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英国颁布了诽谤修正案,其第5条对ISP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立法,以ISP是否对发布的内容有影响或控制为标准,将ISP分为两类,并适用不同的责任构成,将通知即删除原则成文化,同时制定了明确的适用的规则。其总体方向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确保法律与时俱进并且适用;在平衡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基础上,寻求在最大程度上保护ISP而不是承担责任。英国2013诽谤使我们从现实合理性方面审视我国网络诽谤立法及ISP现状,据此提出《侵权责任》第36条第3款的修改意见及我国将来的网络诽谤立法或司法适用的一些基本原则。

  • 标签: 网络诽谤 网络服务商 通知即删除
  • 简介: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了团主义模式,实行“劳方、资方和政府”的三方合作机制,通过劳工立法与反托拉斯立法相互配合,促进了美国工会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政策重心由团主义偏向新自由主义,新政的团主义模式被逐步消解,劳工立法与反托拉斯立法相互配合的结构被打破,导致美国工会的制度环境恶化,由兴盛走向了衰落。

  • 标签: 罗斯福新政 法团主义 美国工会
  • 简介: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民事诉讼》既是对国外先进制度的借鉴,又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的现实需求。小额诉讼程序纳入民事诉讼无疑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但细读相关条文不难发现,关于小额诉讼的具体规定不但过于笼统,同时也存在诱发滥诉的隐患。此外,诉讼固有的局限性、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以及执行难等问题仍然存在。文章从新民事诉讼为切入点,阐释小额诉讼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相关立法提出完善措施。

  • 标签: 裁判异议 动议 特殊上诉 异议审查 程序选择
  • 简介: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所创立的“庄丰源案规则”——“1999年人大释”仅构成对基本法第22条第4款与第24条第2款第3项的有效解释——引起诸多批评,并被认为挑战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实际上,这些批评意见对“庄丰源案规则”的效力及其象征意义有所误读,也不必要地强化了祖国大陆的法律传统与香港地区普通传统之间的对立。人大释法制度作为基本法体制之下两种法律传统的连接点,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种新的法律地位,因而容许并要求其在与香港普通传统的互动中发展出独特的法律解释模式,而这种独特的释模式与“庄丰源案规则”是相容且相互促进的。

  • 标签: 庄丰源案规则 香港终审法院 人大释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释方法
  • 简介:民事诉讼与行政处罚在认识过程与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二者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相互借鉴。海关行政处罚的现有证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原来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相关规定。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对于证据制度作了很多修改,尤其是强化了当事人举证的责任,使得民事诉讼向当事人主义更进一步。本文结合民事诉讼修订的内容以及民事诉讼中原有相关证据规则,对海关行政处罚现有证据制度不足与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借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修订的内容修改原海关行政处罚证据制度。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行政处罚 证据
  • 简介:立法语言存在固有的模糊性,模糊立法语言具有增强法律的适应性、周延性、稳定性等积极功能,同时也易于产生权力滥用、腐败等消极现象。立法语言的模糊度在私法、公法方面有不同的标准。从步骤上来分,模糊性法律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分为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等。文义解释分为字面解释、体系解释等。论理解释是在文义解释的基础上运用主观裁量方法,对模糊性法律规则进行的不改变核心文义、不超出文义范围的阐释。论理解释的结果表现为平义解释、限缩解释、扩张解释,也可以是对模糊性法律规则的类型化、具体化。

  • 标签: 法律规则 模糊性 文义解释 论理解释 价值判断
  • 简介:虚假民事诉讼是法律制度正向建构、不断完善与虚假诉讼行为人反向利用、挑战秩序两造之间博弈与冲突的表现,虚假诉讼的诉权承载了行为人侵害他人权益和司法秩序的恶意,诉权的扭曲导向审判权和审判程序的功能异化.司法机关应及时通过构建虚假诉讼的释明承诺机制、发现识别机制、审查判断机制和制裁威慑机制防范和规制虚假民事诉讼.

  • 标签: 功能异化 释明承诺 发现识别 审查判断 制裁威慑
  • 简介:劳动作为社会,政府在劳动领域应该坚持底线管理,政府要分清楚哪些问题应当由市场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哪些问题需要由市场和政府协调解决以及如何协调等问题。只有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良性互动,才能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政府 市场 劳动法 劳务派遣 最低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