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正>我院云南戏曲编剧进修班本学期开设了“云南戏剧研究”这门新课。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写出论文二十多篇。11月5日、12日,该班举行了有指导教师参加的论文研讨会。会上,学生们分别宣讲了自己所写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有关探讨白剧、彝剧、壮剧、傣剧、花灯剧、滇剧艺术特性和存在问

  • 标签: 云南 戏剧研究 指导教师 论文 主要观点 艺术特性
  • 简介:众所周知,话剧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但是,一旦它来到中国的大地,同中国的戏剧艺术家的审美视域和民族心理积淀相遇合,便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戏剧艺术的某些特色;无论这种“呈现”是自觉还是非自觉,但它却是一种无庸置疑的客观存在。这种现象,在田汉的身...

  • 标签: 中国传统戏曲 《秋声赋》 中国古典戏曲 戏剧艺术 《丽人行》 话剧创作
  • 作者: 丛惠博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1-08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近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另一种尴尬: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及西方文化的渗透已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性”日渐淡化。归结原因也可以说是民族民间舞文化发展主流方向的偏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芦山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小提琴对于中国而言,属于引进来的西洋乐器,但同所有引进来的西洋乐器乃至西洋艺术一样,都要以民族化作为生命和灵魂。我国的钢琴艺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战台风》,钢琴曲《太极》、《庙会》、《二人转的回忆》等等,都是民族化的杰作。我国的芭蕾舞剧,例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我国的话剧,也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例如《蔡文姬》、《茶馆》、《红色风暴》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七)北上的海轮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出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大好形势,全国人民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抗日救亡热潮开始高涨。吉鸿昌、傅作义在察北、百灵庙敲响了抗日的战鼓。百灵庙大捷的消息传到上海,人们欣喜若狂。地下党提出的、由上海救国会出面,组织了上海妇女儿童赴绥慰问团,去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慰问和演出。团长由刚主演过

  • 标签: 百灵庙 抗日救亡 傅作义 新安旅行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北平
  • 简介:我国是由众多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间种类繁多的音乐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了解相关资料,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状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提供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 音乐教学 创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逐步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声音美、音乐美、情感美,并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以"情"为核心、讲究"字正腔圆"、润腔等美学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求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

  • 标签: 中国民族声乐 审美特征 演唱技巧
  • 作者: 王巍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舞蹈艺术所走出的一条成功的民族化之路,以铁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民族化的可能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委托,我院首次开办的广西少数民族编导进修班。有20名学员包括壮、苗、瑶、仫佬族等,四月三日(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如火如荼的歌节。清晨全班同学乘校车开往上海风景区淀山湖进行民族节日活动。我院党委书记何添发、副书记刘怀庆、昆曲表演艺术家、副教授方传芸、班主任郭东篱、何信之等老师也一同前往和少数民族同学共渡节日。三月三对歌节,壮族人民谓之“赶圩”,汉族曰“踏青”,这一天青年男女集体对歌表示自己的爱情,(电影刘三姐就以此题材拍的),一般都穿着盘金绣缎,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打着花伞,吹着芦笙,摆动着五彩绣球,挥舞着吉祥喜庆的龙凤旗,唱春牛、舞扁担,在鞭炮鼓乐声中兴高彩烈去参加歌会。我院广西少数民族编导进修班同学,把对歌的活动按排在湖旁新建的大观园前,用壮族语言对歌,跳壮

  • 标签: 广西少数民族 壮族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进修班 节日活动 表演艺术
  • 简介:中国的戏曲声腔理论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经过历代艺术家、理论家总结出的丰富的专业技巧,既为我们研究、集成、发展传统民族声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料和教材,也是我们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该吸纳和借鉴的。

  • 标签: 现代民族声乐 戏曲 借鉴
  • 简介:173年的发展历程,动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已经成为突破国家和民族界限走向世界的艺术形式。从1906年J·史都华·布莱克顿的第一部电影胶片动画《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诞生开始。各国的动画人为动画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同的探索和努力。使动画这种最初只是根据物理现象和人类生理现象结合的事物走进艺术行列,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展现给观众。

  • 标签: 中国动画 民族性 艺术形式 电影胶片 生理现象 物理现象
  • 作者: 刘丽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5-2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民族舞的现代化,主要是指民族舞如何吸收现代舞的精华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很显然,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大课题,非一篇短文所能谈清说透,只能概要论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淘洗的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成的,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的一些演唱技巧,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而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也是具有悠长的历史,在历史的选择与发展下,中国的民族声乐对于世界的声乐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这个对于精神追求有着很高要求的时代,现代人对现代民族声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人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需求,作者将在本篇文章中着重介绍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过程与其在此期间的发展。

  • 标签: 现代民族声乐 艺术 形成过程
  • 简介: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而对其生态进行系统化研究,则对于其繁荣发展,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意义。本文从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简析、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历史、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现状三大理论层面,对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生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

  • 标签: 鄂伦春 民族 说唱 艺术 生态 历史
  • 作者: 刘清海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中国戏曲艺术的虚拟性所独有的,及其相对稳定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在其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审美的“心理距离”。作为民族审美习惯因素的“心理距离”又对戏曲艺术本身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制约性,即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也许正是这种“距离”使戏曲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相对稳定与持久的艺术魅力。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晓楼赵颖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注、呵护下,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姿多彩的各民族艺术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相互影响。杂技艺术是一种无语言的直观性的艺术,它能博采各种艺术门类之长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有着浓厚民族特色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西方世界虽是物质生产发达的世界,也是马戏、杂技发达的地区,但近些年来,在他们马戏、杂技舞台上,由于艺术过于商品化,舞台晚会中冗长的丑角串场,荒诞、怪异的表演几乎占去了晚会一半的时间,而真正体现自身高超技能的演出节目却显得越来越少。这种畸形发展的倾向,不仅为东方人所不欣赏,而且也为多数西方人所叹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纵观中国民族服饰,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文化现象,即越是历史久远的民族,或地理环境处于比较偏僻、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民族,其服饰的式样、图案、纹样都比较稀奇、古朴,一些饰物也殊为独特。探其原委,往往和该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细细琢磨这些图案、花纹、式样与众不同的服饰,同时联系这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历史背景、风俗节庆来审察、研究,我们将会欣喜地发现,虽然这些民族的原生图腾离开现代已有数千年,但我们仍能透过这些五彩斑斓、形状奇特的服饰,影影绰绰地看到这些民族的先民们曾是那样虔诚地匍伏于地,向虎、狼、犬、蛙顶礼膜拜,向太阳、月亮、高山、河流磕头如捣,或小心翼翼地将某种鸟兽的羽皮、牙骨披挂于身,或将奇花异草编成花环,作为桂冠,然后拥簇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如醉如痴地欢歌狂舞。我们还仿佛看到,在竹楼或毡房里,年迈的妇人将绣有某

  • 标签: 图腾崇拜 图腾文化 民族服饰 彝族 各民族 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