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 标签: 4~8岁儿童 大学生 背景知识 分类
  • 简介:<正>思维品质,也即思维的智力品质,它是思维活动智力特征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切机会去促使、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突破口,就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与思维的独创性(简称“四性”)。下面就自己在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四性”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 标签: 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 敏捷性 学生思维 独创性 培养学生
  • 简介:<正>近些年来,在不同的科学领域里,有许多学者都对交往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括包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是交往?如何掌握交往的过程?交往在儿童道德培养的作用?父母在与儿童交往时,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活动?他们认为,交往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交往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在彼此交流思想

  • 标签: 学前儿童 交往问题 父母 道德培养 相互关系 人与人
  • 简介:使用自由分类探查了300名日本大学生对11个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用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两大类4个子类:(1)暖色;(2)白色;(3)暗色;(4)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包括两个维度:(1)亮色/暗色;(2)暖色/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的维度和对颜色词的分类与中国大学生明显不同,反映了日本的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 标签: 颜色词 分类 日本大学生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还是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实验1让被试先将深绿、浅绿、浅蓝和深蓝四种颜色分为四种范畴,再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视觉搜索任务中出现了与颜色分类相应的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且这一效应在任务的早段就表现出来,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所引起。实验2让被试将四种渐进的蓝色分为两种范畴,并在之前与后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表明,分类后的视觉搜索并未出现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先前研究表明,习得语言范畴使四种颜色为两种范畴后,颜色辨别会出现右视野范畴效应。因此,这一结果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而是由习得语言范畴所引起的。总体上,本研究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而非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与颜色知觉的关系。

  • 标签: 沃尔夫假设 颜色范畴知觉 语言范畴 范畴学习 颜色分类
  • 简介:应储方式(waysofcoping)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作就会策略(copingstrategies)或应储机制(copingmechanisms)。应付方式是构成一个人在特定应激情境的应付形式(copingpatterns)和带有个人特点的、可能具有某些跨情境一致性的应储风格(copingstyles)的基本成分,也是分类应付的主要依据。

  • 标签: 应付方式 实证研究 分类 估价 个人特点 情绪困扰
  • 简介:2岁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延迟满足情境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岁儿童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2岁儿童已能使用一定的延迟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分心、寻求安慰、消极等待、寻求他人帮助、回避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3)不同的策略对延迟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4)儿童对策略的使用不会因延迟满足情境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自我控制能力 情境 问题解决 策略 个体差异 关键词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一名战士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的实践,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脱敏对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说了系统脱敏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效果评估问题。

  • 标签: 案例报告 考核焦虑 系统脱敏
  • 简介:以往的研究认为儿童要到5、6岁才能进行推理,而本文作者在对一个婴儿进行追踪研究的过程却发现约从2岁起,婴儿的认知活动中就有类似推理的东西出现。于是通过分析推理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一语言入手,并运用逻辑学上的推理法则检验婴儿的思维活动,证明2—3岁的婴儿能在有限的、熟悉的范围内理解和运用日常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 标签: 教育方法 推理法 思维活动 证明 熟悉 探索
  • 简介: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与跨学科概念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与概念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力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 标签: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 简介:以241名2—8年级儿童为被试,运用情境故事探索儿童责任心发展的特点。结果显示:(1)责任心的认知判断与行为倾向一致性较低;行为倾向与情感体验一致性较高;(2)责任心归因可以分为权威取向、自我取向、认可取向、成本取向、原则取向5种;(3)随着年级升高,自我和社会责任心归因权威取向比例下降.原则取向比例上升;环境责任心归因成本取向比例下降,原则取向比例上升;(4)责任心的成本取向似乎与现今的社会转型有关,是以往研究所没有的。

  • 标签: 自我责任心 社会责任心 环境责任心 归因 成本取向
  • 简介:刀切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在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各门科学,都存在有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不例外,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 标签: 心理学 自我分析 内省 方法问题 科学
  • 简介: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执行功能 言语能力 2-3.5岁儿童
  • 简介: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对1085名-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其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注意分散程度、心境、活动强度、活动阈限及适应性等方面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各个方面均有显著相关,表明儿童气质与母亲抚养困难关系密切;()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母亲抚养困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困难型儿童和敏感-退缩型儿童的母亲抚养困难程度显著高于容易型儿童的母亲;(3)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母亲在抚养困难各具体感受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儿童 气质特点 母亲 抚养困难
  • 简介: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我”这一概念指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一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自己的身心活动。“我觉得我很伤心”的第一个“我”是主观的“我”,第二个“我”是客观的“我”。

  • 标签: 自我意识 培养 健康 “我”
  • 简介: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标签: 幼儿教师 幼儿创造性 培养
  • 简介:本研究运用实验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 标签: 学优生 差生 策略 数学应用题 年级 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