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德国画家埃里希·黑克尔章容埃里希·黑克尔(ErichHeckel,1883_1970)是德国“桥社”画家,生于萨克森的多贝仁,1904年在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学习建筑,1905年同基希纳、施密特-罗特卢夫及弗里茨·布莱尔创立了“桥社”,1911年移居柏林...

  • 标签: 国画家 德累斯顿 套色木刻 青年画家 马蒂斯 施密特
  • 简介:<正>德国画家阿列克赛·亚夫伦斯基(AlexejJawlensky1864—1941)出生于俄国。1882年在莫斯科开始军事生涯,不久转入圣彼得堡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06年迁居慕尼黑,在安东·阿兹伯绘画学校继续学习艺术,并在该校与康定斯基相识。1909年成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并同“青骑士”画家交往密切,1924年同康定斯基等人创办了“四青骑士社”。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几何形体 康定斯基 国画家 马蒂斯 专科学校
  • 简介:<正>十一月下旬(1989年),北方已是万物肃寂,南国却绿意未减。当此之际,由《世界文学》、《外国文艺》、译林出版社、杭州大学外文系和浙江衢州化学公司联合主办的“外国文学现状研讨会”在浙江西南部的衢州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一家研

  • 标签: 外国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世界文学 美国文学 出版社 外文
  • 简介:内容提要:对德国历史罪责问题的反思不再是罪责追问问题,而是德国人在新历史语境下如何实现认同感的问题。施林克的作品融合历史书写与现实关怀,在小说中设计不同类型代际人物形象,借以阐述德国代际之间罪责感传承以及其中的衍变,从而在通俗小说中言说严肃的历史命题。本文以德国家庭/代际小说类型框架为基础,选取《朗读者》、《销声匿迹》和《回归》为分析对象,阐述施林克如何以文学的特有气质实现既克服历史包袱同时又保存历史记忆的双重效应。

  • 标签: 施林克 代际小说 德国新身份构建
  • 简介:“爱之歌”(Minnesang)是德国中世纪爱情诗歌的统称。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形成,文学创作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业余爱好,反映他们的个人情感的爱情诗歌在欧洲各国风靡一时,德国的“爱之歌”就属于这样一类诗歌。本文首先概括介绍“爱之歌”这种诗歌体裁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然后以德国贵族阿尔布莱希特·冯·约翰斯朵夫(AlbrechtvonJohannsdorf)的一首比较典型的“爱之歌”为文本,从内容、修辞、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探讨这类作品中的爱情主题的意义。

  • 标签: 中世纪 爱情主题 “爱之歌” 德国 诗歌评论 文学现象
  • 简介:中国学者普遍对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感到陌生,对她获奖感到震惊。本文对米勒其人其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创作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指出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了专制统治下的恐惧感和流亡者们的异类感;认为她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于其诗化的语言艺术,以及在文学形式上尤其是拼贴诗形式上的创新;分析了她的创作所具有的鲜明的跨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 标签: 赫塔·米勒 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 罗马尼亚
  • 简介:<正>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1874—1965)是一个十分著名而又毁誉不一的作家。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发表了十多部长篇小说,几十个剧本,上百个短篇和大量的评论、随笔、游记、回忆录。直到今天,他的主要作品仍然经常重版,成为当代读者喜爱的少数几个战前作家之一。但是在他的创作盛期(大体上为本世纪的头四十年),毛姆被视为“通俗作家”而遭到英国文艺批评界的冷眼,有人甚至指责他玩世不恭、仇恨社会。反之,在国外,特别在小说之乡法国,他的作品却一直享有巨大的声誉。

  • 标签: 作家 短篇小说 毛姆 主要作品 二十世纪 文艺批评
  • 简介: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文化中尤其在德国文化中就充斥着反犹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性和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构成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因此,它成为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经典之作。

  • 标签: 强迫症 大屠杀 生物人 德国人 历史叙事 德国文化
  • 简介:《朗读者》叙说了十五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成长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 标签: 《朗读者》 成长小说 历史寓言 宏大叙事 米夏 汉娜
  • 简介: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显而易见.这不仅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对'奇妙'原则的运用上,而且也表现在作者借助童话构建'更为准确的''另一种真实'的艺术理念上.但格拉斯的'另一种真实'并不是德国浪漫诗人所追求的超验的、精神化了的真实,而是对人类历史切实而具批判性的关注.童话构建的历史从根本上区别于迄今为止男人创造和书写的僵化的历史,它所展示的是一代又一代厨娘口头流传下来的、因此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历史.

  • 标签: 长篇小说 《比目鱼》 君特·格拉斯 德国 童话风格
  • 简介:<正>霍夫曼属于德国文学史上问题最复杂、争议最多的作家之列。围绕着这位作家的思想倾向、艺术手法和历史地位等问题而展开的一场国际性的大论战,已历时一个半多世纪了。尽管他和他的作品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遭遇,但是不可否认,在十九世纪,他与歌德、席勒和海涅一起,并列为最负盛名的德国作家。《公猫摩尔》标志着霍夫曼文学创作的高峰。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德国浪漫派的一部优秀小说。作品内容新颖,形式独特,风格怪异。探索一下这部小说的问题会有助于我们了解霍夫曼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 标签: 霍夫曼 作品 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 艺术家 代表作
  • 简介: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玛丽·雪莱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可追溯过去约40年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研究重点和批评方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把握该小说女性主义批评历时发展脉络,有助于研究者挖掘小说文本与生育体验、女性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展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与这本小说女性研究关注点之间的互动变化。

  • 标签: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女性主义批评
  • 简介:<正>在西方二十世纪文学艺术中,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个急待发掘的领域。二十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涉及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戏剧和绘画方面掀起轩然大波,是德文学艺术的一大奇观。表现主义艺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如欧洲背景下的文化思想,文学传统等;内部原因,如德国乃至北欧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学传统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着重论述戏剧和绘画所由产生的德国社会特征及文化背景,然后比较两者(戏剧和绘画)美学观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它们所由产生的美学原因。

  • 标签: 美学观念 戏剧家 文化思想 文学传统 德国表现主义 新浪漫主义
  • 简介:<正>泰国的早期长篇小说大都是些爱情小说。人们说“爱情是小说的永恒主题。”然而,小说的主题——“永恒”,对读者说来却是一种灾难。于是,一些作家把眼光移向了异域,以国外为背景的小说便应运而生,它的开山祖师就是蒙昭·阿卡丹庚(1905—1932)。蒙昭·阿卡丹庚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时期就对文学饶有兴趣,十八岁起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他出生在一个皇族家庭,是一位亲王的儿子,因此有机会到英国和美国求学,学习法律。国外生活的体验,正好成了他日后创作的依据。

  • 标签: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爱情小说 作家 短篇小说 西方文学作品
  • 简介: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年会将于2015年6月12日-6月14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诚邀全国高校从事英语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踊跃参加。

  • 标签: 大学英语 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学会 中国 会通
  • 简介:近日,老挝国会通过关于《在老挝特别经济区和专门经济区》的政府令,并为此专门成立国家管理特别经济区和专门经济区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老挝政府常务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任担任主任,计划投资部部长、工贸部部长及公共工程运输部部长为副主任,以加大引进外资、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力度。

  • 标签: 经济特区建设 政府令 老挝 特别经济区 政策 国家管理
  • 简介:当一个事件吸引了众多眼球的时候,这样的事件被称之为热门事件。新西兰新的商业移民政策显然是新西兰目前最热门的事件.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这个“干呼万唤始出来”的移民新政被认为是对前执政党工党的移民政策的一个彻底颠覆——从2007年至今.只有23人以商业移民的身份移民新西兰。一个政策的出台如果在两年内只有23人能通过,这个政策显然是太“奢侈”了。就像一场考试如果只有1%的人及格,那么,显然是试题出得高不可攀。

  • 标签: 商业移民 移民政策 新西兰 顾问 解析 部长
  • 简介:<正>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瞿秋白(1899—1935)在译介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方面,由于他跟鲁迅等许多左翼作家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五四”时期为开端,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较广泛地译介和宣传,则始于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运动 创作方法 文艺理论家 浪漫主义 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