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秋叶转红时,从东瀛日本传来一个消息——“山片蟠桃文化奖”将授予中国学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望先生。此时,恰值严先生的又一部大作《比较文学文化“变异体”研究》进入编辑整理的最后阶段。

  • 标签: 文化观念 比较文学 异体 发生学 实证 2010年
  • 简介:如果在20世纪初,一幅画可能只是由传统画材描绘出的具体形象,但到了世纪末随着材料艺术魅力的不断体现,新材料的尝试和新形式的探索已为绘画带来种种可能,也从观念上极大地拓展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平台。造型不再是评价作品优劣的决定因素,艺术立场及其观念性所产生的道德价值才是作品的精神构成。

  • 标签: 绘画艺术 观念性 艺术性 解析 20世纪 具体形象
  • 简介:鲁迅的小说《补天》取材中国古代神话改编而成,李碧华的《女娲的扇子》也同样取材于神话。二者在主题、方法、语言、细节等方面存在多处不同,有消解、有建构,有讽刺、有赞美。这种不同,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作者创作理念的差异。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异同,无疑对理解文学时代之间的张力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新编 《补天》 《女娲的扇子》
  • 简介:鲁迅周作人早年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关的,兄弟二人共同选择了文学救国的道路,他们相信文学能改变国民精神,译介国外先进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抨击中国落后的传统观念,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的事业相关联,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责任。

  • 标签: 鲁迅 周作人 文学救国 人生道路 人性
  • 简介:民国早期的语文教育家中同时兼具作家身份的有叶圣陶、夏丐尊、孙偎工等人。他们一边从事国文教材的编纂和国文课程的教学,一边从事新文学创作。但是前两位相比,人们对孙恨工的关注和研究则要少得多,这与他在新文学的教育普及创作实践方面所作的努力是不相称的。

  • 标签: 创作实践 创作理论 现代小说 新文学创作 国文教材 语文教育家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晚清乌托邦小说作为一个"话语形构"的产生过程,讨论生产这个"乌托邦话语"的操作模式:"公共领域"文艺报刊的关系。瓦格纳(RudolfWagner)依据近代中国历史语境,重新厘定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的概念,敏锐地指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是由上层(清廷)至下层(平民)所组成。依据上述的理论框架,本文讨论晚清乌托邦小说是如何作为一种舆论工具,连同文艺报刊是如何作为舆论平台的问题。本文以《月月小说》及《竞立社小说月报》出版的乌托邦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清廷上层对话的关系。由此展示"新中国"是如何在叙述过程之中成为一个被建构的概念。这种展示舆论的生产过程,将成为研究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另一途径。

  • 标签: 公共领域 乌托邦想象 国家叙述 新小说 话语形构
  • 简介: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自新时期以来已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无庸讳言,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它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有感于此,何云波、张旭等先生合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越界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力求在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所突破,并由此做了许多可贵的尝试。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跨文化视野 比较文学 对话机制 越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观念、文学形式等因素生成、嬗变的主要动力大多不是来自文学内部,而是主要来自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文化形态等外部世界的变革力量及影响。特别是在巨大历史变革时期,文学旨向、文学功能乃至叙事形式都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意识等社会话语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

  • 标签: 现代性转型 文学功能 历史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 现代社会制度
  • 简介:作为一种新的批评话语资源,性别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分析性别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揭示性别意识怎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支配、引导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思想意识。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一向被认为是中性的或无性的翻译理论实践研究也因性别视角的介入而变得复杂起来。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体现原文的性别特征,还要考虑作者的性别特征,考虑作者的性别、创作心理、原文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对性别问题接受心理的差异、目的语文化系统中性别有关的价值观念等等。而译者自身的性别特征也是无法回避的影响因素。”译者必须从性别的角度来研究并真实再现原作的性别特征,以达到对原文忠实的要求标准。

  • 标签: 译者 双性同体 性意识 闺怨诗 性别研究 性别特征
  • 简介:在1980年出版的《小说地点词典》里,阿尔伯托.曼格伊尔和乔万尼.瓜达鲁普列出了小说里那些子虚乌有的地点,如刘易斯.卡洛尔的胡语林、丹尼尔.笛福的无人岛、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人国、J.R.R.托尔金的中土,以及朱尔斯.沃尼的萨克纽斯姆走廊。他们二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文风将上面每个地方的原委

  • 标签: 入睡马孔多 加西亚·马尔克斯无法 无法入睡
  • 简介:丁捷的《依偎》是一部轻灵而又别致的长篇小说。它借助“穿越”小说的某些思维,让两位车祸中受伤的陌生男女,于濒死之前的五天之中,灵魂溢出各自的身体,在寻找世外桃源般的藤乡过程中,实现了一次浪漫而又奇幻的爱情之旅。因为摆脱了现实肉身的制约,这对陌生的灵魂彻底超越了任何世俗伦理的羁绊,呈现出单纯、圣洁、专注、无私的情感特质,洋溢着浪漫怀想的诗性气息,很好地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爱情的精神预设。

  • 标签: 长篇小说 浪漫 灵魂 奇幻 理想爱情 世外桃源
  • 简介:我的一个从事编辑工作,已是副编审的学生,执意让我结识石一宁先生。在其心目中,石一宁身处文坛,不浮躁,不张扬,人如其名:专一、宁静。做人、作文也像石头一样沉甸甸。这诗一样的描述,促使我颇想他一会。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石一宁见面。相对而坐,未及多谈,或者无须多谈,我已有了大致不差的判断。多年从事戏剧评论,舞台上的人事,是现实生活的浓缩或变形,种种角色无论怎样表演,只有一眼望穿,方可执笔说人论戏。面对眼前的石一宁,寒暄之后,一番小叙,便已大致了然。

  • 标签: 交汇处 读石 沉思 传统 编辑工作 戏剧评论
  • 简介:德加是19世纪兴起的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非常特殊的一位成员,他在绘画题材的选择,尤其在观察的视角以及在丰富的表现技法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的敢于尝试,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极具鲜明艺术特色和强大影响力的天才画家。虽然德加处于印象派画家群体中却又时刻他们保持着距离。他这种模糊的身份甚至使得人们难以在传统的美术史编写中明确他的立场流派,事实上,

  • 标签: 印象派画家 绘画风格 德加 多样性 印象主义 19世纪
  • 简介:柯勒律治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宗教思想家。《古舟子咏》是一首以海洋为背景的叙事诗,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从《古舟子咏》中海洋的"覆灭性""救赎性",最终可以发现一个信奉自由基督教的柯勒律治。

  • 标签: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海洋 覆灭性 救赎性
  • 简介:在后学理论的影响下,华人文化研究领域出现了抵制或超越民族国家政治影响的趋势。本文旨在梳理该领域三种主要理论的渊源和关系,并阐明它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历史局限。本文进而指出,由于海外华人跟中国近现代政治现实的特殊关系,华裔流散文化研究不能照搬当代西方“后民族国家”理论中的研究模式。

  • 标签: 后民族国家 流散华裔 华文文学 华语语系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点评方重先生译介研究乔叟的论文和著作,追溯和评价其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发展历程及其丰富的学术文化内涵,论述他为中国读者系统译介乔叟的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和论证,昭示方重先生在乔叟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 标签: 方重 乔叟 《乔叟文集》 《坎特伯雷故事》
  • 简介:2012年1月3号,《文艺理论研究》美国ComparativeLiteratureStudies杂志签订交换出版协议。协议商定,双方每年将从对方的期刊中择取若干篇文章,交换出版。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协议 出版 文章 简讯
  • 简介: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忽视形式研究的重要性,而杰姆逊教授却认为形式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并且用“马克思主义形式”来概括他的学术研究。因此,笔者以此为主题,围绕他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对杰姆逊教授进行了访谈,以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马克思主义 形式
  • 简介: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著作《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并利用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的理论,来剖析海斯特在清教社会抗争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

  • 标签: 海斯特·白兰 女权主义 自由 叛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