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的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层思考。

  • 标签: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全球治理 核峰会
  • 简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关于澜湄流域治理的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 标签: 水资源安全治理 澜湄合作机制 亚洲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印度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失衡、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严重的水安全问题,对印度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的冲击。地下水供应难以持续,地面供水效率低下将严重制约印度农业发展,成为印度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甚至可能引起农业地区局势动荡。水短缺、水污染、水价格将直接影响印度工业发展,并从供水保障、能源保障、原料供应、产业与贸易布局等侧面制约莫迪政府力推的“印度制造”。水危机对印度城市化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不健康饮用水的直接影响和接触污水及蚊虫滋生导致的间接影响已成为印度公共卫生的巨大威胁。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印度的财政健康,反过来又制约了水利投资,导致水问题进一步恶化。

  • 标签: 水安全 可持续发展 “印度制造”
  • 简介: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政治安全主要表现为:保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受挑战;保持国家的主权独立与国家统一;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以及保障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指导地位。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社会转型期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期的节点,中国的政治安全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其中内部挑战更为严峻。维护中国政治安全必须内外兼修,尤其是加强国内各领域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仍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政治安全 挑战与应对
  • 简介:现在谈国际局势往往会和所谓"国际秩序"问题联系在一起。在西方的舆论环境中,所谓"国际秩序"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而从美国主导的角度看,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所以,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主要是美国以确保其霸权地位为核心的战略所构成的挑战。

  • 标签: 美国霸权 国际环境 霸权地位 国际秩序 国际格局 中韩关系
  • 简介:本文从家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角度集中阐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经受重大考验、持续向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1997~1998年与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影响迥异的原因,并论述了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与泰国投资和经贸合作中作用。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泰国华人企业集团 发展趋势 中泰投资和经贸合作
  • 简介:今天我主要讲三点: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给我国安全环境带来的挑战;二是到底如何评估安全环境的严峻程度,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为学界对此有分歧,有人认为问题很严重,有人则觉得没那么严重;三是讲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安全挑战。

  • 标签: 再平衡 反恐战争 西太地区 台湾问题 美印关系 南海问题
  • 简介:201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学共同主办了"中日关系与亚太海洋安全秩序国际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交史学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国际论坛、

  • 标签: 海洋安全 中日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研究中心 中国外交
  • 简介:美国企业研究所是美国保守派智库的代表之一,具有强大的学术和政策影响力。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四年内该所中国军情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其观点倾向、研究重点、代表性研究学者等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该所研究发表的相关文章,具有时效性、选择性和保守性的特点,是了解和把握美国国内保守主义思想动态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 标签: 美国 智库 中国 军事
  • 简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 标签: 新泛突厥主义 地缘文明 意识形态安全
  • 简介: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后,实现2020年小康目标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决胜阶段。因此,周边安全形势对于我们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6年3月30日在京召开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走向”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多家学术机构的1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现状、中美关系、南海东海等热点问题新情况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现将其中部分学者的发言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周边安全形势 南海争端 中国梦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弈
  • 简介: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嗓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 标签: 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 中美印关系 多边安全机制 海洋强国战略
  • 简介: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区域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合作刚刚起步,还很薄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特别是南海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向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这将成为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内容。中国应以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一东盟海洋伙伴关系的目标为指导.以耐心、坦诚、自信的心态,本着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原则,主动提供地区公共安全与服务。可从中国最有实力与意愿的领域做起,从最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或地区组织做起,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可从当前南海地区最突出、最紧迫的公共安全问题入手,重点是航行安全、搜救、海洋科研、环保、减灾防灾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务求实效,稳步推动南海地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建设。

  • 标签: 南海问题 公共安全产品 区域合作 中国外交
  • 简介:近年来,东亚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相关东盟国家的国内政治出现重大变化:地区安全的参与力量、治理架构、规范与议程多元化;南海问题持续发酵,叙事升级,加剧地区紧张。本文以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剖析。现代性是西方启蒙运动后出现的社会秩序,以理性和普遍性为核心。后现代性以反权威、反正统、去中心为灵魂,以不确定性、否定性、多元性、非连续性为特征,是对现代性思维的质疑和颠覆。论文指出,东亚安全热度上升主要来自地区秩序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塑造秩序的理念不确定,基于现代思维的主导权之争与后现代去中心进程并存;在安全规范和议程上,地方知识获得更多的本土自觉.主权安全和发展安全并重,协商治理成为可行的规范:南海问题基于实在的领土争议,但又是话语建构的安全热点,服从于霸权护持的目的。面对长期化和不断复杂化的东亚安全局势,论文提出,应参照后现代性的“他者”思维.建设具有包容性和普遍代表性的地区规范和价值体系。

  • 标签: 东亚 安全 南海 现代性 后现代性
  • 简介:菲律宾因与中国黄岩岛主权争端不断升级,强化美菲安保合作,本文主要研究其背后的利益考量,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的利益考量是,通过获得美国的支持,克服其军事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不利条件,以及利用美国在国际社会压制中国。美国的利益考量是,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发,以菲律宾为战略据点牵制中国这个21世纪崛起中大国。南海黄岩岛主权争端是美菲关系进入“新蜜月时期”的动因之一,结果形成“美菲制中战略格局”,这将对东南亚甚至亚太地区产生四大影响。一是增加了中美走向对抗的可能性;二是促使相关国家在南海临近海域开展联合军事演习,扩大演习规模,增加演习频率;三是引起东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使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内部出现“亲美势力”和“亲中势力”,并产生摩擦;四是可能加速中美在亚太地区展开军备竞赛。

  • 标签: 南海 黄岩岛 美菲安保合作 利益考量 地区安保
  • 简介:2016年6月11日,由上海政法学院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安全研宄高层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来自全国近二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潘牧天主持,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与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 标签: 高层论坛 安全研究 法学院 上海 成功 国际关系
  • 简介:作为社会学科研究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描述性的问题、解释性的问题、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程序,这四个方面的国际问题研究就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客观性或者说可重复性、规律性或者说普遍意义、简约性或者说主次分明。大数据研究能够让决策者获得更加全面、充分的信息,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在进行描述性的国际问题研究时,大数据可以起到十分突出、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在解释性的问题方面,大数据的长处是用来发现相关性,而不是做出因果解释;大数据还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解释性问题;大数据在预测和对策研究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所发现的规律性现象不仅可以用来预测,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大数据应用到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也有其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是这一方法本身所具有的,例如不能进行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有一些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例如"成本-收益问题"、数据主权问题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大数据并不适合用于做战略研究,而更多适宜于对国际发展态势的宏观描述以及为具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案。总之,大数据有助于发现更全面和客观的事实、提出更多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帮助研究进行预测和做出选择,但大数据自身不能完成整个解释的过程,需要研究者进行专业的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大数据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安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