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民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基础、源头、先决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民俗博物馆,是顺应时代发展举措。在分析数字民俗博物馆现状基础上,指出目前在建设方面存在三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是推进数字民俗博物馆建设有效手段。最后从技术接受理论出发,分析得出三种数字民俗博物馆推广策略,以期为数字民俗博物馆建设和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数字化 技术接受模型
  • 简介:公益艺术培训作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素养具有显著优势,并且能够涉及到群众文化活动方方面面,因此被众多文化馆作为推进免费开放重要服务项目而广泛开展。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师资、教学质量等角度,探讨如何开展公益艺术培训服务。

  • 标签: 文化馆 免费开放 公益艺术培训 志愿服务
  • 简介:本文从企业员工舞蹈培训现状入手,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企业员工舞蹈培训和编创原则和方法,希望以优化方式在短时间内为没有舞蹈基础群众排出精彩舞蹈,提高他们艺术修养。

  • 标签: 企业员工 舞蹈 因材施教
  • 简介:老南京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南京三宝,剪纸、云锦、仿古雕”这其中仿古雕指就包含“微雕”。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微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兰老师从艺三十几年,其师承父亲罗彪先生微雕技艺,并在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已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可谓毫厘之间展现大千世界。

  • 标签: 罗兰 传承人 南京微雕 作品赏析
  • 简介:民间社火是昭君戏传播重要民俗文化土壤,“扮故事”和“竹马”是社火游艺队伍中装演昭君故事最主要两种表演形态。昭君戏与“扮故事”、“竹马”相结合,是故事内容与艺术形式双向选择结果。“扮故事”和“竹马”等社火艺术装演昭君故事,是昭君戏舞台传播一种延伸形态。

  • 标签: 昭君戏 民间社火 扮故事 竹马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民俗学在应对现代化所带来学科合法性危机时,"生活世界"这一哲学概念引入推动了中国民俗学学科研究对象重新定位,呈现出以日常生活为对象整体性研究范式转型,给中国民俗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日常生活 比较视野 现代社会 国际 合法性危机
  • 简介:当前,在各种艺术思潮冲击下,更需要我们立足本土文化艺术资源,树立精品意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时代作品。挖掘民间艺术,可以为绘画创作提供强大生命力。

  • 标签: 民间艺术 转换 绘画创作
  • 简介:湛江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颁布两年多来文化强市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创新建设发展文化路子。对在新起点上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市、文化强省目标,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文化 建设 创新 思考
  • 简介:在佛山木版年画发展遭遇现实严峻考验关键时刻,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与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3年1月14日至17日联合主办了一场"广东佛山木版年画专家研讨会",邀请了一批我国著名专家乌丙安、张庆善、孙建君、刘锡诚、徐艺乙、魏力群、杨秀、黄旭涛等出席。专题研讨会召开是一场有着深远意义学术会议。从佛山木版年画历史、现在和未来,从木版年画本身、非遗事业到人类遗产,他们在会上讲话字字珠玑、入木三分,他们呼吁震聋发聩,

  • 标签: 木版年画 广东文化 佛山市 民俗文化研究 专家研讨会 新闻出版局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外销画产生背景、题材等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提示其风格特色及没落时代原因。

  • 标签: 外销画 审美情趣 中国窗口
  • 简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自开展以来便是一种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国家行为,而完全国家化保护模式存在难以克服弊端。“遗产”具有私人性和主位性,就文化遗产而言,地方性人群共同体是其原初主体。这决定了我国遗产保护理念和管理体制须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充分动员公众与民间组织介入遗产保护。厦门一个“城中村”宫庙理事会为村庙龙源宫申请市文物保护单位实践,折射出现阶段我国社区性组织在遗产保护中角色和作用,同时反映了遗产保护社会化过程存在问题。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 社区性组织 作用
  • 简介:教师如何通过一堂芭蕾基训课有效地或者说是最大程度地加强芭蕾舞专业学生最大摄氧量是科学训练研究一项重要课题,在本论文中强调教师可以通过芭蕾基训课上或课下辅助训练两种渠道,采用间歇性训练法和持续性训练法为研究理论依据,从而科学有效加强芭蕾舞学生最大摄氧量问题。

  • 标签: 芭蕾舞演员 摄氧量 间歇性训练 持续性训练
  • 简介:本文从舞蹈情感体验含义出发,从舞蹈这种特殊艺术表演方式和准确深入体验角色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关键两方面探讨舞蹈表演中角色情感体验重要性,就如何准确深刻把握表演中角色情感体验提出自己见解。

  • 标签: 舞蹈表演 情感体验 角色
  • 简介:“五四”时期民间童话研究与西方浪漫主义学者对民间发现一样,其学术旨趣都在于寻找民族精神源泉与现代意义上新人新文化。西方通过民间性建构与民间童话改写而形成了作为现代性核心个性话语;周作人、赵景深等则更为相信民间想象自由真实性与艺术价值,因此在童话编写方面主张忠实记录原则,并将童话纳入“人文学”与“儿童文学”,以期促成“个性文学”与“完成个人”。

  • 标签: 童话 民俗学 现代性 个性
  • 简介:文章论述如何在博物馆中引入市场营销理念以及借鉴各种商业运作手段,加强博物馆在当今社会中吸引力。

  • 标签: 博物馆服务 商业运作 途径
  • 简介:开办免费艺术培训班是广州市文化馆根据时代需求举措,经过近十年卓有成效探索与实践,培训班从面向弱势群体到面向大众,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很好地发挥了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

  • 标签: 文化馆 公益培训 公共文化的发展
  • 简介: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化"与仪式"正统行为"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化"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民间信仰 仪式 “标准化” “正统行为” 正统化
  • 简介:以雅各布森理论视角,重检民间故事讲述行为构成。构成故事讲述活动有六要素:讲述人、听众、故事文本、故事符码、故事媒介、故事语境。它们有规则地互相作用,共同生成“讲故事”习俗行为。听众和讲述人基于各自故事库和记忆文本及相关听讲经验、人生阅历互动;故事文本经由故事符码组合而成,但要通过讲述人运用携带个性化和地方化口头语言媒介表达,所有这些活动过程都要符合语境并最终得以实现。

  • 标签: 民间故事讲述 构成要素 雅各布森 言语交际理论 言语事件
  • 简介:关于蔡元培《说民族学》一文,学界多强调其所厘清"民族学"之学科内容,而甚少探讨蔡氏所阐述民族学研究在中国具有的意义或功能。蔡元培民族学观影响了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学术规划,中研院民族学者凌纯声研究中古史辨视角与文化实践内容即具体呈现蔡氏眼中民族学之意义。这一研究视角既能为我们综合理解民国民族学提出另一个思路,也为我们整体地看待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提供历史参照。

  • 标签: 蔡元培 民族学 古史辨 文化实践
  • 简介:崧泽文化时期太湖流域可分为四个亚区,即太湖西部地区、余杭地区、太湖东南部地区和太湖东北部地区。在这一地区,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过渡阶段聚落变迁可分为三种类型:原有聚落基础上布局结构调整、同一遗址上聚落更替以及新出现遗址与聚落。以罗墩和赵陵山早期墓葬、张陵山上层墓葬、福泉山黄土层墓葬为代表这一阶段遗存可以作为良渚文化开始标识,也即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分野。

  • 标签: 崧泽文化末期 良渚文化早期 考古学文化面貌 聚落 社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