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风土建筑的系列研究,使用东亚传统建筑学与美国现代人类学结合的方式,以解开风土民居建筑研究中所存有的“视野”与“方法”的困惑。以浅川滋男的研究为案例,考察在风土建筑研究时,日本学者如何带有认识人类学的“视野”,同时,考察如何迁移民族考古学所注重三方面的论证,构成风土建筑研究“三重论证”的“方法”,最终形成民族建筑学这一研究中国风土建筑的方法体系。实质上,浅川滋男以语族划分建筑类型的研究意识,形成了以语系研究风土建筑的雏形,对当代中国本土学者进行的风土建筑谱系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进一步的,浅川滋男大篇幅追踪干阑式(高床)建筑,显示日本本国学界对文化传播路线的始端始终感兴趣,修复自身“民族”的目的事实上贯穿学界研究走向并延续。

  • 标签: 浅川滋男 中国风土建筑 认识人类学 民族考古学 民族建筑学
  • 简介: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构建城市化长效机制。本文从指标代表性入手,在构建旅游化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省际格局。结果显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东中西梯度递减的格局。这种省际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水平、服务供给、环境条件、产业实效、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具有经济主导和产业支撑的特征。未来应遵循地域差异与实际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 标签: 旅游化 城市化 耦合协调关系 省际格局 形成机制
  • 简介: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并自成体系。然而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是否能适应现代的人居需求以及中国传统造园思想是否具有现代性,成为当代景观设计师思考的命题。选取苏州留园和纽约泪珠公园,通过对比分析两者造园手法的相似性,从中国传统造园自然观的现代性、中国传统空间造园手法的现代性和中国传统造景元素的现代性3方面展开论述,证明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仍具有指导意义,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师应格物致新,完成传统的接力。

  • 标签: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留园 泪珠公园 现代性
  • 简介:20世纪70~90年代中国政府地质、石油等部门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多次科学考察,获得了关于南海物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海底地质等大量第一手科学考察数据和样品,这为中国有效管理南海这块“蓝色国土”、科学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南海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科学考察与捍卫主权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察队通过对南沙地质地理的调查研究,为国家建设南沙岛礁补充和完善了大量资料,这对南海主权捍卫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政府 西沙和南沙群岛 科学考察 主权
  • 简介:2016年,有关中国边疆治理、疆域沿革、边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等中国边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西藏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具启发性、更为多样化的思考维度.古代藏族与汉文史籍所载西羌、南羌、月氏、西戎诸族之间的同源关系,堪称上古西藏经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原文明交流互通关系之明证.回顾历史是为经世致用.青藏高原考古、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不但为象雄、吐蕃时期的西藏历史研究继续提供实证,更进一步激发学界关于古代西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的热议.这一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趋势,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理论体系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边疆学理论 象雄吐蕃 “一带一路” 综述
  • 简介:“全国文化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专业人才培训——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研修班日前结业。在培训期间,协会带领学员先后前往黄金海岸四纬路浴场、鸽子窝湿地、老虎石公园、董家口长城、正冠岭长城、山海关古城等地创作采风,饱览秦皇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 标签: 专业人才培训 女摄影家协会 能力提升 干部素质 研修班 工程
  • 简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安全、边疆稳定与发展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边疆治理战略?《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努力从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探讨当代中国的"大边疆战略",无疑是我国学术界研究新时代中国边疆战略的最新力作,同时也有值得探讨、继续深化的领域。

  • 标签: 新时代 边疆治理 边疆战略
  • 简介:2018年7月4日至7日,“智慧社会与未来城市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地理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承办,江苏省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协办。

  • 标签: 中国地理学会 南京大学 城市地理 学术年会 未来城市 社会