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和社会公众根本利益,避免精神病学非自愿收治滥用。

  • 标签: 非自愿收治 反精神病学运动 标准 程序 患者权利
  • 简介:"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无女人世界"。

  • 标签: 女性主义 国家中心主义 理性国家 国家道德
  • 简介: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著作中与自杀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联系康德伦理学中核心概念如“自由”、“理性”、“绝对命令”等来对一般意义上自杀行为做出道德判断,可以发现康德伦理学并不反对所有类型自杀行为,康德在其著作中所提出那些一般行为规则都不是绝对,要了解某一具体行为道德性质最终还需要通过绝对命令之测试来确定。

  • 标签: 康德 自杀 道德判断 绝对命令
  • 简介:作为从价值维度来思考和调适人与自然关系环境伦理学,常常被共通性话语或普遍性价值准则来标示,环境伦理学在中国发展也是如此。然而,缺乏一种基于本土化建构视角环境伦理学往往难免与现实生活世界产生隔膜或疏离,一方面表现为理论范式缺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实践效度弱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实现应当以范式确立和强化效度为价值圭臬。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本土化 范式 效度 实践理性
  • 简介:"第八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0日至21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和广西伦理学会承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代表130多人就本次会议主题"国际伦理"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激烈讨论。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国际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综述 反思 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