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大章”是中国人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一种艺术品名称,至今在辞书或词典中还没有注释的条目。其实,类似大章这种双面浮雕图案、硬币状的金属物品,在西方英语叫“medal”(麦特尔),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雕刻家皮萨内洛(Pisanello,约1395-1455)于1438年首创而问世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 标签: 《英汉大词典》 文化 约定俗成 中国人口 文艺复兴
  • 简介:2002年10月.在武威城区一中巷家属院内,发现了一批西夏时期的窖藏货币。据知情者称:这批货币数量很大。货币出土后被民工哄抢私分,并且把出土的钱币拿到古货币市场买时。被一位收藏爱好者收购了一部分。并把这些钱币让笔者进行鉴定。在整理中,我们发现都是宋代货币,其中有西夏的汉文钱“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货币中还发现了一枚西夏的象棋子。

  • 标签: 西夏时期 棋子 武威 货币数量 货币市场
  • 简介:<正>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量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楚(尹阝)客量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 标签: 铜器铭文 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 山东长岛 楚国 李学勤
  • 简介:中国现代大章是由古代的压胜钱(花钱)演变而来。现代大章因其题材自由度广,设计艺术性高.雕刻表现力强,加工工艺新,发行数量少,既能珍藏又能把玩等优点而深受钱币爱好者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章收藏热方兴未艾,有些大章在市场上已被炒到了天价。为什么现代大章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 标签: 现代大铜章 制作工艺 压胜钱 纪念章 压印方法
  • 简介:一枚有新意的大章会令人爱不释手。《大章在中国》这枚章是2003年上海召开大章学术研讨会时由上海造币厂铸造的.可称为一枚完美的精品章。此章在筹备会议时即着手设计.从构思到定稿,前后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的多次会议中.陈坚先生把设计的稿件介绍给藏友.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完成。

  • 标签: 大铜章 上海造币厂 精品章 外观设计
  • 简介:洛阳新发现的战国刻纹匜。图像由乡饮酒礼、射礼、蒐礼三部分组成。坐饮者是老人而不是“抱孙不抱子”的“尸”。蒐礼图所反映的是捕猎鸟兽的场面,不是为准备祭祖而宰杀“牺牲”。器底的绞结蛇纹和部的鱼纹是同类器物中常见的纹饰,解为“冥府图”似属牵强。

  • 标签: 乡饮酒礼 蒐礼 射礼 获旌
  • 简介:1961年6月27日,河北省平泉县商业局供销燃料库收购到一件北魏太和十三年刻铭造像,现藏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本文介绍了此造像的形制,并对其铭文做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河北平泉 北魏 铜造像
  • 简介:忻州缴获的三件鼎李有成(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1994年12月13日,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配合地区公安处侦破了一起文物走私案,缴获青铜鼎三件,分别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现简报如下:一号鼎,无盖,口微敛,宽平沿,腹较浅,宽腹斜立耳。三蹄足,足较矮,足截...

  • 标签: 忻州地区 文化内涵 青铜器 文物 使用寿命 铜鼎
  • 简介:本文对一件南阳汉代舟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其在合金技术、锻造技术、热处理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等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技术的先进水平。

  • 标签: 南阳 汉代铜舟 青铜锻造技术 淬火技术
  • 简介:迄今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胄,相对于同时期其他青铜兵器数量较少,至今还缺乏综合性研究。本文在全面收集北方出土商周时期胄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胄进行类型式划分,判断各式胄的年代,将胄的发展划分为商代晚期、西周早中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春秋中期等四个阶段;根据胄出土地点,将其划分为中原和长城地带两个区域,从纵横两方面对胄进行全面分析,勾画出商周时期胄的发展过程,并且探讨了北方式胄和欧亚草原腹地胄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商周铜胄青铜兵器考古类型学
  • 简介:贝俗称“鬼脸钱”和“蚁鼻钱”。对于这两种称谓的含义及区别在泉界已得到共识。但对于“鬼脸钱”、“蚁鼻钱”及楚贝的其它文字考证却众说纷纭,有解“贝”说,有“合文”之说,也有“记地”、“记重”、“记值”等之说。虽然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能作出一定的解释,但都不能对楚贝文字的共性问题作出较为满意的解释。

  • 标签: 楚铜贝文字 民俗含义 “鬼脸钱” 中国 “蚁鼻钱”
  • 简介:<正>1987年6月3日,宜宾市南广乡修路民工在该乡平和村姚家嘴扩建公路时,挖到了两件洗。其中一件,被民工卖掉。宜宾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前往调查,并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将被卖的那一件追回。现将两洗出土情况介绍如下:两洗在宜宾市南广镇南2公里处出土,该地处在南广河(汉书称之为符黑水)东岸宜珙公路旁的“红石骨”(风化石)坡地

  • 标签: 宜宾市 博物馆 公路 汉书 红石 黑水
  • 简介:<正>1984年9月,西平县师灵乡师灵街农民黄双喜捐献一件战国晚期青铜勾戟,现藏西平县文化馆。此戟分戟刺、戟刃和胡、内、穿等(见图)。通体完好无损,锈蚀较轻。戟全长30、宽22厘米;援长11.5、宽2厘米;戟刺长21.7、宽2.6——4.4厘米;直内长5、宽1——1.7厘米。这件铜兵器为连铸,戟刺较长且双刃锋利,戟刃(援部)和胡部以及内端均有利锋刀,对敌皆有杀伤力,它能刺可勾,为刺兵器和勾兵器的结合物。这种戟是战国后期出

  • 标签: 战国晚期 兵器 文化馆 战国后期 双刃 青铜
  • 简介:<正>尊:青铜礼器。一九六五年在汉阳东城垸(附近是纱帽山)出土。高37.1、口径26.4、底径16.5cm。喇叭口,腹略鼓,高圈足。器表三层花纹:云雷纹衬地;颈饰薰叶纹,其下作回首夔龙,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在主纹的凸线条表面刻划脉络以为勾勒。圈足上部有两个对称的不透空十字形镂孔。器身从

  • 标签: 青铜礼器 饕餮纹 十字形 江苏铜山 汉阳 凸线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出土收集的东周至秦之际的中原式戈的整理分析,判断戈的使用机能及其变化,以此来对这些戈作型式分类,并根据共伴遗物、出土遗迹以及铭文等推测这些戈的年代,总结不同型式戈的特征,归纳戈分布的聚集分布区域,分析戈流人的背景,完成对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出土中原式戈的综合考察.

  • 标签: 中国东北地区 朝鲜半岛 中原式铜戈 型式分类 流入背景
  • 简介:1992年6月,在新郑市城关周庄出土一件汉代甗.通高53.5厘米,自下而上由釜、连接器、甑和盖四部分组成.

  • 标签: 出土 汉代 自下而上 周庄 四部
  • 简介:灯具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照明器具,包括灯和烛台两大类。灯具延展了人们作息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类生活,同时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本文以南方地区出土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灯具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探讨相关问题。六朝灯具可以分为竖柄灯、横柄灯、提吊灯和座灯四类。通过比较当时南、北方灯具形制,可知灯具的造型和工艺承袭自汉,虽独立发展,然南北交流存续未绝。通过比较铜质和陶瓷灯具,可知虽然陶瓷灯具逐渐占据主流,但是、瓷材质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并相互借鉴,可满足不同阶层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六朝是中国古代灯具的转折时期,汉灯余韵和时代新风在六朝灯具上显得尤为突出,反映出深层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变迁内容。本文是基于物质资料对汉唐社会历史进行实证化、具象化研究的新尝试。

  • 标签: 铜灯具 灯和烛台 六朝 社会生活 汉文化
  • 简介:位于成都市永陵路的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于1942年在冯汉骥先生的带领下发掘。永陵是我国目前所知惟一的地上皇陵,墓室建筑于地表之上。

  • 标签: 出土 五代十国时期 成都市 陵墓 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