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宋代《马墓志》以小篆书刻,在近代出土的近万方古代墓志中极为罕见,文辞优美,书法精良。退出实用领域的篆书在宋代再次陷入沉寂,书史所记宋代篆书家皆文辞简略,墓志书法既可弥补宋代篆书存世资料之不足,为研究宋代篆书及宋代布衣书法家王寿卿的书法提供第一手资料,也可作为临摹范本,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 标签: 新见 宋代 墓志 篆书
  • 简介:2000年7月,成都商业街58号院因基建开挖基坑,在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战国早期开明王朝陵墓。墓坑长30.5米,宽20.3米,深约2.5米,呈东北一西南向。坑中尚存船棺9具、独木棺8具,均受到严重的盗掘破坏。所发现的17具棺木中,除了2具专置随葬品,5具因破坏严重未发现人骨外,其余10具皆为一棺葬一人。但考古者在扰动土层中采集到的人骨,

  • 标签: 商业街 成都 开明 明王朝 随葬品 人骨
  • 简介: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所记祭公出自西周时期重要的世族祭,本文试从简本《祭公》切入,系统梳理与考辨西周祭材料,讨论西周祭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一、祭的来源及相关铭文。二、祭公谋父与西周金文中的其他祭。三、综合以上论证,排列祭世系谱。结果表明,清华简祭确系周公之后;第一代祭即祭季,官居太史;第二代祭有两位祭公,前者与昭王共没于汉水,后者即祭公谋父,他可能是穆王伐东夷某些战争的主帅,对某些东夷氏族进行了战前动员;金文中的祭俗父与伯俗父、师俗父并非同一人。

  • 标签: 简本《祭公》 祭氏 祭季 祭公谋父
  • 简介:洛阳宝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博物馆文物库柜藏架系列的厂家,始建于1986年,占地12万平方米,职工210人(其中技术人员62人),资本总额35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80万元),生产设备有30余台,先进的全自动静电喷塑生产流水线一条,产品有100余种,年销售额7500万元。年创利税1300万元。产品覆盖国内28个地区和城市,在20个城市设有办事机构。

  • 标签: 生产流水线 专业生产 技术人员 固定资产 生产设备 年销售额
  • 简介:土地契约是历代民间重要的文书,束鹿县张家族保存有契约文书120余张,历明末崇祯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时间跨越300余年.契约文书中有买卖房地的地契、典当房地的典契以及分家析产的分单、日常生活来往账簿等,几乎涉及民间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反映华北农村经济生活的珍贵原始文献,有着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笔者对这些契约文书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 标签: 契约文书 崇祯年间 家族 史料价值 文物 明末
  • 简介:漳县元代汪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成员的墓葬)。

  • 标签: 元代 漳县 文物保护单位 族属 家族 墓葬群
  • 简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由恒贞堡、视履堡和孝义祠三大部分组成,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后者在2003年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名列榜首。王家大院中恒贞堡内一纵三横四条道路组成一个“王”字,将王姓烙印在大地上,恰与设于其内的“中华王博物馆”相呼应。王家大院中的楹联匾额也多同王宗族密切相关,

  • 标签: 王家大院 匾额 楹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源流 历史文化名镇
  • 简介:不伦克(Brunswick),德国下萨克森州东南部城市。于公元861年由布鲁诺(Bruno)伯爵建立。不伦克之名乃“布鲁诺”加上“开拓地”(wick)而来。

  • 标签: 不伦瑞克马图银币 历史考证 古钱币 图案
  • 简介:在国外,染色技术是纺织品保护修复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项技术,但目前于国内却很少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染色技术在纺织品保护修复中的适用范围,如用于背衬或覆护辅料的染色、缝线染色等和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这将有助于引起国内纺织品保护修复领域对此项实用技术的关注和推广。

  • 标签: 纺织品文物 保护修复 染色
  • 简介:为了科学评价照明光源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丝绸的褪色影响,也为了给博物馆此类丝绸文物展陈的照明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设计光照老化实验的方法模拟丝绸文物的光老化过程,研究了卤素灯、荧光灯及LED对黄檗、槐米等黄色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样品的褪色影响。结合色差分析,从染料耐光牢度、样品反射光谱及光源发射光谱等多个角度对染色丝绸的褪色进行了分析。借助液相色谱分析了光老化前后染料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含蓝光能量高的荧光灯和LED对黄色染料的损伤严重,蓝光能量少的卤素灯影响较小;色谱分析确定了染料的光老化前后的有效成分,推测了光老化反应的褪色机理。

  • 标签: 丝绸 黄檗染料 槐米染料 光老化
  • 简介:马村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村西分布着一条南北向季节性河流--青龙涧,涧西纵卧一块台地,俗称"百墓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73、1978、1979年在此进行勘察和发掘,该墓地共14座仿木构砖雕墓,发掘了9座,编号为M1~M9[1].墓葬皆坐北向南,由北向南可分三至四排,一排比一排分散,呈扇面形.已发掘的墓葬中,M7在最南边,北壁嵌一块砖刻小墓碣(图一),宽45、高35厘米,竖排,铭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下同)为:

  • 标签: 发掘 墓葬 考古研究 墓地 河流 砖雕
  • 简介:<正>我国古代西北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在麴高昌王朝统治的一百四十一年(499—640)期间,其土地制度如何?对我们来说几乎还是一个未知数。从土地所有制问题入手,这是揭示麴朝社会形态以及种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无论当时的土地买卖,还是土地租佃关系,特别是关于麴高昌时期是否推行了均田制度,我们都知道得很少。吾师唐长孺教授曾这样指出:“关于麴高昌时期的土地制度尚未开展研究,目前还难以断言是否曾实行均田制度。”现依据敦煌、特别是新发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就麴高昌时期是否曾推行均田制度问题,试作如下探讨,以就正于大家,并作引玉之砖。

  • 标签: 均田制 吐鲁番出土文书 土地买卖 高昌 土地制度 吐鲁番文书
  • 简介:活跃在东魏、北齐的窦,虽然自称扶风郡望,但实际上是北魏孝文帝实行改汉姓政策时鲜卑纥豆陵所改的代北窦。东魏北齐的代北窦依靠军功起家,与皇室联姻,在文化上没有建树,形成了特殊的门风。新出的北齐窦兴洛墓志记载了其祖、父及其本人的仕宦经历,为了解窦家族的历史增加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北齐 墓志 窦兴洛 窦氏
  • 简介:天水胡古民居——南宅子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年来,胡民居一直由胡一族连续居住,且保存较为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南宅子院落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两千余件民俗文物陈列其中。

  • 标签: 古民居 对联 民居建筑群 文物陈列 保存
  • 简介: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村,是以马家族地主为重要成员的窑洞民居。马家族原居山西临县,后迁居杨家沟居住。马家族在起步阶段并没有从整体上规划村落布局。清乾隆年间,马嘉乐从自己所居住的“光裕堂”开始,以堂号为自己的儿孙们建筑独立的窑洞式四合院,这些堂号依山顺势,按等级秩序,高低参差于山峁之间,形成了马庄园的主体。

  • 标签: 艺术内涵 窑洞 庄园 民居 文化 马氏家族
  • 简介:2012年在巴林左旗盘羊沟的后唐德妃墓中出土石墓志一盒,①原清理报告中有墓志拓本图片(图一),没有墓志铭抄文。现摘抄标点铭文并略作梳理考释。一、墓志铭抄文大契丹国故后唐德妃伊玄堂志并铭。中散大夫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王晓撰。述夫鸟飞出海,兔走沉山,暑往寒来,龟鹤可延于寿筭,风凄露结,松篁未免于凋伤,而况朝槿非坚,春藂易陨,既有成川之踰,宁逃过隙之悲。

  • 标签: 后唐德妃 墓志铭 五代 契丹 家世
  • 简介:沁源县王家族地契一套,记录了150年间当地契约行文规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契约文书有着特定的形式与内容,对文书的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对这些契约文书的整理和考释,既能了解清代以降沁源田宅契文的规范过程,又可管窥我国近代合同法、物权法和税务法等的发展历程,意义深刻。

  • 标签: 沁源 地契 规范化 印章 材质
  • 简介:继陕西梁带村、山西黎侯墓地等新出毕有铭器后,清华简《耆夜》、《祭公》有“毕公高”、“毕桓”,为研究西周毕提供了新材料。本文从简本《耆夜》、《祭公》切入,结合金文等其他西周文献,综合研究西周毕:以《耆夜》为导线,辨析毕公高的史事及其相关金文;考辨简本《祭公》的“毕桓”与其他毕,证明西周中期毕很兴盛,未出现中衰;讨论毕的分支楷与楷国;综合排列毕世系谱,毕、楷两支皆延续到西周晚期,所谓“其后绝封”疑是国人暴动至厉宣之间的政治斗争所致。

  • 标签: 毕公高 毕桓毕伯鼎 楷侯宰
  • 简介:李从暇,五代藩王,晚唐五代枭雄李茂贞之子。晚唐五代时期,李茂贞、李从喊父子虎踞秦陇,开府割据,一度卵翼十余镇,势力达及四十余州,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李茂贞之后,李从暇继任风翔节度使,前后镇凤翔(今陕西凤翔)二十年,位列藩王,地位显赫。由于晚唐五代史料残缺不全,李从嗽虽在新、旧《五代史》的《李茂贞传》中皆有附传,但都失之简略,且有很多讹误。幸而,中国国家网书馆藏有题为《李公妻朱墓志》的墓志拓片,即李从暇妻朱墓志。该墓志也被收录到《唐文续拾》之中。

  • 标签: 墓志 晚唐五代时期 《五代史》 政治势力 节度使 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