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进入21世纪后,中非关系深化和加强开始逐步引起国际观察者广泛关注。除赞美外,大量批评和抨击也随之而来。与我国学术界以往侧重依赖国内文献、单方面回应、单独回应个案甚至回避国际社会批评不同,本文大量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文献资料,在中非关系之外引入欧非、美非关系等横向对比,并采用将对象国归类分析模式对"新殖民主义"论调进行了正面回应。首先,笔者从宏观经济、政治和安全三个方面将中非、西方与非洲之间关系进行简要对比。其次,笔者进一步将对象国分为三类,并分别挑选代表性个案以分析中非关系对这些国家具体影响。最后,笔者发现,西方所谓"新殖民主义"论调存在故意夸大、缺乏横向对比等根本性问题。实际上,中国对非政策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整体上极大地推动了非洲发展进程。

  • 标签: “新殖民主义” 中国 非洲 不干涉内政
  • 简介:近年来,南海议题持续发酵,成为世界媒体关注重大热点。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挑战、掌握国际话语权,成为摆在我国媒体面前一项重大课题。作为西方新闻学界一种影响深远学说,议程设置理论有助于揭示西方媒体在南海问题上设置议程及其特点、运作机制等。该理论也能为我国媒体涉南海报道提供有益启示。本文拟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下,分析我国主流媒体、自媒体涉南海报道特点及优劣势,结合涉南海新闻舆论工作新形势,针对如何转变报道思维、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宣传管理机制等提出建议。

  • 标签: 议程设置 南海 国际话语权
  • 简介:在菲律宾和泰国,关于民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语境:一种是在国家精英层面上痛斥“买选票”式选举腐败;一种则是在地方实践中,对政客评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使选民社区受益,并保障了当地贫民权益。这种以弱势人群社区为基础共生投票行为可被称为“选举主义道义经济学”。随着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JosephE.Estrada)和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治下民粹主义兴起,之前隐藏在民间选举道义经济学逻辑逐渐走到了台前,直接挑战两国精英的话语权。尽管拥有下层人民忠实有力支持,这两人最后均因涉嫌贪腐而被迫下台。在菲律宾,阿基诺三世(BenignoS.AquinoIII)作为精英改革者成功掌权标志着民粹主义式微,却也带来了新威权主义抬头。在泰国,他信雄厚选民基础迫使精英阶层求助于军队,期望借军事政变和宪政改革推迟选举,从而消减他信影响。这表明选举主义道义经济学民主逻辑在泰国已经扩散到国家层面,成为了一股强大势力。

  • 标签: 民粹主义 选举主义 道义经济学 菲律宾 泰国
  • 简介:《比较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由著名民族主义研究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末完成,是东南亚研究经典著作。安德森教授首先对序列化民族和民族主义进行了精辟阐述,然后从文本研究角度切入,对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三个东南亚代表国家代表性文学、历史、人物中民族共同体想象和民族主义斗争以及其比较性选举制度和政治、经济走向展开了详细论述。从中可以感受到安德森教授对东南亚民族同情和惋惜,对东南亚民族传统和情感珍视,但对于如何在欧美国家筑刻深远印记和现实干涉下,在比较幽灵缠绕中,找出现代东南亚国家可行出路,安德森教授并没有给出答案,可以成为读者延续思考起点。

  • 标签: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比较的幽灵 民族主义 东南亚
  • 简介: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展,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矛盾较量从冷战时期-直延续下来,直至2017年“萨德”入韩在相关大国间引起激烈争端.1957年苏联发射第-颗人造卫星后,美苏迅速开始研制和发射军事卫星,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矛盾斗争也随之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军事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这场战争被称为“最初太空战争”.太空是在新科技革命强力驱动下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安全战略新空间、新领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太空军事战略课题.

  • 标签: 航天技术 导弹与反导弹系统 卫星与反卫星武器 太空军事化 太空战争
  • 简介:中亚出土佛教文献部派归属为何?这不仅是校订梵语文本学者矻矻以求;对于用吐火罗语和回鹘语翻译或创作著作而言,只要它们广义上或狭义上属于古代佛教文献范畴,这个问题同样存在。我愿借本次研讨会A之东风,对《弥勒会见记》部派归属作一探讨。

  • 标签: 《弥勒会见记》 佛教文献 吐火罗语 回鹘语 梵语 范畴
  • 简介:南海问题产生和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性质浓厚国际体系里,中国快速崛起带动体系变革有关。在大国疑惧和小国逐利气氛中,南海问题很容易被'炒热',中国不得不在'亲、诚、惠、容'式不断'加码'周边友好前提下,维护南海权益。能否做到增信释疑和巧妙利用利益互换,是周边外交基础上维权关键,国际体系和平一面为此提供了可能。'亲、诚、惠、容'等理念没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关系,导致中国不断'加码'友好被一些国家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严峻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很难让'息事宁人'不成为忍气吞声。在中国崛起态势明显后双方对现状都不堪忍受,因而维权'新常态'非常重要。同样面对中国'亲、诚、惠、容',不同决策者有不同政策,所以争议国领导人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边外交 南中国海争议 视角
  • 简介: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成为各国政府关注执政要素之一。作为亚太政治焦点南海问题既是领海和资源实利之争,也已成为关系国际道义、国家形象的话语权之争。本文梳理了南海问题及相关新闻话语研究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语言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交叉领域;研究不足之处:有些研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足;缺少关于东盟非争端国南海政策及话语研究;对于中国南海维权合法性和合理性研究较少;对"南海机遇论"关注不够;对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在南海问题上传播研究关注不够。创新南海问题新闻话语和舆论研究方式方法有新闻话语分析和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等。以新闻话语为理论工具来分析东盟媒体有关南海问题新闻舆论,有助于中国应对在南海领土争端上所面临的话语权问题;在学术价值方面可检验和验证新闻话语理论,并丰富南海问题研究方法和视角。

  • 标签: 新闻话语 南海问题 研究现状 研究不足
  • 简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军事同盟,自建立之初就以美国核武器“延伸威慑”为安全保障.冷战时期,欧洲曾是美苏争夺霸权重要战场,双方进行了疯狂核军备竞赛,欧洲长时间笼罩在核阴云之中.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从核阴霾中成功走出,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实力逐步走向全盛时期.出于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安全形势乐观判断,北约关注重点从单纯传统军事防御向更加广泛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核武器在北约防卫中作用不断减弱,核武器规模不断裁减.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给欧洲战略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俄与美欧关系降至冰点,双方开始轮番展示核力量,核阴影再次重现欧洲上空.从北约核态势历史演变轨迹和乌克兰危机对北约核态势冲击中,人们能够窥见北约未来安全发展态势.当前北约与俄罗斯核态势变化,预示着未来核竞赛模式与风险都会与冷战时期有所不同,意味着核门槛降低以及核武器使用风险增加,这对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全球核裁军进程与全球军事竞争模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核武器 核态势 核政策 乌克兰危机 欧美俄关系
  • 简介:随着全球化、多极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演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以期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新完善国际秩序,促进东西方文明融合,并向世界传递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信心。过去5年,中国为构建全球治理理论体系、补充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相关治理规则、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发言权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有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今后则面临着引领世界走出低增长困境、破除传统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惯性、促使东西方意识形态竞争趋于融合等挑战。归根结底,深入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攸关国际秩序基础,也关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理应为之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全球治理 国际秩序 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 十九大
  • 简介:随着民主化改革,因选举而引发政治冲突在非洲各国日渐突出,这受到了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在已有的文献中,分裂族群结构往往被视作造成此类冲突核心要素。然而通过对历史观察不难发现,仅仅是族群分裂这一因素不能在普遍意义上充分说明该问题爆发,这就对研究者进一步理解非洲选举冲突中因果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INUS条件与双层理论认识,本文认为选民抗争、分裂社会结构以及弱政治制度共同造成了非洲选举冲突产生,这一观点在2007年肯尼亚大选所引发冲突中得到了印证。

  • 标签: 选举冲突 INUS条件 双层理论 肯尼亚
  • 简介:解决南海地区热点问题,是牵动全局、影响长远一盘棋。要坚持“四三制”,下活南海棋:一是坚持“三轨”并行。即与南海当事国“一对一”直接谈判、与东盟展开对话和合作、坚决与南海问题域外“搅局者”作斗争。二是坚持“三路”并进。即确保南线(海上丝绸之路)、加快西线(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北线(经北冰洋通往欧美)。三是坚持“三段”并用。即由“政治一战争”“两段论”变为“政治一非武力斗争一战争”“三段论”。坚持常态下政治,争取“谈”出一个和平南海;如果行不通,则可以利用非武力斗争阶段,“斗”出一个和平南海;若对手诉诸武力。我们则可以下定决心,“打”出一个和平南海。四是坚持“三举”并重。即以走向大同引领世界人民、以“不战而和人之兵”逐步消灭战争、以合作共赢促进未来发展。

  • 标签: 世界大同 南海问题 解决途径
  • 简介:宗教与政治关系,因其特殊性与敏感性历来为人所关注。韩国早在建国之初就于宪法中明确了政教分离原则,但是从韩国政治现实来看,其宗教与政治并未完全分离,宗教因素渗透政治生活之中,甚至在总统选举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作用。本文拟通过考察韩国宗教状况、政教原则及宗教因素在选举中具体体现,来探析宗教因素对韩国总统选举产生影响。

  • 标签: 宗教因素 总统选举 韩国 政教分离 政治现实 政治生活
  • 简介: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中东动荡注定要成为国际政治中大事之一。政局动荡、国际能源结构变化、大国政策调整等因素相结合,促使中东政治基本特征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开端,最终会改变中东政治历史面貌。

  • 标签: 中东政治 21世纪 国际政治 政局动荡 结构变化 国际能源
  • 简介:族性是族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形成族类群体认同纽带。族性认同是族类群体形成认知和行动一致性基础,凭借动员环节,族性及族性认同被带入政治场域,参与资源和权力分配,并因循不同政治行动呈现出族际关系、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族类群体与国际关系复杂交织和震荡联动,在不同时空表现出不同态势和影响。当族类群体政治行动超出有序范围,以暴力、骚乱、恐怖行动、屠杀、清洗、武装冲突和分裂运动等形式出现时,便给相关群体带来恐惧与伤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失序与动荡,甚至会危及国家主权和地区、国际政治关系与秩序。族性安全,是指因族性动员而对人生命、社会秩序、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是否产生威胁或损害状态。族性转化为安全议题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以动员为条件、以信念为支持,并在一定族际结构中发生,因而需要族性认同、政治动员、民族主义、离散政治等理论诠释。族性安全研究范式可分为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

  • 标签: 族性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圣经》对包括俄罗斯文化在内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俄语在发展过程中从《圣经》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源于《圣经》成语丰富了俄语词汇,增强了俄语表现力,同时还承载着宗教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源于《圣经》成语在当代俄罗斯仍被广泛使用,这些古老词汇原本宗教色彩已淡化或消失,有些还被赋予新义。

  • 标签: 圣经 成语 俄语
  • 简介:在印度莫卧儿时期,声音是一个高度理论化学术领域,并处于和精英审美的对话之中。在北印度,不仅梵语和波斯语音乐理论和美学著作层出不穷,而且伯勒杰语、乌尔都语、迈提利语、孟加拉语以及其他各类地方语言相关著作也日益涌现。政治人物被认为应当熟悉音乐品质、声音情感魅力,并熟知优雅地品鉴音乐所要求道德品质和社会礼仪。统治者们热衷于通过肖像画和编年史强调他们如何参与了精英艺术音乐。本文认为,声音实践对界定社会空间来说至关重要,地方政权统治者正是运用了特定声音实践来培育一种跨地域空间感和权威。通过考察产生于18世纪孟加拉各类与音乐相关图像和文献,本文呈现了18世纪美学创作试验性以及早期现代印度如何理解声音和音乐并将其用于政治和社会空间界定。

  • 标签: 孟加拉 穆尔希达巴德 莫卧儿历史 伯勒杰语文学 印度斯坦音乐
  • 简介: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增长和地区移民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名义实施暴力所带来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风口浪尖。

  • 标签: 伊斯兰教 穆斯林 世界 美国 人口增长 伊斯兰信仰
  • 简介:南海地区国家如何在主权纠纷未获解决情况下开展区域安全治理及实现南海和平、稳定,这至今仍是一个尚未找到答案问题。南海地区现有的区域安全治理理念、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与地区国家实现南海和平、稳定共同愿景之间还有不少落差。归根结底,这与中国、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结构性问题及由此产生互信不足、缺失有关。南海区域安全治理核心内容应聚焦于中国、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结构性问题及互信关系建立,而致力于缓解与消除地区行为体“恐惧”心理与建立身份、角色认同“安全共同体”在理论上有可能为实现南海安全塑造一条理想路径。南海“安全共同体”在理论上虽与“安全共同体”相通,但它不强调一个集体身份建立,而寻求在地区现有安全态势基础上致力于中国、东盟与美国等主要行为体之间信任关系与身份、角色认同的确立。惟此,南海地区建立“安全共同体”标志———“和平变革可靠性预期”条件才有可能得以成熟。

  • 标签: 南海问题 区域安全 安全共同体 南海地区国家
  • 简介:2015年4月27日,日本、美国共同修订并发表最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指针”)。此次日美共同修订“指针”,经过了长期酝酿和充分准备。早在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期,2012年4月30日野田佳彦首相访问美国时,就已经开始与美探讨修订“指针”,强化并扩大日美安全合作。

  • 标签: 安全合作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奥巴马 修订 民主党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