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时代的烙印是不会磨灭的,越是久远便越是清晰。上个世纪下半叶,特别是电脑未普及、互联网未出现之前,书法艺术是以实用为主流的。因此,很多人为简化字的书写美观、便捷而努力,硬笔书法也应运而生,即便是毛笔书法也是以楷书和行书为主的。梁鼎先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走的是软硬兼施、雅俗共赏之路。梁氏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追随岭南名家麦华三先生学艺20多年,功在小楷,于钟繇、"二王"书法得力最多,妍美华丽、玉树临风。有

  • 标签: 毛笔书法 妍美 三先生 钟繇 二王 玉树临风
  • 简介:一站在龙窑边上闽北中心城市建阳东北33公里处,有镇名水吉,水吉镇有后井、池中等村落。后井、池中村一带,山势不高而温柔起伏,林木不密而绿意葱郁,山林之下有平畴沃土,视野开阔,祥和平静。初识之下,这里与闽北其他山乡并无什么异样。时间的尘土掩埋一切,尘土之上,山野如故,万物如昨。但是,时间堆积的厚尘总有被掀开的一刻。

  • 标签: 建盏 黑釉瓷 水吉镇 池中 兔毫盏 龙窑
  • 简介:你说,城市绵延不绝,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那双落寞的眼神,一如原始的忧郁。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可我却看见了你的尽头——在珍妮弗尼号的怀里燃烧,没入了大海,灰飞烟灭。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你的寂寞的心有的地方便能安放。寂静的深夜里我安然的读着1900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摘抄在白纸上,送给自己。平凡的世界里面,有多少人在孤独的活着,没有世俗的一切,有的只是自己安静地音乐,孤独中快乐的享受。

  • 标签: 光地方 地方安放 安放海上
  • 简介:张宏生教授主编的《全清词·雍乾卷》,2012年5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梓行,共16册,煌煌600余万字,嘉惠学林多矣。余年来从事古籍整理,翻阅此书一过,得见诸多稀见词集,深知搜集资料之不易,而挂漏在所难免。近如和希林《〈全清词·雍乾卷〉辑补61首》,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1期;和希林《〈全清词·雍乾卷〉补遗49首》,载《汕头大学学报》2015年2期,皆有所增益。

  • 标签: 全清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古籍整理 搜集资料 主编
  • 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膨胀、精神流失的消费时代,各种诱惑燃起的欲望如果不能克制,将会导致人类与整个世界的毁灭。充满颠倒梦想的灵魂需要拯救,被过度消费而损伤的地球需要拯救!如果一个人能在眼花缭乱的诱惑中坚守清净的本心,是十分可贵的;如果一个人能把具有悲悯情怀的思考用诗歌艺术地呈现出来,更是值得尊敬的。

  • 标签: 人与世界 诗歌艺术 组诗 救赎 消费时代 过度消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4年7月,深圳市义联、深圳市作协委派全国著名作家、著名影视剧作家、著名影视剧策划专家邓一老师,到楚雄州文联以义工的名誉义务支援帮助楚雄州文艺创作。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邓一老师5次到楚雄调研、采风、讲课、指导楚雄作者创作。

  • 标签: 文艺创作 楚雄州 邓一光 深圳市 工作室 著名作家
  • 简介:对《金锁记》中七巧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女性作家婚恋生活与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得出七巧人格的异化、人性的扭曲、人生的悲剧都与作者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有关,家庭的破碎、婚恋的曲折和金钱的逼迫影响着她的创作,可见文学作品是女性作家婚恋生活的艺术折射。中国女性作家用自己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女性对婚恋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想要爱、奋力爱的女性作家,看到了她们努力摆脱桎梏、寻求幸福的勇气与决心。本文以《金锁记》中

  • 标签: 曹七巧 《金锁记》 文学作品 历史时期 胡兰成 原欲
  • 简介: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温柔敦厚”的美学追求;言简义丰的语言则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存在相通之处。

  • 标签: 明清散文 归有光 蒲松龄
  • 简介: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之间,本已成为'显学'的莫言研究,便更加热闹非凡。在这样一阵极度的兴奋中,一些早先对莫言的作品和家世并不太熟悉的学者,更是以一种快出'成果',抢占学术高地的心态,对莫言开始了大规模的'火速研究'。这其中,尤以程炜发表在《南方文坛》《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学术期刊上的'莫言家世考证'等系列文章为代表。程

  • 标签: 不能捕风捉影 作家研究 家世考证
  • 简介:《国声报》“南”副刊在雷石榆和吴忠翰的主持与影响下,秉承文艺大众化的办刊宗旨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强调通俗性与现实性,追求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传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培养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思想文化接轨,致力于文学新人的教育与重塑,为光复初期台湾新文化的重建做出贡献,实现了当时台湾政治阴霾下的文化突围。

  • 标签: 台湾新文化 《国声报》“南光”副刊 “新青年”
  • 简介:天宝年间杜甫、岑参、高适、储羲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并作登慈恩寺塔诗成为文人圈一大趣事,历代儒雅诸流恨不能厕身其间。虽不能至,然历朝诗歌选集、诗话多有载录、阐释,尤其是宋代、明代以及清代。时代不同,诗文主张各异,登慈恩寺塔诗的阐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大体归纳,是为:宋代托兴以记事;明代象喻以臻妙;清代推崇杜甫,用韵渐多。

  • 标签: 登慈恩寺塔诗 选集 诗话 阐释 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