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60多年后的今天,大田苏区那段真实的革命斗争史,即大田县1927年至1934年苏维埃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终于浮出水面。1929年初,在厦门求学的共产党员大田籍学生叶炎煌,受中共厦门区委的委派返回家乡——谢武乡(现在的谢洋、武陵)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支部书记林壮锟。这个事实的发现,把大田的建党时间从1937年前移到了1929年。

  • 标签: 苏区 革命斗争 苏维埃时期 1934年 1927年 大田县
  • 简介:玉泉山在西山东麓,颐和园西侧,明园就座落在玉泉山下,有多处景点。玉峰塔影最为著名,塔在玉峰峰巅,共七层,仿金山妙高峰塔建造,它是乾隆时皇家园林中的重点工程,现在,从颐和园举目西眺,便可见玉峰塔的风姿,与西山起伏的山脉一起,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图画。它不仅造型优美,在整个明园中首屈一指,还成为北京西郊园林的借景,这就是玉峰塔的成功之处。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建筑师亨利·墨非经过仔细观察,也以它为端点,划定整个燕园的轴线。

  • 标签: 玉泉山 颐和园 皇家园林 重点工程 燕京大学 乾隆年间
  • 简介: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有一批引人注目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的第一个中译本.该书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翻译,1920年9月在上海出版;还有、、等书籍.这些珍贵史料都是由上海早期共产党员张泉阅读后,托家人秘藏于空棺内保存下来的.解放后,张泉的弟弟张茂将这批文物捐给了纪念馆.

  • 标签: 张静泉短暂 短暂人生
  • 简介:李文俊,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祖籍广东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译文》与《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多年,曾任《世界文学》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兼文艺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中外文学交流会委员、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等。李文俊的主要译作有诺贝尔奖得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等,并出版两本福克纳评传和画传。另译有美、英、加、澳等国文学作品多

  • 标签:
  • 简介:三川地处青藏高原黄河上游,西至积石峡,东至寺沟峡,南临黄河,三面环山,自然形成天然的聚宝盆,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三川分为上川、中川、下川,故称为"三川"。三川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经济繁荣,是文化发达的青海江南之乡。

  • 标签: 静觉 纳顿 积石峡 寺沟 上川 中川
  • 简介:<正>中国早期民主革命先驱刘庵,原名刘世文,外出革命后,以乳名贞一代之。字庵(敬安),别字家运,1875年出生于湖北潜江梅咀一世代书香家庭。他幼承父教,饱学诗书,早年参加革命,将毕生精力投身中国民主革命伟大事业,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11年农历五月十六瘐死狱中,卒年36岁。民国初,被民国政府追赠"大勋位"。

  • 标签: 革命先驱 科学补习所 日知会 封建帝制 毕生精力 中国民主革命
  • 简介:在中国,凡研究鲁迅或熟知现代文学史者,没人不知道台农。20年代末,台农曾以《地之子》和《建塔者》两本小说集名世,得到鲁迅先生的很高评价。鲁迅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收入台农的4篇小说,入选量与他自己相等,是这部大系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两位作家。台农祖籍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他生于1902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病逝于台北。早在1922年,台农为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毅然走出故乡,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求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次年,他又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在国学门学习3年,台农结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其中就有刘半农先生。台农与刘半农相识于1925年的秋天

  • 标签: 台静农 刘半农 国学门 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先生 诺贝尔奖金
  • 简介:茶文化和传统士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折射着古代文人的某些情怀,影响着文人的心态观念。宋代文人尤其偏好茶,他们在品茶中品味人生,追求清雅脱俗、淡泊悠远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深沉内敛的性格特征。

  • 标签: 茶文化 宋代文人 精神内涵
  • 简介:一为革命,毁家纾难张江,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人,祖父、外祖父以经营丝业起家,家境十分富有。当时,南浔有刘、张、庞、顾四大巨富,当地人称之为“南浔四象”或“四大金刚”。张家就是“四象”之一。其父张定甫于1896年为年仅20岁的张江捐得一个清朝道员的官衔。1902年,清朝官员孙慕韩(宝琦)出使法国,张江以道员的身份有幸随从。出生于经商世家的张江到巴黎的第二年,在父亲30万元的资助下,办起了一个通运公司。公司以经营“茶、丝、绸缎、地毡、漆竹牙器,以及其他名贵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等等,无所不有。”随后不久,张江又开了一个取名开元茶室的分店。该分店既销售茶叶,又设有环境优雅的“品茶”室。

  • 标签: 张静江 孙中山 蒋介石 新世纪 中华革命党 袁世凯
  • 简介:考戏校,锲而不舍为艺术张娴家并不是艺术家庭出身,但全家人对文艺都很喜欢,父母经常带她看戏、看电影、看话剧。那时候他们家住在上海静安区市中心,家旁边就是儿童剧场,所以经常会去看儿童剧、看星期天的儿童场电影。

  • 标签: 张静 知音 儿童剧场 上海静安区 家庭出身 锲而不舍
  • 简介:本文讨论的题目在今日中外广东近代史的研究上基本是一个空白,这主要是因为有关日文史料较难查找。本文利用北京所藏有关的史料,对上述内容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限于篇幅,在此只能略述大要。应当指出的是: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档案因1945年8月日本投降而留在了大陆,现藏北京图书馆。这些史料值得我们认真发掘整理,这不仅将为本题目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对于广东地方史、抗日战争史、中国外交史、韩人在华史研究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 标签: 国民党 七·七事变 广州地区 侨民 慰安所 广东
  • 简介:刘知白先生是现代山水画系中的一位隐士型画家,其泼墨山水取得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于笔墨语言和审美观念方面的突破,还在于图式构成中亦自成面目,深受美术界关注。刘知白具有极深的传统功力,他的艺术路子广阔,山水、花鸟俱佳,而且在诗与书法方面皆有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刘知白先生的指画在方法上延续了传统模式,但是却能融入画家个人情怀和时代精神,他擅长以极为简淡物象,抒写心志,表达如诗的山水意境,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刘知白 泼墨山水 指画 黔地山水 艺术特色
  • 简介:张大千晚年在台湾定居以后,闭门谢客,仅与极少数故旧往来,台农便是这“极少数”者之一。如今,张大千与台农已先后逝世于台北,但他们晚年交往中的许多佳话,仍流播于两岸。倪元璐墨宝寄深情台农与张大千相识于抗战前,而相交于抗战之间。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张目寒是台农的同乡好友,20年代初,他们在北京求学时,与鲁迅交往甚深。学生时代结束后,台农走上了教坛,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张目寒则追随于右任,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进入了政界的核心层。张目寒虽身在官场,但颇重交情,且爱好书画金石艺术,与文艺界名人雅士广有接触。他与张大千

  • 标签: 张大千 台静农 台北 居士 沈尹默 石窟
  • 简介:作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山一生精研摄影艺术.致力于仿画摄影的研究和创作,将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完美统一.创作出不少独树一帜的作品。鲜为人知的是.张大千曾经为郎山的作品做过模特儿,在这幅名为《松荫高士》的摄影作品中,便可以找到张大千那仿佛超然世外的身影。

  • 标签: 郎静山 张大千 模特儿 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 摄影记者
  • 简介:在电视剧《蒋氏姻缘》及《陈洁如回忆录》中,我们屡屡读到国民党元老张江夫人朱逸民的名字。朱逸民原来是江苏常熟的一个农家女、她1899年出生在珍门乡菜油浜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乳名豆豆。一个农家女,能与南浔巨富、上海证券交易巨头、曾任国民党党政要职、并与孙中山有救国之交的张江缔结良缘,确实使人难以想象。张江钟情农家女朱逸民10岁时母亲病亡,她与只有5岁的妹妹月琴过着无娘孤苦的日子。祸不单行,她15岁时又丧父。父母双亡,家境更加困难。姊妹俩相依为命,家徒四壁。朱逸民有个在上海富商家“帮人家”的寄娘,为了姊妹俩的生计,就把她带去上海,跟着自己一起帮工。朱逸民虽是农家女,但长得楚楚动人。有一次张江到

  • 标签: 张静江 农家女 蒋介石 《陈洁如回忆录》 阿凤 国民党
  • 简介:陈独秀从青年开始,即投身改造中国的革命运动,先是参加反清的辛亥革命,接着反袁世凯的专制复辟,继而创建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他一生东奔西走,浪迹天涯。家庭的亲缘极难相聚相欢,更谈不上顾及其亲人的生养死葬。陈独秀的生父去世,他才一岁多,不懂人事;他的母亲查氏逝世,他正在东北,等他与兄长孟吉赶回安庆,母亲已是“长已矣”,早已入土,未能得见一面;他的嗣父陈衍庶病死时,他正逃亡在外。

  • 标签: 陈独秀 反清 逝世 革命运动 蒋介石 袁世凯
  • 简介:日本嘉堂所藏《旧五代史》钞本如陆心源题跋所言是邵晋涵对《旧五代史》辑佚和校勘时的工作本。只是并不是象所期待的邵晋涵辑佚的底稿,而是与影库本所本之翰林院钞本同出一源的过录本。嘉堂本中校改文字数量多而复杂,呈现多层次的改动目的。嘉堂本的校改与《旧五代史考异》与殿本的校改有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旧五代史 清辑本 邵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