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后果取向的法律解释作为一种要素存在于法律适用的推理结构中,它把对裁判的影响或后果预测纳入法律含义的辐射范围,目标是要探明经得起某种后果评价的法律意旨。司法裁判及其推理对后果取向法律解释的运用确有值得认真对待的肯定理由。就实践运用与作用场景而言,后果取向的法律解释常被运用于多种情形的问题解决及其论证过程上。从具体根据和操作形式上看,后果取向法律解释的运用方法可以厘定为基于禁止性后果而为的解释、基于积极后果而为的解释和基于优势后果而为的解释三种路径。对这种解释思维和方法的运用关键是要秉持法律人应有的法治立场。

  • 标签: 后果取向 法律解释 运用方法 肯定理由
  • 简介:进行法学学术研究,写作法学学术论文,关键在于选题。选题要突出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价值意识。具体的选题方法,可以考虑夹空法、推理法、渐进法、扎堆法、应急法和超越法,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题。法学学术研究的选题与论文写作的标题设计密切相关,需要:遵守直接原则、简明原则、吸引力原则、一个中心词原则和副标题必要性原则。

  • 标签: 学术论文 选题 原则 方法 标题
  • 简介:同为多元文化冲突与激荡的国家——印度,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崇拜与锲入并未直接使印度本土文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西方法律文化的移植过程中,本土文化随之不断消解却又苦苦挣扎,由于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本性要素与支撑性机制未能在移植过程中与印度本土文化全面契合,造成不同法律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印度作为“本土”与“西化”折衷的典型范例,在法律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经验与教训将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法治 民主 移植 本土文化
  • 简介:<正>由于各国在行政、立法、以及税收体制上存在差异,各缔约国间对其所达成的税收条约采纳一致的解释方法成为税收条约发挥有效作用,实现在国家间公平地分派税收的目的的基础。对条约采用共同的解释方法的重要性早已为西方各国所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对条约解释问题或以国内立法,或以案例的形式做了明确的规定;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了《条约法维也纳公约(TheViennaConventionontheLawofTreaties,以下简称《维也纳公约》或《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协定范本》(The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ModelCon-vention,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范本》)中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但是,税收条约解释上的冲突仍在国家间普遍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无疑将促进国际税收进一步趋于公平和有效。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维也纳公约》,《经合组织范本》中规定的,以及美国所实行的税收条约解释方法

  • 标签: 维也纳公约 税收条约 条约解释 解释方法 解释规则 条约谈判
  • 简介: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收集口供是非法取证的一种形式,司法实践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是有其法理与社会基础的,威胁、引诱、欺骗的讯问方法在遵循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有其适法性,将合法的威胁、引诱、欺骗讯问方法与非法的取证行为进行划分,有利于解决我国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严重问题。

  • 标签: 威胁 引诱 欺骗 限制 讯问
  • 简介:在刑事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中,根据物证笔迹查找犯罪嫌疑人,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目前,笔迹检验主要是根据文检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分析综合笔迹检材和样本的笔迹特征,排除嫌疑人或认定作案人,这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非常重要,但笔迹检验不能只局限在定性分析.数学方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严格的程序化步骤和简明精确的表达方法.为使笔迹检验的方法更科学,结论更准确,更有利于出庭作证,我们在笔迹鉴定过程中广泛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迅速准确地得出鉴定结论,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依据,丰富和发展笔迹检验的手段和方法.

  • 标签: 笔迹检验 数学方法 应用 定量分析
  • 简介: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前奏,法律发现能贯彻形式法治观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并阻止实质法治观对形式法治观的颠覆,因而成为法官坚守法治思维的第一步。根据法治思维的要求,法官在运用法律发现方法时,应当把非正式法源纳入正式法源中,把法源纳入整个法律体系中。运用法治思维协调法律发现和其他法律方法之间的关系,防止法官的任性和法律方法的滥用,一方面要用法律发现的结果限定其他法律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法官运用能动型法律方法的限制。

  • 标签: 法律发现 法治思维 法律方法
  • 简介:在我国,随着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方法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13年初,《人民日报》围绕"改革方法论"问题发表了系列评论,提出了"改革要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改革既要基层摸索,也要顶层设计";"改革必须协调推进";"群众利益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改革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革没有完成时"等基本观点。我国经济学界对改革方法论的研究由来已久。

  • 标签: 方法论问题 顶层设计 我国经济学界 系列评论 历史时期 中国司法制度
  • 简介:“如何妥当处理商业创新与政策困扰之间的关系”构成分享经济规制的重大命题。司法实践表明,如果对分享经济适用“传统法律法规”,分享经济参与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救济。而受认知、规范和利益等因素制约,“监管新规”往往是“强调规范的多、鼓励发展的少”。2017年《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采取了“权力下移”的规制模式,但因为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制理论作指导,极有可能造成监管上的各自为政。当前,分享经济规制难以同商业创新相契合,根本原因在于规制者采取了静态的规制思路,未能充分虑及市场的二次反应。对于分享经济所导致的政策困扰,我们无需为了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预先抛出一个本体论的答案。通过采用“以规制中立原则为基础,并虑及公共利益和制度信赖利益”的“三步分析法”,社会各界可在“工程技术”层面达成“未完全理论化的共识”,从而实现利益平衡。

  • 标签: 分享经济 商业创新 政策困扰 规制理论
  • 简介:在我国法学研究中,法律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等概念经常被混淆。文章通过比较法律方法与法学研究方法、法律方法与美国的法律方法课程、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等概念及其所对应的研究领域,阐明我国的法律方法研究,与世界各国法学界与法律界所关注的法律方法,都是围绕法律人实施法律的工作技艺与思想方法而展开的,重点是研究和探讨法律实施中的各种有效且有益的具体制度与思想方式,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更为宏观的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同时,由于我国开展法律方法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与我国法律实施相关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有关法律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故而,又不同于美国的法律方法课程。正是在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中,展现出法律方法研究独特的价值。

  • 标签: 法律方法 法学研究方法 法律方法课程 法学方法论 界限
  • 简介:大约三千年前,在尼罗河流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现了气象宏伟的埃及金字塔和刻在玄武岩石柱上的汉穆拉比法典。后来,这些文明的光辉是渐渐消散了,但是,它播下的火种却在希腊半岛和地中海沿岸燃成一片,那里便是后来居上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确,希腊人曾虔心地向东方学习,但其中不乏选择和创造。创造不能随心所欲,须受制于环境、历史等各种因素,然而,毕竟还有历史的随机性和选择的主动性,于是,产生了各式各种的文明。

  • 标签: 汉穆拉比 法制观念 尼罗河流域 埃及金字塔 日耳曼法 法律意识
  • 简介:民法思维方法是我国民法学研究从价值宣示到价值实现的重心转变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作为典型的民法思维方法,请求权方法结合了民法运用的诸多要素,是典型的"根据法律的思考";我国民法为请求权方法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民法制度的体系性和科学化,法学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法官在案件审理中的自觉运用,是请求权方法在我国得以充分展开的基本路径,而这些,对于法治的意义十分重大。

  • 标签: 请求权方法 请求权基础 请求权体系
  • 简介:刑法中的实质化思潮是耶林目的法学的产物,经由利益法学推动的方法论变革,刑法适用日益地从以形式逻辑为中心转变为以目的为中心。实质化与目的解释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后者构成实质解释论的首要方法。目的解释的适用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对目的的探究,能够赋予解释者以解释的自由;目的解释主要被用于堵截处罚方面的漏洞,确保刑法之网的严密性与开放性。目的解释的内在危险则在于,会弱化罪刑法定的制约机制,并严重威胁与侵蚀刑法适用的统一性与客观性。目的解释的规制,涉及的是如何控制解释者的主观任意性的问题。有必要借助一种二元性的制约机制,即通过法教义学的内部控制与合宪性的外部控制,来实现对目的解释的规制。

  • 标签: 实质解释论 目的解释 形式解释论 刑事政策
  • 简介:女权主义者以批判的态度研究国际法,认为国际法的造法过程排斥女性。她们要求改革这些规范和过程以考虑妇女的权益。女权主义者从性别的重要性的角度,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法的传统领域。她们认为,如果同意彻底重建传统国际法的论述和方法,能提供一种选择的世界观。女权主义者的方法论对许多已被接受的学术传统提出了挑战。

  • 标签: 女权主义 国际法方法 国际法 妇女公约 性别歧视
  • 简介:拟人法律观,是法学家们以人为喻体,通过专业化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术语,对各种法律现象进行概括与描述的法学方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方法。作为拟人法律观的喻体,除了人的器官、生理状态、意识与情感、行为、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具体方面外.还有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的人。拟人法律观的内在根据是类比推理,还有“以己度物”的认知进路、万物有灵论和生物进化论。拟人法律观的运用,须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先导。

  • 标签: 拟人法律观 法学方法 法律方法 类比推理 法律隐喻
  • 简介:法治国家建设要求公正司法,而公正司法的前提是严格司法,即严格依照法律作为司法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司法过程中,由于法律不周全的,总会出现法律缺位的情况;或者有法律,但法律又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寻找如何弥补法律漏洞的途径和方法,以使案件得到解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了司法中弥补法律漏洞的途径和方法,它们分别是习惯、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国家政策、权利推定。

  • 标签: 法律漏洞 习惯 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 国家政策 权利推定
  • 简介:法律方法是法治理想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对种种法律方法关系的梳理,揭示了法律方法对维护法治的积极意义。作者认为,法律发现是法律方法中首先使用的方法,而法律推理则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必用方法。在法律发现到法律推理的过程中,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法律方法论 法律发现 法律推理 司法过程 法治理想 法律论证
  • 简介:以法律解释学为核心内容的法律方法论是实用性学科,为吸引学者们关注现实、关注读者的需求,应把更多的研究志趣集中于具体、把法律方法论的工具性展现出来。对法律方法论命题的论证务求翔实准确,但在结论的表述上务求简练、明晰。研究者应设法增大理论的可接受性,以方便学者与实务法律人的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作品的读者越多,所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 标签: 法律解释学 法律方法论 法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